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刘燕
【摘 要】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链接学生生活经验的方法帮助学生解读文本。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化难为易,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获得准确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链接生活;高效课堂
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充分说明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那么,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辅助阅读是帮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获得深刻体验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联系生活经历,帮助文本解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但是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到文本解读中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正确的认识,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蚕姑娘》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属于低年级教学的范围,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方法,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阅读教学。具体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走进文本进行解读,而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你们养过什么样的小动物?你们养过蚕吗?养蚕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对于有养蚕经历的小学生来说有话可说,于是他们纷纷谈论起自己养蚕时的经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关于蚕的知识,能够让我们对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认识蚕宝宝吧。”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学生们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文本解读,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解读。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解读变得更为简单。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链接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解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抓住相似之处,准确理解内涵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链接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关注文本和生活中的相似点进行准确解读。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会发现小学生还会出现一些认识错误的现象,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链接生活中的相似现象引导学生对比解读,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实现挖掘文本内涵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让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明确文本中蕴含的道理。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小学生非常喜欢,在具体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乌鸦和狐狸的形象特点,然后和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具体的过程中,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见解,大家的意见不一,但是有的学生这样表述:“我喜欢狐貍,你看它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想尽一切方法去努力争取,这不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吗?”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解读:“那么,狐狸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不是采用了欺骗的手段?你如果有想要的东西,会通过欺骗的手段得到吗?这样的行为好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对于文本的主要内涵有了自己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认识出现偏差的时候,就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解读,教师抓住生活经历和文本中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进行解读,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明辨是非,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三、体验真实生活,提升实践能力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要求和学生的生活相连接,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实的生活,并且和文本内容进行链接。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收获到文本中收获不到的体验和感受,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实现了对知识的深化。
例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最终实现深化学生认识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孟郊和母亲的互动进行解读,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有深入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同学们,请你们利用课下的时间观察自己的母亲,选择生活中母亲对我们关心的点滴细节进行体会,然后将这些细节拍成照片,我们选择其中最让我们感动的瞬间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积极展示自己的收获。例如有的学生展示了母亲冬天为了操劳自己而冻伤的手,还有的学生展示的是母亲送自己出门的时候充满热切期望的眼睛。
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教师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而且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生活经历引入课堂教学,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课堂知识是有限的,生活化的课堂却是无限的,让语文教学邂逅生活,语文课堂必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玉明.生活化情景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2).
[2]马君诚.扎根生活,享受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语文建设,2014(1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