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言语感悟到主动表达的“华丽转身”——《大自然的声音》(部编版三上)磨课体会

时间:2024-05-10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彩虹

学习表达,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素养,成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笔者一直进行“主动表达”的练笔实践,“主动表达”是师生在学习一篇课文中,重点关注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中主动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以求学以致用。因为实践证明,模仿是写好写作的关键一步,模仿中有创造,就是提升学生书面表达的有效途径。有幸指导教师参加市部编版小学优质课评选,呈现了从“言语感悟”到“主动表达”的“华丽转身”全过程,颇费一番周折。

参赛课是《大自然的声音》(部编版三上,2018年秋季修订版),这篇课文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鲜活、熟悉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这篇课文具有代表性,正是进行构段练习的儿童习作模仿借鉴的好范例。面对全市的教学比武,我们丝毫不敢懈怠,于是解读、设计、试上、修改,如此反复磨课,经历了一课三磨的历程。

一、基于文本视角,理解感悟,注重积累

细读文本,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在教学第一课时中,为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读好生字词和带拟声词的短语,进而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即围绕全文的中心句,从三方面具体描述。

二至四自然段,构段非常清晰,都是先总后分,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易于接受。为了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先是批注式默读,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探后全班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例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集中不理解的地方有“演奏手风琴”“呢喃细语”“合奏出雄伟的乐曲”等。其实,这几处都是拟人化写法的具体表现,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情境,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播放“手风琴”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手风琴优美的声音,再回到文中,想象风穿过树林时,就像演奏他的手风琴一样。如法炮制,“呢喃细语”则播放一对燕子婉转啼叫,似在轻柔对话的视频,感受“轻轻柔柔”的“温柔”,进一步联系生活“谁会对你这么温柔地说话”,最后回到文本感受微风拂过,那声音就是“呢喃细语”。理解“狂风”也一样,通过图片视频,想象狂风的威力,就像“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

这样教学,教师可谓煞费苦心,学生似懂非懂,整节课来来回回地问答,依据情境朗读出不同的感受。学生的积极性好像被调动起来,教师很激情,学生很配合,课堂很热闹。可是仔细想想,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吗?学生对语言的组织、构段的能力提升了吗?热闹的课堂沉淀了哪些对今后阅读和写作有帮助的东西呢?我们开始质疑、惶恐、反思,于是有了第二种方案。

二、基于成长视角,想象拓展,尝试表达

再读文本,发现第二自然段句与句之间逻辑严谨,层层深入,前后句或呈因果关系,或解释说明,条理清晰。于是在不忘加强感悟与积累这一语文要素的情形下,在学生熟读、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关键词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做了一张超级名片,吸引学生快速记忆和背诵。具体如下: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手风琴

……翻动树叶…… 不一样……有不一样…… 不一样……有不一样……

当微风拂过…… 当狂风吹起……

教师一边出示一边用问题加以引导,如“风在森林里演奏什么呢?”“它是怎样演奏的?”“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歌曲呢?”“当微风拂过会怎样?”“当狂风吹起呢?”通过这样的梳理和记忆,学生对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清楚明了了,这在学生习作中尤为重要。

接下来,出示不同树叶和不同季节的图片,想象“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进行练笔。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思路基本相同,句式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用词用句和修辞。有的学生写得简练直白,有的想象更丰富,语言更生动、更巧妙。虽然也有不少学生写得挺有特色和亮点,老师还把优秀的练笔通过组合,创编出几首不错的诗歌,但这仍然是教师牵着走,学生依旧没有表达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于是,我们又再三增减、修改,第三种方案应运而生。

三、基于发展的视角,直击构段,主动表达

这一次目标非常明确,环节也极其简单,少了烦琐的问答,少了无谓的想象,直击构段,主动表达。在初读课文,梳理脉络后,就把目光放在二至四自然段的构段上,找出共同的特点——围绕中心句写具体。接下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每个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的,即风和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体现在哪儿?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又体现在哪儿?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困惑之处在小组内提出并尝试互助解决。最后全班交流各组学习成果,教师加以点拨指导。

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从自读自悟到交流汇报,不仅省时而且高效,之前预设的几个难点,如“呢喃细语”“激动……雄伟的乐曲”等,都在学生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自然明了。可见,这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充分还原的结果。

紧接着,教师话锋一转:像这样的构段方式,大家想不想挑战着去写一写?于是出示了课后的小练笔: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也可以选择其的场景写一写。

无需过多的引导,无需过多的铺垫,关于声音的世界,学生并不陌生,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美妙的声音”的画面,变成文字,只需要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和基本构段方式。笔尖沙沙,流淌的是音律之美、文字之美,更是纯洁的心灵之美。当学生酣畅淋漓地表达后,脸上洋溢的更多是满足且自信的笑容,交流、分享、补充、完善,水到渠成。

是的,从言语感悟到主动表达的“华丽转身”,更多的是老师要找准表达的切入点,直击重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弄通弄懂,及时练笔,及时反馈。摒弃琐碎的旁枝末节,腾出时间来学习表达、主动表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