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盲目反抗到甘心屈从

时间:2024-05-10

张世华

【内容摘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权思想和封建纲常伦理严重地束缚了女性的发展,她们从出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一生的悲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没有自己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她们的人身关系必须依附于男性,即使其中有些妇女曾对社会现实有着积极而又盲目的反抗,但均以失败告终,表面上看,这些妇女缺乏弱者间的同情和团结,不自觉地互相倾轧。但从实质上讲,她们的悲剧源于封建的伦常纲理。

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些女性无一不是封建伦常的牺牲品。从自然角度说,她们是自然的人,既然是人,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从社会属性来说,她们是男人的附庸,是封建纲常的牺牲品,既然连人身都依附于男性,在男权主义主导的封建社会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女性不可能不屈从于那个时代。

【关键词】人生依附  盲目反抗  互相倾轧  封建纲常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来都是鲁迅小说对待当时社会及民众的态度,而他行文的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救疗的注意。”而对于民众,鲁迅先生关注更多的是中国女性这个群体,为她们倾注了太多的笔墨和感情,如《祝福》中喋喋不休的祥林嫂、一脸诡笑的柳妈,《药》中只身祭子的华大妈,《阿Q正传》中假装正经的吴妈,《故乡》中叉开两腿像圆规的杨二嫂等。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关注中国女性呢?当时的民众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极度困苦,但又极其守旧,极其麻木,身在乱世,却往往有意无意地维系着这个乱世。何谓盛世,何谓乱世,何谓民生,何谓民权?这个问题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毫无意义,他们关注的,只不过是争一奴隶的资格罢了。如欲疗救社会,必先唤醒民众。但社会是如此的顽固,民俗是如此的鄙陋,唤醒沉睡着的民众何其艰难,就连而身负“四权”锁链的中国女性,奴隶中的奴隶,饱受身体、精神各种欺凌和奴役,也只是默默承受,不作反抗,或以“做门槛”来“反抗”命运,何其悲哀!是什么造成她们如此深重的奴隶性呢?是历史的因袭和禁锢?还是她们自身有着不可扭转的“劣根性”呢?让我们跟随着鲁迅,怀着深沉的同情,一起走近鲁迅笔下的中国妇女,去揭出她们身上不为人知,甚至是不自知的病苦,引起大家疗救或者自救的注意。

一、中国女性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悖论

追求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天性,但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拼命维持却是倍受其欺凌压迫的封建农村妇女的执着信念。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迫害,神权、政权、族权、夫权等锁链的束缚,使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低到没有生与死的权力,低到没有姓名的权力,只有依附在男人身上才有价值,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有称谓:如柳妈、吴妈、华大妈、杨二嫂、单四嫂子等用了夫家的姓氏,祥林嫂、七斤嫂等用了丈夫的名,就连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庄三木的女儿爱姑,也只是一个小名,而非正式的名字。至如祥林嫂,再婚之后却依然被人们称为“祥林嫂”——她的第二次婚姻完全不被认可,因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有自己的主导权,哪怕再嫁是被迫的,但死了丈夫就是原罪,死了也得二夫争妻,因为女人死了之后仍是男人的。

即便如此,这些女人也没有对这些奴役和欺凌自己的不平等的依附关系进行挑战,反而处处维护,是她们天生就具有受虐的劣根性吗?非也,因为这样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她们看来是活着的凭借和意义。婚姻是为了什么?不是情感使然,而是生存必然,通過婚姻,成为男人的附庸,被纳入到了宗族关系之中(虽然依然是卑贱者),就有了一个“名分”,而这个“名分”就成了她们全部生活的立足点,使得她们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觉得坐稳了“奴隶”。一旦丧失了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于她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女人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除去这些凭借,女人便什么也不是了,而她们对此毫无办法。没有“名分”,就没有了行为的凭借,旁人也不会将她再当作一个“人”看待,她们就成了荒地里的“萝卜”,是人人都“动得的”。单四嫂子遵守着“从一而终”的观念不敢改嫁,把生的希望全寄托在儿子小宝身上,小宝一死,她从子的希望破灭,精神空虑。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就对她不怀好意,无耻地调戏。无夫无子,使单四嫂子成了一个“萝卜”,人人得而动之。

由此可知,中国女性如此看重婚姻关系,看重名分,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在这里鲁迅十分深刻而沉痛的指出了问题的症结:妇女要取得解放,首先要争取做人的权利,从宗族的人身依附关系中挣脱出来,成为“自主自由的人”;而一旦成为“自由”的人,又便意味着这个女人可以自由地买卖,随便的调戏。一边是做一个家族的奴隶,另一边是面对整个社会的淫威,就这样,这些女性屈从了家族,并攥着这根稻草死死不敢放手。

