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维开掘资源,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乐小学 陈冬红

多维开掘资源,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乐小学 陈冬红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定位教师角色时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引领者、陪伴者,更是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面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首先应该考量绝不是确立怎样的目标、选用怎样的方法,而应该是从自己专业性的角度为学生开掘促怎样的教学资源。本文可以通过课堂翻转,制作微课视频资源;广泛收集,介入网络图片资源;另辟维度,整合学生练笔资源,真正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

课堂翻转;广泛收集;另辟维度;开掘资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定位教师角色时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引领者﹑陪伴者,更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面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首先应该考量的绝不是确立怎样的目标﹑选用怎样的方法,而应该是从自己专业性的角度为学生开掘促怎样的教学资源。以苏教版五年级课文《黄山奇松》一文为例,这篇课文在第二自然段以翔实的语言﹑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形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段的范例作用,引领学生洞察作者蕴藏的写作方法,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呢?笔者结合这一语段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发运用了如下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

一、课堂翻转,制作微课视频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打天下的格局了,教师需要接受现代传媒技术,在与时俱进中更新自己的认知观念,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从另外的视角开掘资源,引领学生发展。其中,微课作为当下较为热门的一种视频制作资源,在开掘文本教学资源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作用。

以上述课文中的片段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微课视频资源,先对这一语段的内容进行感知,引导学生概括出作者主要描写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及其三种松树的特点;然后,通过微课视频资源洞察作者对在写作顺序上的巧妙安排,并结合具体语境感受作者描写的方向紧扣松树的名称,让读者一目了然;最后,通过微课视频中画面﹑音乐的渲染,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朗读,积累内化语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充分把握了微课视频的特点,将课堂教学所设定的目标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组织学生以自主性的状态进行预先学习,并相机借助图片浸润﹑音乐渲染等方式,强化了学生对文本资源的有效感知,为学生呈现了教材中所没有显性呈现的教学资源,为学生高效解读文本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广泛收集,介入网络图片资源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认知阶段,他们对于直观可感的事物往往更能调动其内在的认知动力。而作为一篇状物类文本,作者就需要借助鲜活的语言﹑独到的写法,还原﹑再现客观事物的根本性特点。因此,教师就需要紧扣文本中的写法,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感知,并相机从网络中搜寻相应的图片资源,为学生模仿作者写法﹑促进语言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感知了作者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言之后,教师利用数字信息资源,从网络中收集了黄山中其他类型的松树,如黑虎松﹑飞龙松﹑双子松等。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在细致观察中了解这些松树的形态特点,并将其与名字有机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思考,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让学生在观察之后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进行实践练笔,将这些松树的特征描写出来,从而更好地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充分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补充拓展了课文中没有介绍的其他奇松,在体悟中积累写法﹑在观察明确外形,为学生语用训练提供了更为展示的拓展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另辟维度,整合学生练笔资源

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必须要树立全方位的意识,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文本中,也不能全部依托于所谓的网络资源。其实,作为师生双方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个体,都有着强烈而浓郁的资源意识,他们在主观意识下生发出来的动态资源,其实就是最为鲜活﹑最为有效的认知资源。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书面和口头表现出来的生成资源,在重新整合的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思考。

如在上述板块中,学生模仿作者写法围绕着黑虎松﹑飞龙松﹑双子松等黄山奇松进行的练笔就是一种最为真实的练笔平台。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在实践练笔中写出来的片段,通过巧妙地转化,使其成为

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师理应加以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评﹑他评﹑师评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练笔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首先,在自评中可以表达自己在练笔过程中自认为得意的构思﹑自认为精彩的语句,以唤醒他人的关注;可以在他评的过程中,以旁观者的身份发现练笔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后续的修改明确方向;最后,通过教师的点评,让学生通过权威发布,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描写,以促动学生内在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从而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发挥到最大效能。

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就分别从微课资源﹑图片资源和生成资源的角度出发,超越了教材文本的限制,为学生开发了多种渠道下的认知资源,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感知﹑练笔运用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有着怎样的资源就有着怎样的阅读教学,我们就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世界中,从不同的维度与视角进行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