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朱逢春
【内容摘要】在现代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教学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展。高中阶段属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积极作用。而教师在此时创新自身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探究性、自主性教学的指导下,通过模型构建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方式。本文简要分析高中生物学基于模型构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 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属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意义。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给予模型建构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轻松的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①。在教学课堂上,模型构建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效率、能力。在此种环境下的生物课堂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模型构建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的作用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生物学科属于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而纵观目前的生物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陈旧,不利于学生生物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也需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理论,为学生构建出更为高效的生物课堂。从生物课堂模型构建的角度出发,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②。在基于模型的生物知识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独立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探究课程知识。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和良好教学观念的形成,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模型的构建中,也需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创新模型,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并实现自我反思能力、专业知识的提升。
2.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而从目前的教学理论基础来看,可以发现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含:生命观念、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理性思维等。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通过模型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认识生物知识。在此种学习环境之下,学生能够直观的体验、感受到生物世界之美,并在生物学习中产生成就感。模型的构建也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主动参与中养成较好的生物核心素养。在学生之间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成长,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围绕模型开展学习活动,可以在模型的观察、分析、创新、完善等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更好的促进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学基于模型构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在生物教学中构建概念模型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概念模型教学属于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生物复习课中。通过概念模型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章节知识体系,并可以有效反映出学生对基本概念、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在学生构建概念模型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总结、归纳能力。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从章节知识的核心概念出发,对高中生物的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整合,进而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例如,以章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例,其旨在要求学生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并可以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在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模型时,围绕章节的中心“物质跨膜运输”出发,让学生主动去分析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的特点。并且,在构建概念模型时,也需着重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分析出其对细胞生活的作用、意义。通过概念模型的建构,让学生在复习中进行章节知识的梳理,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记忆深度。其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起到完善概念模型的不足的作用,使得学生全面、系统的理解、认识到知识要点。概念模型的构建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对细小、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
2.在生物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其实证、逻辑等依据、特点。本学科也是自然学科、理科的一部分,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也是训练学生理性思维、让学生回归理性的重要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课程内容来构建数学模型,可以为学生呈现出较好的学习情境,加深其学习效果。其后,从具体情境出发,可以从中抽象出数学规律、思维,并通过图表、公式的方式来完成进一步表达。从我国的相关教育理论中也可以发现,数学模型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中探索出新的生物规律。例如,以章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为例,其旨在要求学生认识到染色体、伴性遗传的概念,并能够结合红绿色盲的案例来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红绿色盲的疾病特征出发,让学生结合此案例来构建数学模型。使用数学符号来代替研究对象的基因组合,并对下一代的基因组合方式罗列出来,通过遗传图解来阐述红绿色盲疾病的遗传方式、遗传概率。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计算,得出问题答案,在主动学习中生成知识内容。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从数学模型的特点、作用出发,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训练。并且,在模型推导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观察本质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3.在生物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模型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征,属于外显模型的范畴。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构建出物理模型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微观知识转变为宏观知识,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③。物理模型的构建,让生物知识的学习难度也出现下降,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对于较为抽象化的知识内容,若是单纯依靠纸笔、画图来理解,会让学生难以深入知识内涵。而结合物理模型,则可以有效化解难点、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例如,以章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为例,其旨在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期染色体的特征,并准确表述分裂的各个时期。在本知识点的学习中,其主要还是取决于真核生物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发生的变化。在构建物理模型时,其基础就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结合此特征来构建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物理模型图。通过此图形的构建,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减数分裂的过程、变化方式及原因,进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序、直观。同时,物理教学模型的构建,让学生更好的突破遗传与变异内容的難点,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上,通过模型构建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一般来说,模型大致上可分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及概念模型。通过概念模型的构建,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有效促进学生生物基础水平的提升。结合数学模型,则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及综合能力。而通过物理模型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化,促进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课堂上,模型构建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有积极价值。教师也需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来灵活构建模型,促进学生生物综合能力的提高。
【注释】
① 郑兰萍、刘文胜.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以《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为例[J]. 教育,2017,26(13):43-44.
② 郑学项. 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例——以“染色体变异”一节为例[J]. 中学生物学,2018,21(4):120-121.
③ 赵海芳. 核心素养下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运用——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模块复习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18,16(26):168-169.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