不是女人天生卑贱,而是社会逼迫她低头;整个社会不进步,妇女解放也就无从谈起。

二、反抗的无意识、不彻底,屈从就会必然

不是没有女性想过反抗,即便反抗,也颇为心酸。

祥林嫂的反抗不可不谓之惨烈:面对婆婆的逼婚,她逃过骂过;面对别人的讥诮,她捐过门槛;面对社会的否定,她疑过魂灵,就连死也选在富人们祭天祈福的时节。爱姑的反抗不可不谓之大胆:面对丈夫的出轨,她毫不退让;面对公婆的休回,她据理力争;面对劝散的慰老爷,她大加斥责;为了不离婚,她一闹就是三年,她闹成了泼妇,家不和,人不宁,也不罢休。子君的反抗不可不谓之坚决:为了爱情,她敢于抵牾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为了自由,她敢于远走他乡,到陌生的环境中打拼;为了新生活,她敢于打破旧思想,孤注一掷投入新生活的怀抱,哪怕碰个头破血流也再所不惜。还有些女性也有反抗,小尼姑痛斥阿Q断子绝孙,华大妈质疑儿子无罪被杀,七斤嫂痛骂丈夫无能无用等等。但所有的反抗又能怎样?祥林嫂一死了之,爱姑被迫离婚,小尼姑惹来笑谈,华大妈愿望落空,而子君最终活成了自己厌憎的样子。所有的反抗都只不过是一个笑话。

原因在哪?因为有些反抗本身只是出于一种受到压迫之后的反弹,只是泥人还有泥性的反抗,是一种盲目、无意识的反抗。她们的反抗,没有真正的对象,不知道反抗谁;没有明确的目的,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反抗;没有正确的方法方式,用封建意识反抗封建思想。她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注定结局是悲剧性的。虽然因为时代的原因,我们不能有所苛责,但是她们的出身、所受的教育,确实局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一哭二闹三上吊”,与其说这是反抗,不如说这只是愤怒的发泄,或者说这是“跪着的反抗”。而即使是这样的反抗,依然承受着来自自身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得不到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反而在死后还要被骂为“谬种”。有的反抗虽然有明确的目的,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但在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和个人思想的局限,最终屈从地“回来”。因而,中国女性的反抗,真如马丁·路德·金说的:“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处变不惊,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或许不能满足,但那有怎么样呢?处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封建阶级势力钳制和思想观念毒害的她们,青春被摧残,人性被毁灭,精神永远处于痛苦之中,除了屈从这个时代安排的命运之外,别无选择。这是时代的悲剧,是当时的中国女性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社会悲剧。

三、互相倾轧,是弱者对更弱者的欺凌

《祝福》里的柳妈是个“善女人”,不杀生的。可是不杀生的柳妈让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呢?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祥林嫂的性命是连畜生都不如的,活着丢人现眼,还不如死了干净;可惜祥林嫂这一撞竟没有死,这实在是让柳妈感到有些失望了。不过不要紧,告訴祥林嫂,在阴司里阎罗大王还是要把她锯开的。顺便再告诉其他人,让他们感谢柳嫂我提供了新的谈资,同时也让别人提醒祥林嫂别忘了这件事。于是人人见了她祥林嫂,第一句就是“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

鲁迅说过他“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可是我们读到此处是仍能感觉到那冷峻的语言里炽烈的悲愤与悲哀。在鲁镇,将祥林嫂推向公众耻辱柱的就是这个善女人柳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也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她:揭开别人的伤口展示于公众之前以此得到快意和满足。而妇人的行为方式使得其显得更加的恶毒,表面上柳妈之流们和祥林嫂看起来亲善,可是她骨子里是有优越感的(她没有一女嫁二夫),祥林嫂是比她下贱的人,在这样的人面前她们便无限地“大”了起来,自觉不自觉就拿她比奴才,将自己当主子了,开口就是“祥林嫂,我问你”的官老爷口气了。

身为封建社会里饱受摧残的女性,她们的不幸虽然有大有小,反抗有强有弱,但最终都屈从了被损害、被践踏、被蹂躏的命运。在封建糟粕文化熏染下,必将承袭其因子,遵循着其规则,也用规则约束他人。同时,“见不得穷人吃肉”这种落后思想与生俱来,比惨与比幸运相比,她们更愿意自己比别人更幸运,所以,谁有了不幸,可能嘲笑和排斥比同情来得更快,来得更多,因为,不幸的人需要他人的更不幸来衬托自己的幸运,似乎这样一来,自己就高人一等,从而就心满意足了。但殊不知大家是一样的,都是社会的最低层,坐稳了奴隶的去嘲弄没有坐稳奴隶的是断然没有出路的。弱者对更弱者的冷漠和倾轧,只会让社会更加麻木无情,牢笼更加阴森坚固。

结语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权思想和封建纲常伦理束缚了女人,她们从出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一生的悲剧。比如童养媳、娃娃亲、三寸金莲等,而三纲五常、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伦理更给封建社会的女性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传统“女德”思想漠视女性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要求女性必须遵从“女德”,要求她们逆来顺受、沉默屈从。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些女性无一不是封建伦常的牺牲品。从自然角度说,她们是自然的人,既然是人,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从社会属性来说,她们是男人的附庸,是封建纲常的牺牲品,既然连人身都依附于男性,在男权主义主导的封建社会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女性不可能不屈从于那个时代。鲁迅笔下的这些妇女,从反抗到屈从的历程折射出文化的屈辱、社会的悲哀,其根源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的伦常纲理造成的。

时至今日,妇女解放已进行了一个世纪,鲁迅先生行文的目的早已在我们社会和国家里实现。如今,妇女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操持家务,生养孩子,照顾家人,经营家庭;单位工作,社会活动,创造价值,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与她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妇女是美丽的,也是最伟大的。我们要将社会改革不断进行到底,让每一个女性都绽放生命光彩,书写幸福篇章,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湖北省南漳县第二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