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任务驱动,点燃物理学习的火焰

时间:2024-05-10

黄桂莲

【内容摘要】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进程中解放出来,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进行任务设计时秉持可操作性、指向性、层递性的原则,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为其营造出创意的空间,这均有利于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火焰,培养其物理素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初中物理  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性,逻辑性,概念性较强,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由物理学家经过长期的思考,推断,总结得到的,初中生往往很难进行理解。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将比较抽象的学习目标转变为具象的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层递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学习的热情明显提高。

一、初中物理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互动原则

物理教学中保障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是促进教学实效提高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科学定位。物理教学应该将学生活动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使学生成为学习、实践与体验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与组织者,在教学中切忌越俎代庖,不能以讲解与灌输替代学生的主体活动。学生是探究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要扮演好引导、点拨、反馈的配角,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树立责任与任务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目标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考查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物理教学中教师任务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使任务完成的过程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与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知识水平。为提高任务的可操作性,教师需要将整体任务划分为一个个小任务,以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个个击破,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协作完成。

3.贴近生活原则

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在学习时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产生切身体验,教师要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以使教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善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则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学习动机才能投入全部精力进行探究学习。这就需要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融入物理知识。驱动性任务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的任务学习过程,使学生产生完成任务的欲望,促进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积极性。

5.开放性原则

教师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驱动任务,促进学生积极投入探究活动过程,要为学生创设性的发挥提供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动手、观察、总结,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出探究结论,小组成员进行探究结果汇报或展示,最终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探究结论是否正确,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反馈,从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策略

1.指向性任务,突破思维瓶颈

教学目标中蕴藏着教学的重难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等内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意味着学生对学习内容得到了有效掌握。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任务设置的指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设置时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有目的性的学习,帮助学生在遇到思维瓶颈时能知道向什么方向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鲁科版初中物理有关“力的平衡”这一节有关“二力平衡”的讲授中可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掌握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则教学任务应围绕此进行设计。教师在布置任务前首先应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布置如下任务:

下面几个例子是生活中存在的几种现象,能否据这几个现象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A.电灯泡用电线悬挂在天花板上不动

B.放在平整桌面上的书

C.在水平直线上匀速行驶的货车

D.匀速上升的国旗

接到这个任务时,学生开始可能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教师在任务布置初始已经给出了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入手,既然需要总结二力平衡,则首先需要进行受力分析,平衡是一种状态,则需要进行运动状态分析,这样学生很快地找到了思维的突破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在解决问题时,了解了问题中蕴含的考查的目的也就了解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朝考查目的入手往往能很快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初中物理课程有些问题比较难理解,教师在进行任务布置时明确任务的指向性,有助于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学习物理的热情也会增加。

2.层递性任务,营造创意空间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除此之外也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任务设置的层递性能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任务,同时为学生预留出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意的迸发。

例如在鲁科版初中物理“电流做功”这一节中,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电流做功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思维,可在本节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同时任务的设置要注意层递性,可设置如下任务:(1)有一个额定电压为220v 的白炽灯泡,其电阻为484Ω,接到照明电路后正常工作,试计算通电2h后电灯泡消耗的电能。(2)小黄有一次放学回家发现楼道里的白炽灯亮了一下就熄灭了,请你帮他分析为什么白炽灯在刚开始发光的时候容易烧断?任务(1)学生只要用心听课,掌握电流做功的公式就能完成任务,而任务(2)相对来讲比较开放,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从电流做功的角度出发或从功率、电流的角度进行解答,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

多思考是“创新”这汪泉水长久喷涌的动力。在任务型驱动教学方式中,任务的设置采取递进式,任务首先为基础性任务,之后设置灵活的开发思维性任务,激发学生为“创新”之泉不断注入动力。

3.操作性任务,鼓励自主实验

初中生的物理知识、周围的教学辅助设备有限,任务驱动型教学在进行任务设置时要将任务下达后学生是否能完成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在保障学生能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操作,手脑并用更有助于知识的“消化”。

例如在鲁科版初中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部分,为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杠杆平衡的条件,可设置相关操作性任务,“现有一根有刻度的可进行悬挂的硬杆,支架,质量为2g,5g,10g的砝码若干个,试完成杠杆的组装,并以其为实验工具进行实验最终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首先要对杠杆进行组装,之后尝试在两边悬挂砝码,看一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杠杆能达到平衡。在不断进行实验后,某些学生发现当在杠杆左侧据支点2dm的位置挂上将一个质量为5g的砝码,如果要让杠杆平衡可以将质量为10g的砝码放在右侧据支点1dm的位置或者将质量为2g的砝码放在右侧据支点5dm的位置,不同学生发现杠杆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位置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之后通过自身实验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总结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总结出物理的定理、规律,可以带给学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任务驱动型教学中多设置操作性任务,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当他们自己通过实验探索出知识时,能得到無尽的快乐。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更爱学习了。指向性任务助力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层递性任务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迸发;而操作性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意识得到了增强。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更加享受。

【参考文献】

[1] 侯新杰、王瑞.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04):18.

[2] 张东姗.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 科技创新导报,2012(05):2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