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严玮佳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课“灌输式”、“封闭式”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情境教学的开展有效地改善了传统阅读教学的现状,使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本文主要介绍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的策略这两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忽视情感
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进入课堂或板着脸,或无精打采,试想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感受?教师本身情感就不高涨,更别说把对教材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了。
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手段创设情境,是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嘲笑”、“讥笑”、“欺侮”的含义,让学生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但学生卖力地表演“欺侮、嘲笑、讥笑”丑小鸭的时候,内心体验到的并不是丑小鸭身上的可贵精神,很可能是欺辱他人带来的“快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指出“欺侮、嘲笑、讥笑”丑小鸭是一种违背道德的错误行为,试想教师自己都没有明确的情感态度,又怎么能唤起学生真诚、友善等美好的禀赋呢?这样的语文教学,怎么能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呢?怎么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呢?
2.学生融入被动
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反应:“小学生年龄尚小,有时候我们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可是学生却没有回應,难以融入其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可能无法理解和想象,不能准确地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内容所表现的情境。这样一来,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学习,其思维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知识的增长和自身体验的获得。
语文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是不一致的,教师以为通过教材中的插画再现情境,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可是,大多数学生都没见过大海,只知道大海全是水。他们怎么能理解“睡”了?教师倒不如向学生展示大海的视频和图片,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大海醒的时候的样子,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呈现傍晚和夜晚风平浪静的大海照片。这样一来,学生就自然而然明白了“大海睡了”到底是怎样的了。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的策略
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策略可以从熔铸“情”的教师策略,链接“真”的学生策略出发。
1.熔铸“情”的教师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饱满的情感,以自身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用兴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师有情,以情激情
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表面上看,是需要“学生有情”,实质上首先需要“教师有情”。教师应带着饱满的情感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把自己对教材传达的情感体验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作为情绪、情感的传递者,应对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仔细加工和深刻体悟,教师应将挖掘出教材中更深层次的情感,如爱国主义情怀、集体荣誉感等。因此教师在“传递”教材中的这些情感时,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性质,并使自己的情感与教材所要传达的同质情感产生共鸣,仿佛身临其境。其次,还要善于以恰当的方式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语音、语调、表情、体态、动作、发自内心的深情描述等,把对人物的喜爱、憎恶、尊重、轻蔑,对事件的认同、反对等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引导探究,以趣激情
《新课标》总体目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师除了具有充沛的情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很容易被新鲜、好玩的事物吸引,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注意力是无意识地集中,不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也就不会觉得疲倦和排斥,教学方法就因势利导在课堂上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
学生们想知道寒号鸟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也希望了解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而这些,教师都不直接告诉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寻找答案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既然学生们已经有了强烈的探求欲望,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够找到答案,那么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稍作点拨即可。
2.链接“真”的学生策略
语文的学习包括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走进自然观察、增加知识储备、关注自身的生活。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将最真实的色彩、图案、声音乃至哲理生动地交融在一起。大自然的包罗万象、生动鲜活强烈地吸引着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儿童可以无拘无束地呼吸、运动、观察、发现、探究、思考,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自然就会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光有观察力是不够的,此外,学生还应善于联系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方法中学生融入被动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雨的颜色》一课时,就可以亲自去大自然观察,去看一看春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春雨到底是什么声音的呢?春雨又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对春雨、燕子、麻雀、黄莺、田野、草地、树木、桃花、杜鹃花、油菜花、蒲公英,开满花儿的树这些景物进行观察,并思考描写这些景物时所用的词语到底好不好,除了这些景物还能观察到什么。总之,学生要积极地主动地深入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观察自然,对课文有所悟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育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1997(04).
[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冯卫东,王亦晴.教学方法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