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可以当面讲为什么还要录微课——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浅谈当堂播放微课的作用

时间:2024-05-10

太原市第六十中学 张艺今

微课是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可以用于课前播放,达到引领预习的目的;也可以在课后播放,用于巩固练习;更可以当堂播放,为课堂增添色彩,但当堂播放的微课则常常遭受质疑——“教师可以当面讲,为什么还要录微课?”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来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提前录制以追求音、画、声最佳配合效果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常常需要声音、画面与背景音乐的配合,若追求精彩内容和音乐节奏相配合,就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技巧,但即使课前有充分的练习,也难保在课堂上不会出现状况。这时,提前录制微课,选取最佳配合效果的视频制作成微课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例如在进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中,我将导入部分设计为:创设情境,唤起情感,准备了大量的图片配以舒缓忧郁的音乐,力求在讲故事的情境中带学生走进那段令人心碎的历史。这一教学片断如果由教师当面讲述,好处在于和学生有眼神、动作的交流,但讲到动情处,很难兼顾音画配合,因此我决定录制微课。视频由一段舒缓的音乐开始,绿色的背景下教师缓缓讲述,随着语言的铺展,相应的画面随之展现。学生或沉思,或惊呼,当成吨的受害者头发出现时,音乐呈现出几个铿锵的重音,学生被这样的场面激发,有人发出愤怒的声讨。当音乐进行到高潮处,课文标题随之出现在屏幕上,我与视频内声音同时说出:“让我们走进奥斯维辛,铭记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虽然视频内外都是我的声音,但视频与现场的完美结合带给人一种别样的震撼,仿佛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这样的微课设计,由于把握好了音画播出的节奏,避免当堂讲述可能出现的失误,可以达到创设情境,激荡人心的最佳效果。

二、用于重难点突破,课上初感知,课下再延伸

既然是重难点,就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学生用心揣摩,很多当堂不能深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学生课下用功夫。录制微课用以解决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全局性的构架,明确进一步钻研的方向,课下反复观看,结合资料的查阅以深化学习的效果。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散文名作,品析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其中对“悲凉”秋景的理解又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正当年少,更为欣赏欣欣向荣的明朗景色,很难理解悲凉秋景的妙处,为此我设计了微课《郁达夫的“悲凉之好”》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微课首先介绍了中国文学中“悲秋”的传统,再引入日本文学“物哀”的概念,接着介绍郁达夫的人生经历和不幸遭遇,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力求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郁达夫欣赏悲凉秋景的原因。这个微课时间不超过10 分钟,但内容很丰富,古今中外都有所涉及,绝不是学生看一遍就能完全消化的。课上播放一遍是帮助学生有整体的感知,进一步的学习则需要在课下进行,而课下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是教师在课上的构建和引导,这个微课播放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引导性,它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学生可以顺着它的思路在课下开展深入研究,或查找中国文学资料,或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或进一步搜集郁达夫的资料。能将丰富的内容浓缩汇集到一个教学片段,将教师课堂讲授的成果延伸到课下,关键点就是微课的使用,这样的微课可以很短,但辐射的范围却可以很大。

三、充分展示学生作品,节省整理时间,提升课堂效率

当需要呈现学生作品时,我们可以当面展示给学生看,优点是视觉冲击力强,但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一些细节点也不能被学生准确捕捉。我们也可以利用投影仪来实现,但若展示的作品数量较多,更新替换,放大缩小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也不能说是一种完美的展现形式。使用微课,则可以规避上面那些方法的弊端。比如我准备教给学生记笔记、做总结的方法,制作的微课先将书写潦草的和字迹整齐的学生作品放到一起作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解。接着再将写得密密麻麻,没有留白的和排版整洁,懂得分类的放到一起展示,学生就明白书写形式的重要性了。还可以将整页纯色字迹,通篇五颜六色和偶尔红笔标注的放到一起,让学生选出最佳视觉效果,这样学生就明白做笔记最好是三色笔,单一色不好,太花哨也不理想。最后可以放大细节,在内容上展示该学生的优点,他们或善用小标题提示,或巧用便利贴补充,或擅画思维导图。总之,由于录制了视频,我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对作品进行分类,通过剪辑,节省整理的时间,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而且我们带一届一届的学生,常常想将学生优秀的作品分享给下面几届的学生,录制微课保留这些优秀作品,难道不是一项宝贵的课程资源吗?

四、分享微课成果,丰富课堂内容,展现不同教师的魅力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所擅长者一二项,很少有十项全能者,有的充满活力,讲课激情洋溢;有的沉稳干练,言语精准;有的多才多艺,极善调动气氛。我常常想,若能将不同老师的优点融进自己的课堂那该多么完美,但自己努力提升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有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微课的出现使得我的想法变成了可能。

身为教师,我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声音不够悦耳动听,音域窄且极为干涩,而本校另外一位老师则有播音的基础,音色圆润,极为动人。我与她合作,我来制作教学微课,她来制作朗读微课,然后共同分享,这样我的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古诗词的吟唱,接受比较专业的播音指导了。而且学生在固定一位教师的教导下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在课上合理的时机下播放其他老师的微课,可以调节学生情绪,唤起有效注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微课对于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特点以形成教学合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五、记录教师成长轨迹,助力自我反思,激发教学智慧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反思是促使教师进步的最大助力,反思的前提是要发现问题,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才会有接下来的思考和纠正,如果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驾轻就熟的操作代替了灵心善感的发现,那反思根本就不会被激发,这个时候微课就能派上用场了。

我们应该会有这样的体会,视频会凸显一个人的优点,也会放大缺点,也许平时感觉普通话还挺标准,录下来就发觉口音很明显;有时没察觉自己词汇量少,录下微课才惊觉词汇贫乏;相较于这些浅层的东西,微课背后的理念才是应关注的重点。笔者制作微课超过3年,拿出最初的作品观看,自己常觉得汗颜,对教材理解不透彻,重难点把握不准,思路欠条理等等,如果不是有微课的记录,这些珍贵的东西就遗忘在时间长河中了。课上播放的微课往往是一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功底,这些微课同教案后书写的反思一起成了我们观察自己、检点自己、提高自己的有效助力。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常会激发教学智慧,促使我们由教学现象向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迈进,可以说微课的出现使我们教学反思的形式更加多样,更加细腻。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播放微课的时间写板书,我在作文教学时,常用微课补充作文素材,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别具匠心的题目和美词佳句,有时书写内容较多,就放个微课来利用时间。更多的时候,课上播放微课是一种调剂,当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感觉学生不太感兴趣时,放个微课调节情绪,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教师也可以在播放微课的同时观察学生,捕捉他们的兴趣点、疑惑点、模糊点等,这对于精准定位学情,及时反馈学习状态具有较大意义。

总之,课上播放微课,不是教师偷懒,更不是形式大于内容,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需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当我们带着思考边应用边调整时,小小的微课必将绽放无限的精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