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李小小
【内容摘要】针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重输入,轻输出的问题,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的4个单元阅读版块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读后仿写、续写、表演、复述等拓展活动促进学生高质量的语言输出,达成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认知理论 英语学习活动 文化意识 思维导图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输出的过程(input-processing-output),经过加工的语言信息只有经过了输出这一过程,才可以说是完成了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能力成了习惯就是素养。由此看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密不可分,输入是为了有效的输出,而高质量的输出是我们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育部,2018)。什么是英语学习活动呢?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看,就应该是以语言为核心的活动,听、说、读、看、写应该是基本形式。阅读课堂的主要任务是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没有阅读表达,教师无法得知学生理解到什么层次,理解的准确性如何。读后活动则侧重检查阅读效果以及所学语言的巩固运用,使学生能在阅读基础上将阅读材料相关的主题内容、观点和所学语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输出(戴军熔等,2013)。教师可以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复述、续写、改写、仿写或者写读后感,这些语言学习活动都注重读写结合,有助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下同)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高中英语读后拓展活动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一、读后仿写——挖掘文化内涵,渗透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18)。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鲜活语料,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获得文化知识。
以B3U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为例。这个单元的阅读语篇分四个方面festivals of the dead,festivals to honor people,harvest festivals,spring festivals重点介绍了外国的节日,阅读后笔者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一个方面举出我们国家有的对应的节日进行仿写。笔者鼓励学生在获取、分析、对比主题信息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对比分析并模仿运用语篇中的词汇和语句来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笔者要求小组充分讨论交流后形成定稿再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下面是一个小组学生对the Qingming festival的介绍。The Qingming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April the fifth, is a festival to honor our ancestors for us Chinese. On that day, it is a custom for us to go to clean the graves and light incense in memory of our ancestors. In front of the tombs, adults usually offer flowers, food and gifts first, and then we children are asked to follow them to knock heads, praying that our ancestors would bless us with good luck. Some people used to burn paper money 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which is easy to cause fire and is now forbidden. Now it's a public holiday and we are happy to have one day off.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对清明节习俗的描述可借鉴的来自课文语篇中的短语有:go to clean graves,light incense in memory of ancestors,light lamps,offer food,flowers and gifts to the dead等,但是对磕头、祈求祖先保佑我們、烧纸钱等就感到表达起来很困难。鉴于学生不能上网,查阅资料不方便,笔者就直接把这些习俗的表达方式板书在黑板上。当学生在咨询如何表达“烧纸钱”的时候,笔者顺势引导他们思考这种习俗现在是否合适以及是否安全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完全可以从教材入手,围绕单元主题语境,深度挖掘语篇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进行文化渗透,渗透的时机与方法,没有固定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以多种形式灵活安排。
二、读后续写——搭建语言支架,发展思维品质
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来进行写作训练,读后续写、复述课文、改写课文或者写读后感,这些活动都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以B3U2 Healthy Eating为例。这个单元的阅读文本将一个故事分成两个语篇,讲述两个餐馆老板王鹏和雍慧由竞争对手变夫妇共创健康饮食的故事。教学活动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读完第一个语篇之后预测故事的结局,进行读后续写。为了给续写做铺垫,笔者在阅读中通过各种活动搭建“语言支架”,强化学生对知识吸收及内化。第一遍阅读结束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正误判断练习和语篇填词,梳理故事情节,准确把握故事发展脉络。第二遍阅读结束后,学生需要比较分析并总结归纳出王鹏、雍慧餐馆食谱各自的优劣势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对健康食谱的正确判断。以下是一个学生的分享:As for Wang Peng's restaurant, it provides mainly energy-giving food without enough protective food. As a result, it is easy for customers to become fat. What's worse, they may fall ill easily. As for Yong Hui's restaurant, it provides mainly protective food and without enough energy-giving food. As a result, customers may easily feel tired. From their menus,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in order to keep healthy,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keep a balanced diet, which should include enough energy-giving food, body-building food and protective food.这种转换视角的写作,既有文本信息的回顾,学生可复述部分文本信息,又有部分的创新写作,体现了学生阅读后对文本主题的思考,并据此发表个人对健康饮食的态度和观点,让学生在评判的过程中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以形成对健康的饮食习惯的正确认知。通过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后,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再来做读后续写就会比较容易。
三、读后表演——注重学习策略,提升学用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阅读,把学生培养成独立、高效的阅读者,为此,教师应重视阅读策略的培养。阅读策略教学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为了不同的阅读目的而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也就是说阅读策略要为阅读目的服务;二是根据语篇特征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选择必须结合文本特征,选择最典型、最契合该文本特征的策略。
以B3U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为例。该单元属于戏剧单元,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戏剧,了解戏剧语言的特点和要素,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这对学生都是全新的尝试。笔者摈弃传统的做法,充分利用戏剧的特殊性和网络资源,采用听、说、读、看、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读前笔者组织学生讨论: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pound bank note?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然后学生细读旁白,提取背景信息(when / where / who / what),分析双方(Henry and brothers)的差异,了解故事始于bet。阅读剧本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地道的英(brothers and the servant)、美(Henry)口语及其差异,准确领略戏剧中人物对白、动作、神态等所呈现出的思想感情变化,笔者采用观看视频+角色模仿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细心感受戏剧语言信息(对话内容、人物的眼神、语气、态度、动作等),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表达中的交际策略、情感策略,提升学生的学用能力。角色模仿可以让学生还原“现场”,身临其境,因而可以更“真实地”感受角色所处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和冲突。第一个文本留下了很多悬念,比如接下来Henry 会带着信封去哪里?他会干什么?结局怎样?学生是非常好奇的,于是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课下阅读第二篇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演出。笔者根据剧本的安排将课文分成两段,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段表演,确保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演出时,为了增强舞台气氛,同学们甚至准备了简单自制的道具和布景,扮演店主及侍者的同学从台词、表情、动作和上下场等方面将他们谄媚、奉承、势力的性格特征表现地淋漓尽致,这也说明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当时英国社会“金钱至上”的畸形观念。
四、读后复述——借力思维导图,促进知识内化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创造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利用图示的方法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使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思维导图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提供一种可视化支架,可以清晰地呈现信息之间的关系,在帮助理解内容的同时,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借助于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复述、改写、续写等拓展性阅读能力,助力学生语言表达思路清晰,实现内化所学语言和用语言表达意义的目的。以B3U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为例。该单元阅读文本比较适合读后复述,笔者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插图,认真阅读语篇,完成本篇课文的思维导图。文中插图以时间为线索,分时段展示了几亿年以来地球大爆炸和生命进化的历史,学生利用文中插图将语篇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阅读活动的最后环节,笔者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来进行复述,从课本语言到思维导图再到复述表达,这就是强迫学生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促使语言运用的自动化,这样的输出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好的方式。
结语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的理解他人、传递信息、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积极践行新课标所倡导的“用中学”的教学理念。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循序渐进的语言学习活动,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戴军熔、鄭春红、朱雯、吴璇.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