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生趣、简约的第一课时——从《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的教学谈起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南通市韬奋小学 季晓燕

打造生趣、简约的第一课时
——从《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的教学谈起

江苏省南通市韬奋小学 季晓燕

在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承载着梳理教材文脉、消除理解障碍、整体感知文本的重要任务,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第一课时的重要性,常常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教词语、读读课文,不仅使得整个课堂索然无趣,同时也让学生在烦琐的程序中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本文提出要趣导入,唤醒认知动力;选读文,整体把握文脉;妙述意,历练概括能力;巧留题,引发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唤醒动力;概括能力;深入思考;梳理文脉

在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承载着梳理教材文脉﹑消除理解障碍﹑整体感知文本的重要任务,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第一课时的重要性,常常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教词语﹑读读课文,不仅使得整个课堂索然无趣,同时也让学生在烦琐的程序中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兴趣。鉴于此,笔者认为要倡导简约而有趣的第一课时,本文即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思考。

一、趣导入,唤醒认知动力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第一课时教学的起始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应该紧扣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设置出适切的导入方式。

以这篇《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为例,教师就从文本和儿童的本位出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环节:你们见过蚕宝宝吗?摸过的请举手。如果是张牙舞爪的毛毛虫呢?你们还敢吗?有一个男孩不仅敢摸,还敢把毛毛虫装进自己的口袋。他就是法布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与法布尔相关的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接下来,教师就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查课后的生字表,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写下自己的困惑。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抓住了课文中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利用导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并在与法布尔的对比中激发学生了解法布尔﹑探寻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选读文,整体把握文脉

整体性朗读课文,是第一课时教学的必选动作,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的篇幅也在不断扩展,指名逐段朗读的形式就显得难以胜任高年级的教学了。因此,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利用课文设置的结构和作者精心的创作构思,梳理出一条主线,引领学生进行选择性的文本初读,从而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如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寻找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随后,教师引领学生提炼出核心词语“着迷”,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个与“着迷”相近但程度不同的词

语:迷恋﹑痴迷。同样都是喜欢,作者为什么要选用三个不同的词语呢?不同的程度与作者选择的对应事例是否有一定联系呢?笔者则引领学生从三个不同程度的词语出发,将对应的素材﹑案例进行整合。

这样的选读文本,不仅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概括了课文所描写的几个事例,同时也依循着表达程度的不同认识到,这些素材之间有着相互联系﹑顺应递进的关系,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妙述意,历练概括能力

有了对课文素材的梳理与概括,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悟也就有了鲜明的认知。第一课时的教学就需要在选读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提炼。但这一能力的训练,绝不是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之后随意说说,而需要根据文本内容以及作者的谋篇布局,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如在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放鸭子的情景,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进行概括,在引领学生思考时就设置了匹配的语言结构:法布尔在放鸭子时,却在逮( ),捉( ),观察( );而在指导学生概括“父母责备”这个环节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尝试找出这一事例中的核心语句: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师紧扣这句话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的概括明确地指向了这一事例中的两个核心元素,即“父母的责骂”和“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让学生经历寻找中心句﹑分析中心句﹑形成概括力的思维历程。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抓住课文对素材处理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策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紧扣课题的基础上找到课文中概括的方法,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巧留题,引发深入思考

课文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必须要强调的是这两个课时的教学绝不是割裂分离的,而是应该相互联系﹑彼此映衬的。第一课时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要为第二课时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提供奠基性的支撑;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也需要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回应与关照。因此,教师就需要从整篇课文的教学高度和目标出发,在第一课时中渗透相关的信息﹑设置相关的问题,为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奠定基础。

这篇《装满昆虫的衣袋》其核心就是通过几个典型事例,展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迷恋。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事例的选择与概括,使学生对人物的这一特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在第一课时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则为学生预留了这样的思考性问题:你觉得课文中的事例是怎样借助细节的描写展现人物特点的?作者为什么不围绕着人物撰写题目,而要选择“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呢?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向文本表达的层面和作者创作构思的维度进发,更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有着自己规定性的任务,这就需要紧扣文本特质,开掘出“这一篇”的教学思路,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思考,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