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胡雯雯
阿秀和小七的独门鸡枞油拌面。
云南名菜小刀鸭。
上山采菌子的单珍卓玛。
闪着银光的刀下,切出一片片乳白肥嫩的松茸,单珍卓玛戴着粗银镯的手,熟练地将其一一夹起,放在烤炉上。在热力灼烤下,松茸片吱吱作响,蒸腾出一股神秘的矿物质酽香。将已烙出烤网痕的一面翻起,稍等片刻,她满面笑容地将这盘矜贵的食物,端到我们面前。
第一次见到卓玛,还是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集开头。镜头里的她,跟母亲凌晨三点就出了村子,到离家二十公里外的原始森林,在低矮的灌木和厚厚的松针下,寻找这种精灵般的食材。“我们都是五六岁就开始跟大人采松茸的,每次都特别期待。七到九月是最好的季节,运气好时能挖到十多斤,当然,走一天都找不到一朵也是有的。”
采到的新鲜松茸,她会擦干净直接咬一口,品尝最新鲜的香味。但这种在高档餐厅能卖到一千多元一碟的食材,平时她们是舍不得吃的,都要趁着刚挖出的新鲜劲儿,背到市场,也许隔天它就出现在上海或东京的某家餐厅里了。
这次能吃到卓玛亲手煎的松茸,得益于昆明华邑酒店的一次创意。他们请来了《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和片中出镜人物单珍卓玛、阿秀和李小七,大家时隔数年后首次重聚,与酒店餐饮团队和一众美食家一起,将他们的独门秘方放进了酒店的定制菜单里。
在这个远离喧嚣,冬季可以去滇池看海鸥,平时可以喝茶泡碳酸温泉的度假村,我本对餐饮没有抱过高期待。豪华酒店的餐饮嘛,保持不过不失即可,惊喜总是在民间的。尤其是在云南这种,随便逛逛都能邂逅几十上百种美食的地方,想出彩就更难。
但华邑酒店却做了很不错的尝试。不论是大型商务社交,还是小范围的私密用餐,专属的餐饮管家随时给你贴心安排。更惊喜的是营业到深夜两点的夜宵面档,让半夜急需抚慰辘辘饥肠的住客们,在泡面和薯条之外有了更好的选择。
不过要说云南特色的话,松茸并不算一个好的代表。怎么说呢,对于本地人重油醇厚的口味来说,这种菌子太清淡,太娇贵,还是留给那些风雅的美食家们吧。牛肝菌、见手青这类山野气十足的食材,才更接地气。
然而,华邑彩丰楼的一道滇系名菜“小刀鸭”,又让我见识到了云南菜层次细腻丰富的一面。小刀鸭用的是彝良出产的一种个头特别小的鸭子,跟乳鸽差不多,“长不过大刀,短不过小刀”,因此得名。它先用多种佐料腌制浸泡,再以松针为燃料,焖炉烧烤,最后用热油淋足十几分钟而成。
出品的小刀鸭表皮轻盈酥脆,皮色深红,鸭肉带着玫瑰色泽,油润有嚼劲。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那股层次丰富的香气,几口下肚后,余香依然能绕舌半天。
跟卓玛一起出现在华邑酒店的,还有来自哀牢山的阿秀和小七。这对在深山采了一辈子蘑菇的姑姑侄女俩,可能从没想过,只因为在《舌尖》中露了一次面,她们从此就能四處游历,到大酒店里给我们这些五谷不分的城市人介绍家常美味。
这次跟着她俩一起来的,是几坛子藏了近十年的油鸡枞。鸡枞是菌簇中的上品,形状细长,顶端像个斗笠。里面的纤维结构、色泽都跟鸡肉特别像,入口也有种鸡肉般的特殊香味,因而得名。
“油鸡枞其实就跟四川泡菜一样,家家户户谁不会做呀?只不过大家的配方可能不太相同,我也没想到就这么出名了。”小七私下悄悄跟我们说。她姑姑阿秀不太会说普通话,在一旁频频点头,黝黑的脸上挂着羞涩的笑容。
话虽如此,阿秀的独门油鸡枞做起来并不简单。首先要挑出那种伞头似开未开,鲜味最为浓郁的鸡枞菌,用南瓜叶一点点清洗上面的泥土。这样既可以借叶子的绒毛除去杂质,又不会伤到菌子,是当地人流传多年的一种土方法。接下来,将菌子沥干水分,伞盖和菌柄分开,分别用手撕成小片和小条,倒入一大锅烧热的油中,将菌子里的水分都炸干,再捞起来。然后将切好的干辣椒和八角、花椒、各种香辛料放入锅中小火炸香,再将菌丝倒回去,炸至黄而不脆时,加入白芝麻搅匀,就可以出锅了。取一勺佐酒、配粥、拌饭、捞面,味道一流。
油鸡枞保存在坛里或瓶中,可以放很多年,越陈越香。讽刺的是,随着近年的热捧,鸡枞菌也从原本几十元一斤的价格涨到一两千元,成了老百姓自己都消费不起的奇货。而一公斤菌子只能做二三两油鸡枞,别说陈年珍藏了,就连现做都供不应求。
说来奇怪,在那天的满桌盛宴上,我对油鸡枞没有太大印象,但当晚赶稿到半夜,身心俱疲,晃去面档时,我才第一次感受到它的魅力。掌勺大厨在沸腾的大锅中捞起白面,稍稍沥干,盛入大碗。接着,舀出一勺浸润着红油、混着白芝麻的焦黄菌丝,轻轻搁在面中央。
一霎那,原本平凡无奇的白面碗,竟如光环加身,蓬荜生辉起来。搅匀菌丝和面条,扒下几大口,厨师又给我加了一勺热汤,顿时,香气和热气更是四处蒸腾。而我和疲惫的五脏六腑们,拥有了最难忘的一次旅程记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