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班级文化

时间:2024-05-10

梁惠娟

【内容摘要】班级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关键词】学生 主体 班级文化

著名作家、诗人高占祥在《论校园文化》里这样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

种群体文化。”这里的一个核心思想便是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班级文化建设就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大面积参与的班级文化建设才是真正落在实处的有价值的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不会妨碍其学习成效,相反,会在班级里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班级凝聚力。

如何关注学生的独特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设的一个宽松、健康、文明的环境,用浓浓的文化来滋润孩子,让班级插上文化的翅膀伴孩子齐飞呢?以下就笔者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集思广益,做好班级建设规划

初中生已经进入人生的青春期,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成人来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所以初中生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意见。

在刚组建新班级时,我就利用班会课集思广益,做好班级建设规划。第一周班会课的主题是:班级建设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初中三年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希望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怎样的班级。第二周班会课的主题是:制定班级名称、口号、班徽及班级环境布置需求。经过小组充分的讨论交流,我们定下了“打造优秀班集体”的班级建设目标,拟定了班级名称为“晨曦”,班级口号是:沐浴曙光,追逐梦想,自古如今,不忘初心,提出了13项班级环境布置需求,比如图书角、园艺角、共享雨伞等。最后由几位有绘画特长的同学共同设计出班徽。设计的班徽参加学校的班徽设计比赛还拿了一等奖。之后还继续和同学们讨论制定了《晨曦班行为守则》、《晨曦班劳动手册》等等符合班级实情的规章制度。

二、齐心协力,布置班级环境文化

班级建设规划是学生制定出来的,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齐心协力把班级慢慢布置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班级的花架、书架都是家长在网上购买送到学校的。我就组织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安装。学生在家里基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茫然无序,后来才懂得认真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进行安装。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用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完成了书架的安装,并把书籍摆放整齐。

班级窗帘陈旧破烂,需要更换。同学们都希望能有个不一样的窗帘。于是乎同学们分8个小组,用了3个周末的时间手绘了六副窗帘,主题分别是仰望星空、春夏秋冬。当同学们看到自己亲自手绘的窗帘挂在教室里的时候,心里美滋滋的;当听到别人夸赞自己班的窗帘特别、漂亮的时候,脸上都是骄傲的深情。班级的归属感就慢慢形成了。

同学们还设计了班级的共享雨伞、把班徽、班级口号挂在墙上,让班级里的每一块墙壁“会说话”等等,一步步落实了学生们自己提出的13个布置要求。

我们的教室就这样慢慢由学生们自己动手布置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且同学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品尝了“学习劳动的成功”,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从而主动地参与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創造能力都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团结合作,塑造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环境是物质层面的,而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一个优秀的班级必然有良好的精神文化,而良好的精神文化会促进班级的良性发展。

在建班之初,同学们就提出了“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目标,那如何让班级目标,班级口号及各种班级行为准则和个人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形成“晨曦班”独特的班风、学风呢?我的尝试是采用小组活动形式把这些口号制度内化,让学生在团结合作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全班分为8个小组,利用班会课进行小组文化建设,制定组名、口号、小组目标、活动计划等等。小组组建好以后,班级的管理和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比如说每年的体育文化节和科技文化艺术节,比赛项目繁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保证了每一个项目都有同学参加,每一个同学都有参加活动。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小组活动不仅在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延伸到课外。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各小组利用周末、假期开展各式各样的小组活动:红花湖徒步、图书馆读书、观看有意义的电影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加了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建立了对小组、对班级的认同感。班级的精神文化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弥散于学生心中,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它是“无声的润物”,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是班级这个“小社会”角落里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制约着每个学生及整个班集体的发展趋势及学习前景。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作者单位:广东惠阳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