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校信息化设备运维制度与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4-05-10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党建伟 张耀东 朱晓翠 孙 震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十二五”以来,围绕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各地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并以“三通两平台”为重要抓手,在完善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模式创新、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应用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体制机制不顺畅等。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信息化总体呈现出“重建设、轻运维”特征,相关设备的后期运行维护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学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探寻在制度和机制上的破解途径。

一、学校信息化运维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学校信息化运维管理是为保障学校信息化系统(包括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管理设备、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等)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规划、方法、手段、技术等,依据制度、流程和程序,对信息化运行环境(如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业务管理系统和运维人员进行的综合管理[2]。学校信息化运维管理全流程主要涉及技术系统、管理对象、规则机制、管理行为、管理数据等要素。按运维对象划分,主要包括设备维护、管理应用服务(系统)维护、业务管理、人员管理等。按运维方式划分,主要包括内容管理(如资产管理、数据管理等)、安全管理、流程管理、实时监控、性能优化、监管评估等。

目前,学校信息化运维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技术专业性强。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及场景应用日趋复杂,专业性、系统性、技术性更强。(2)信息处理量大。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会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处理,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管理、行政决策等。(3)应用时效性强。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类教学活动高度依赖相关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维,若发生故障不能及时修复,将严重影响教学计划。

二、学校信息化运维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省域统筹规划及政策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总体框架的指引下,各地陆续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这些省级规划对于落实中央“教育信息化以省级政府为主统筹推进”要求[8]、完成国家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非常关键。调研发现,相关省级规划在有关运维方面普遍存在统筹力度不够、要求过于笼统、指导性不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探索和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撑机制方面,虽然近九成的省级规划有相关要求,但只有少数地区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和办法,如上海市提出了建立“市、区、校”三级服务体系与保障机制,安徽省提出了“制定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管理及服务评估考核、技术支持能力资格认定等办法”[3],湖北省提出了“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服务外包等方式,鼓励企业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服务,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省、市、县、乡、校五级联动的运行维护支持服务体系”[4],而大多数省仅泛泛地提出了原则性要求。(2)在运维保障经费落实方面,虽然各地都要求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充分整合现有经费渠道等,但只有个别省份(如江苏省)明确提出相关经费在生均公用经费的支出比例。(3)在政策落实方面,《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求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编制管理与职称(职务)评聘办法[5],但调研发现,大部分地区学校的相关人员定岗定编仍未解决,信息化技术人员兼任现象较为普遍。

2、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形成

近年来,各地区纷纷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薄改”、“全面改薄”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如陕西省将“全面改薄”工程资金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湖北省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18.7 亿元,占本省“全面改薄”资金总额的7.8%[14]。在此基础上,各地加强省级统筹力度来解决经费缺口问题。部分省份安排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以省级财政投入带动市、县财政加大投入,如上海市从2011年起连续年均投入专项经费超过1 亿元。

此外,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如湖北省要求省、市、县各级政府将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列入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公用经费中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比例,学校公用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经费优先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鼓励学校自筹资金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经费的保障机制[4]。湖北省宜昌市明确提出建立全市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包括教育信息化经费持续投入机制、统筹使用机制和监管机制。其中,市直和城区专项投入不低于年度本级教育专项资金总预算的10%,其它县市区专项投入不低于年度本级教育专项资金总预算的5%,主要用于硬件建设、系统开发、教师培训、信息消费、设备运维等五个方面。

目前,大部分地区借助义务教育“薄改”、“全面改薄”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集中投入,基本完成了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总的来看,由于尚未形成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在信息化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投入机制、信息化设备运维经费的渠道来源和基本保障额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均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导致地方本身正常的运维面临举步维艰的窘境。

3、运维模式有待创新,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各地信息化设备管理和运维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因地制宜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运维服务模式。如上海市徐汇区和普陀区采取购买服务模式,由区教育局牵头与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区巡管区域内的中小学校,负责学校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维护、除尘、软件升级和故障排除维修等;湖北省钟祥市组建专门技术服务队伍,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辽宁省沈阳市通过分别设在信息技术中心、片区和学校的“三级服务站、四个服务小组”,建立起“中心—片区—学校”上下联动的技术服务体系。

本研究对334 所学校开展的网络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在参与调研的学校中,有53.3%的学校采取自运维模式开展信息化设备维护和维修,有58.7%的学校定期对信息化设备进行检查维护。问卷调研还发现,学校自运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目前,学校信息化设备运维与管理岗位的类型、编制、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相关政策不明确,有的学校将其划归为机关管理岗位,有的学校划归为教辅岗位,有的学校划归为教学岗位,有的学校则同时存在上述情况。(2)兼职较普遍。相关岗位主要由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兼职负责,运维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3)专业能力亟待提升。在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初始信息化水平能力相对较高,运用信息化设备的能力较强[20]。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师资水平影响,区域、城乡、群体差异较为明显。

4、网络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1)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在参与调研的学校中,有47.0%的学校建立(或指定)了负责安全组织(或部门)并明确安全责任人,只有13.8%的学校制定了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业务持续性计划或灾难恢复计划,有14.73%的学校能定期对校园网设施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有43.9%的学校对各个教学、科研、办公部门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有67.4%的学校制定了关于校园网安全的管理规定,有49.5%的学校制定了针对各个教学、科研、办公部门的安全教育计划。调查还显示,只有26.0%的学校建立了网络安全和设备维护保障制度且能有效保障,46.1%的学校有制度但无法有效保障,27.9%的学校未建立相关制度。

