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小学 王志恋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小学 王志恋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小学时期的孩子好奇心极强,兴趣广泛,学生常常将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和条件。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寓教于玩,如此既能增强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又可以在游戏中传播体育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进行体育创新教学,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我们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教学和学习实践,谈谈对体育创新教学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一直认为课堂气氛是把握课堂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更为优异。但是本文讨论的是体育课程,跟其他专业课程都是在室内进行不同,体育课程基本上都是在室外进行,同时又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尚处于儿童阶段,所以如果课堂气氛不够充分的话,就很难达到一个合格的标准。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程就是固定的一个标准课时内,按照核定不变的套路进行授课,先集合点名,然后进行热身,再进行今天的课程讲解,最后进行10分钟左右的训练,这就基本上消耗掉了所有的时间。每次的课程都是如此,导致不仅仅是尚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觉得无聊,上课的老师自己也会觉得很没有意思。
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正处于高速发育时期的小学生,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如果不进行差异化教学,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的话,就会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失去对于课程的信心。
我国教育部虽然有面向全国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但是大纲只是机械性地规定了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体育技能和需要具备的体育素质,但是却并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大纲计划的。这样看起来,规划的大纲十分合理和科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越来越注重体育的教育和普及,对还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课程教育就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于在未来营造一个全民健身的良性体育文化是必须的。
新时代的体育课程已经不再是追求所谓的竞技性了,教学的首要目的转而成为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爱好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如何引导小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长期用来娱乐和训练的体育项目,这都是我们新课标需要考虑的问题。
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也并不是仅限于此,良好的体育锻炼还可以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正向的鼓励作用。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培养的是身心上都十分健康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老师根据大纲的规划来进行深入的挖掘。
好的课堂气氛肯定是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形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只是机械地进行知识的吸收,他们本身也是有情感和思想的,他们要跟自己的老师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传统的教学环境里,师生之间并不缺乏互动,而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调剂用的活动也并不少见,但是传统的教学环境里总是让老师当作教学的主体,所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首先我们教师要转换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教学的主体应当始终都是学生,活动的发起、互动的本质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的体育课程首先需要达到的就是完成教学组预计规定的效果,教师一般对学期内的每一次课程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如何一步一步地推动都是已经设定好的,更重要的是,体育课程的内容肯定不都是那么丰富多彩的,如田径和体操等活动对于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引导他们对这些相对枯燥的课程也能产生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使得教学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体育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不仅传授知识,也要诱导学生积极学习,更要学会鉴赏学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进行辅助教学,使得学生生动直观地领悟教学内容的真谛,有意识地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
我们的体育老师要学会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里走出来,当然并不是全然抛弃,而是有选择地扬弃,对我们有用的部分需要得到保留,但是同时也要保证与时俱进,让我们的教学思想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比如当下最为流行的互联网技术就可以与我们的课程设计进行很好的结合,通过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能够丰富课程的表现形式,同时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体育技能的传授上,也能变得更为简单和直观。
创新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智育、体育、德育的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