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房子的价值隐喻:指向农村情境写作的习作教学思考

时间:2024-05-10

陈丽丽

【内容摘要】《小房子》是一篇绘本,描绘了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价值冲突。从这一视角回顾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回到农村与城市两个空间找到其中蕴含的写作价值。我们需要从农村生活体验,农村视野扩大,农村文化挖掘三个层面来设计面向农村初中的作文学习,实现农村中学生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小房子》  情境写作  生活  视野  文化

一、引言:故事《小房子》带来的价值隐喻

《小房子》是一本图画书。在作者伯顿的笔下,一座散落在山水田园中的小房子被作者赋予了生动的人格体验,小房子内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不断地起伏变化。

一开始,小房子就坐落在乡村的山脚下。春天鲜花盛开,夏天蝉声私语,秋天瓜果飘香,冬天银装素裹,是一片地地道道的农村景色。小房子就生活在其间,感受到生命的欣然与美好。

随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小房子感受到了城市的扩张带来的变化。原来周围是青草丛生,现在却是高楼林立;本来是四季分明,景色迥异,现在却是假树、假花日日相同;原来是与小鸟对话,与蝉鸣共舞,现在却是机器的咣当声,汽车的鸣笛声;原来是一种缓慢的生活,现在却是快节奏的生活。这些城市的元素就在小房子的眼前逐一展开,小房子发现找不到了原来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景物。从故事中不难发现,小房子是不喜欢这样生活的,它需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最后,小房子的故事走向了完整与美好。小房子又搬回了诗情画意的农村,又回到了田园生活中。但是经历这样的过程,它知道了如何去寻找,如何去行走,如何在春天里去听鸟的鸣叫,去看花的盛开,用心去感受自然万物的安详与平静。

小房子的故事是基于儿童的认知,写出了小房子的思维过程。从中我们也能发现小房子在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素材,寻找属于自己认知世界的素材。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虽然农村儿童生活在农村,但他面对的世界又是在农村与城市之间不断转换的,面对的农村生活甚至是陌生的。当学生经历了现代文明的冲击,感受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节奏,回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当中,我们的孩子究竟应该寻找怎么样的素材,如何在具体的农村生活情境当中感受到美好,如何在情境当中丰富对农村生活的认知,书写属于自我的情感世界,需要教师从农村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打量“熟悉的陌生地”。

二、生活:在农村的世界中找到生活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探究基于情境的农村习作资源的显性价值。农村的生活丰富多彩,其中最为显而易见的价值就是自然。这里的自然一是指乡村生活所处于的社会环境;二是指作用于学生内心成长的心灵主体。基于第一层的自然,强调的是农村的乡村生活。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都是自然万物在土地里的自然表现,在作文教学当中,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基于第二层的自然,强调的是学生的“自然教育”,让自然生活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让学生从自然生活当中获得启迪,不断成长。

1.基于单元习作主题找到生活情境

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习作教学,在单元导语当中,编者就立场鲜明地提出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在农村,这些“四时景物”正是学生随时可以去描绘,随时可以去领略,随时可以去感受的地方。在指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时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家乡生活。在本单元习作的时候,正是金秋九月,学生可以围绕农村的生活,如从夏天到秋天植物的变化、景物的变化、农事生活的变化,学生就能够写出属于自我的“四时景物”。再从“自然作用于人的心灵主体”角度,学生在对家乡景色描摹的时候,是属于自我对家乡的一种认知。

2.基于单元文本内容联系生活情境

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有三篇散文,这些文本内容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支架。第一篇课文朱自清的《春》在预习提示当中,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这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诗。朗读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天的景象农村学生随处可见,习以为常。发现农村生活,就是要发挥想象,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去感受春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在自己的头脑当中有哪些画面,这些画面如何能够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能够得到需要写作的内容。有了内容,如何来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出既有童趣又有韵味,既活泼又清新的文字来;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朱自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那么我们还可以把春天比作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笔下的农村自然景象就会跃然纸上。再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当中,老舍是抓住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注重对景物描写的生动细腻。这时候教师这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有哪些景物能够代表农村冬天的特点。如小河结上一层厚厚的冰,漫天原野白茫茫的一片,雪地里野兔行走過后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树林里的树叶子都掉光了,孤零零的站在那儿,几只鸟雀跳跃期间。这样一些景色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生活,也是农村学校孩子在生活当中所能见到的。当学生有了写作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拟人的写法,把家乡的风景写成一个片段。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再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中,从四季当中描写了雨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在乡村生活当中,雨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人们都说“春雨贵如油”,春雨可以给万物生长带来滋润;夏雨来的迅疾,可能带来庄稼的倒伏、菜畦的积水、鱼塘的倒灌等,并不一定都是那种“白雨跳珠”的美好的情景;秋雨萧瑟,大人们要冒着雨施肥、播种、抢收。冬雨时节,家家户户坐在屋子里面,有的可能在整理农具,有的做些闲活,有的唠家常,给人是一种谷粒归仓的幸福。因此,帮助学生梳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去感受生活,写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3.基于习作表达需要选择生活情境

