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李世锋
核心素养理念下要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灵纯洁与美好、人格健全与高尚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为前提的文化精神修养与涵养。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冲击巨大,削弱了学生对传统人文精神的认同力,虚拟的网络世界使部分学生迷失了自我,误入歧途,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素养。核心素养理念和新教材要求语文教育用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下一代,让我们在学习中与仁人志士、智者哲人、语言大师进行对话,形成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以优美的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师肩负着通过各种语文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为受教育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塑造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操的重任。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名人情结,让他们崇拜名人,培养他们了解名人才华、人格及成长过程的兴趣。在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中感知其思想情感,在阅读名人传记中与名人进行心灵对话。学习《离骚》时应引导学生体验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感悟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对理想的执着意志。其次要以名人的精神境界安慰自己,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当自己处于逆境,面对失败和不公正的待遇时应坚信“行至无愧天地宽,褒贬自有春秋在”,同时应以陶渊明为师,也许会更畅快。当李白官场失意时便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弃荣华富贵,选择自由飘逸。《朱子治家言》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伶官传序》中“憂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主张勤俭治国(家),正好体现着构建节约型和谐社会的要求。总之,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时候,要注意挖掘人文内涵,启迪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诱惑和泛滥。
二、以教师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师的魅力在于丰富的人情味,语文教师更要懂得尊重人、关爱人,要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学生沟通,给予学生完全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乐学、爱学。同时教师要以自己广泛的爱好、浓厚的阅历、深刻的体验、敏捷的思维 、深刻的感悟、 博大的胸怀 、豁达的性格、
不凡的谈吐、高尚的人格来吸引、熏陶学生。教师既应“学高”又须“身正”,淡泊名利,积极进取,团结协作,不受偏见的影响,独守文人的那份自尊和清高,安平乐道,固守心灵净土,健康乐观。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自然,自愿、自觉接受其影响。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播者,而且要成为我们民族灵魂的塑造者,培养出一个个具有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合格人才。
三、以流淌心声的写作净化学生的心灵
文学即人学,作文即做人。真诚地歌颂美好的精神可以陶冶写作者情怀,培养人的悲悯心、责任感、自我反省的精神和宽广豁达的胸怀。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让他们流露纯洁真挚的感情。要在文本的人物形象中挖掘人性美。《荷花淀》中水生嫂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我与地坛》中那崇高而伟大的母爱都需要认真感悟和体验。面对学生的感情缺乏症,用文学作品可以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从而去引导他们表现自己的亲情体验,表现父母不仅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子女,更要表现父母培养子女品行、意志、理想、良好生活习惯方面所付出的心血。在高考作文中引导学生写有文化含量的文章,选用古今中外文化名人作题材,通过与他们的对话流淌心声,但选材要准,要能体现立意所蕴含的意思,并用故事新编,对人物赋予现代意义和自我感情色彩,巧妙成文。只要每个学生广猎信息,就可演绎话题,给人以老调新弹、耳目一新质感。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广泛了解社会,督促学生及时收听新闻,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东方之子”等节目,一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发表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培养目标,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定会呈现出新气象,培养出新时代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泾川县教育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