(2)网络安全防控措施和手段不到位。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在参与调研的学校中,有75.6%的学校未建立网络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79.9%的学校没有网络运行故障实时报告系统,79.6%的学校未建立信息过滤系统,85.3%的学校未建立入侵检测系统,92.8%的学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定级未备案,94.7%的学校未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工作,学校网络总体安全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3)安全意识有待提升。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在回答“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有关网络安全应关注的问题”时,尽管选择结果都聚焦在“防病毒攻击、存储安全管理、管理数据信息安全”等关键问题,但选择最多的也仅达71.0%,暴露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5、运维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为保障信息化设备的高效运行,部分学校制定了信息化运维和管理的相应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同时,被调研的学校中有近三分之一学校未建立网络建设和使用方面的管理制度,仅36.7%的学校建立了信息采集、传输和共享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36.7%的学校未建立机房管理制度,还有32.6%的学校未建立信息化设备使用、维护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办法。

6、运维管理信息化程度亟待加强

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仍采用纸质档案等线下管理方式,这种传统的运维管理手段呈现碎片化特征,相关数据整合性差,无法快捷地为售后服务、绩效管理、行政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学校信息化运维管理政策机制相关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在进行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设计、规划部署时,应将运维管理服务相关保障经费及措施纳入各级规划中,将信息化的运维管理作为考核信息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具备一定规模的学校应设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运维和技术支撑。

2、强化政策落实,创新运维经费保障机制

(1)落实政策,明确经费渠道

切实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要求,明确教育信息化设备建设及运维经费在各级教育财政投入(生均公用经费、教育附加费等)中所占的比例,充分挖掘和整合经费渠道,建立可持续的、常态化的经费投入机制。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应与学校规模和发展目标相适应,应满足信息化应用、运行、维护、维修等需要。在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预算时应列支一定比例的运维经费(5%~15%),以保证项目运行的可持续性。

(2)探索挖掘运维投入模式

本研究主要介绍三种运维投入模式:(1)探索“轻资产”模式。采取使用而不占有的“租赁设备+购买服务”的运维模式,以有效缓解财政一次性投入的过大负担,也可解决人员、经费、售后等实际问题。(2)探索支付方式。通过采用质量保证金或分期付款等方式,确保相关服务质量,探索实现信息化经费投入使用效果最大化的途径。(3)探索以奖代补。鼓励各地探索区域共治技术支持服务机制,鼓励学校尝试运维新模式,只要运行稳定、取得效益、获得成效,经第三方考核评估确认后,由政府给予奖励,创造性地开展运维工作。

(3)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运维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运维经费的使用范围、管理权限、拨付方式等内容,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根据运维需求,合理配比各项支出,有效监管经费的使用。

3、探索多形式的技术支持服务模式,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为了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总体效能,应彻底改变学校自行运维模式,整合管理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技术支持服务模式:

(1)上提工作重心,积极探索整体打包区域运维服务。目前,国家层面明确将教育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的重点项目领域,并鼓励各级政府利用公用经费购买信息化服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以税收优惠等调控手段,鼓励地方开展PPP 示范项目,将运维服务的工作重心从“学校”上提到“市(区县)”一级。通过建立区域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实行“一对多”集约化管理,扩大规模效益,降低单次运维的边际成本,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进一步引导地方探索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化运维服务进行整体打包,开展区域运维保障服务。

(2)探索建立省、市、区县、学校四级专业服务队伍。省、市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管理、资源平台技术服务的咨询等服务,区县技术支持部门建立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并统一组织管理,服务辐射全部所辖学校,对辖区学校开展信息化运维服务。

(3)建立健全服务和评价规范。通过制定运维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确定各项运维活动的统一规则和相关岗位设置要求,进一步明确运维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严格运维过程管理,保障运维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建立评价制度,加强考核评估,对运维服务全流程施行全面考核,进一步确保服务质量。

4、多措并举,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1)持续加强专业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提升职业吸引力。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在工资绩效考核、专业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学校也应因地制宜,合理评估相关教师的绩效考核,积极畅通岗位晋升通道。

(3)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更加注重提高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定期根据教师实际需求,调整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切实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适时开展信息化运维保障试点工作

将“运维保障”纳入第二期教育信息化试点,选取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区域试点”或“专项试点”,鼓励基层积极探索,总结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尽快对日常运维经费保障形成制度性安排。

6、建立信息化应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研究制定区域、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相关指标体系应确保考核评价全面,反映真实。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与专项运维奖励经费挂钩,形成以显性应用评价隐形运维的机制,以推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和管理融合创新卓有成效的人员或部门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学校信息化运维管理实施建议

1、提升安全意识,构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各级运维管理主体都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落实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管理中的网络安全责任,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在信息化项目规划设计、实际建设、推广应用和日常运营等阶段,应始终贯穿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采取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企业联动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由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技术防范等构成的无死角、全覆盖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2、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运维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日益增长的海量应用及相关数据,积极运用信息化系统平台、进一步提高运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将成为必然之选。运维管理信息化不仅可实现运维全过程信息的电子化处理,还可实现售前、售后、运行、维护、监管、评估等全链条的有效追踪、有效溯源,进一步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降低各项支出成本,大大提升运维的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3、创新机制,探索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模式

云服务模式因其部署的低成本性、应用资源的丰富性和客户访问的便捷性等优势,逐渐成为了未来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学校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应探索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模式,学校只关注使用,而建设、扩容、维护、服务等都由服务商负责,旨在既缓解财政一次性投入压力,又有效减轻学校的运维负担。

(原载2019年6 期《现代教育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