当学生有了生活的体验后,哪些生活体验可以作为材料写入作文,就需要学生根据习作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取舍。如在围绕“春”的时候,学生在进行选材的时候,发现的材料可能有:春天到了,人们开始播种;花草树木变得葱茏;小燕子从南方回来了;孩子们脱去冬衣,换上春装;小溪解冻,冰雪融化;蜜蜂采蜜,蝴蝶钻花;青蛙结束了冬眠;孩子们到小河边捞蝌蚪,到地头挖野菜。这些内容都是春天独特的景物,但在选择的时候要基于习作表达的需要,从学生的情感主线选择。如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生命,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

三、视野:在农村的土壤中扩大认知视野

小房子的价值意义还需要从中学生的内心成长角度进行思考。“小房子”实际上隐喻着一种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追求。作为国外的作者,一位居住在城市水泥森林中的人,他們渴望回到一种田园般的生活。也就是说“小房子”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从农村情境当中发现写作素材,就要跳出农村情境,用更广阔的视野去打量我们的时代,认识我们的世界。如果说农村生活只是一个载体,我们从司空见惯的农村生活当中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1.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学习描写景物”。世间万物,多姿多彩。四时之景,美不胜收。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教师要扩大学生的认知。如让学生说一说家乡景物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还需要让调动多感官的参与,说一说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如教师补充阅读吴然的《走月亮》一文,作者描写了云南洱海边的农村生活,看到了月亮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果园的甜香;听到了秋虫唱歌,野鸟拍翅,沟水汩汩;想到了春天里和阿妈、阿爸一起在地头劳作的场景。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就是要让学生在描写同一对象的时候,运用不同感官参与,实现写作对象的丰富,让习作素材变得立体。

2.挖掘隐藏的文化素材

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其中蕴含着古老的地名,独特的风俗,悠久的传统。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找到这些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特别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赞美。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台阶》中,文中的“父亲”形象就是传统中国农村广大“父亲”的形象,教师可以通过关注文中的人和事,让学生联系自己父亲的生活,找到其中的相同点,引发出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如对“台阶”的向往,对生活的追求,对勤劳的致敬,对生命的叹息等。在写作中,如果学生无法关注到广阔的文化背景,无法发现其中蕴藏的文化价值,作文就会失去生命。还可以围绕春耕秋收,二十四节气,乡土生活等,进行勾勒、描绘、渲染,最终汇成了一幅具有上下五千年气息的人文画卷。

3.涵养学生的情志发展

在乡村生活当中,要关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农村生活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基础,施教区划分等自然或者社会原因,让他们无法在农村与城市之间自由的切换,这些在儿童的心灵当中可能会留下丝丝阴影。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农村生活,让学生在亲近自然当中感受到万物有灵,感受农村生活也有一方天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永恒的主题。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城市与农村,学会从“小房子”中找到田园牧歌。指导学生在乡村生活当中通过动手实践,动手操作去感受农村生活,让田园生活成为学生“五育并举”的场所。在农村情境当中寻找生活素材,在寻找生活素材的过程中涵养情志,实现从道德层面指导学生的精神发展,在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思辨、建模中,抽象中习作素材。

总之,指向农村情境写作的习作教学,就是要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从中学生的习作能力规律出发,在“小房子”的价值隐喻当中,找到习作素材,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实现农村中学学生“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林海. “小房子”的价值隐喻:自然、文明与儿童学习——“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的教育文化哲思[J]. 江苏教育研究,2019(01A):9-12.

[2] 王立香. 挖掘优势,让学生作文妙笔生花——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方法指导[J]. 山东教育,2020(Z2):51-52.

[3] 陈飞. 农村中学乡土写作的缺失与解决之道[J]. 吉林教育,2018(07):53-54.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阳光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