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0

张永强

【内容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构建情景支架、构建范例支架、构建问题支架、设计图表支架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  概念教学  应用

所谓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三零零年,支架一词主要指的是建筑业施工中所采用的、暂时的、具有支撑作为的平台柱子,即“脚手架”,然后经过伍德(心理学家)将这一专业术语具体提出,其含义是指水平高者在学习中给予他人帮助与支持,当他撤走之后,学习者可以逐渐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下文结合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情况具体分析支架式的教学模式运用策略,期待可以在今后的高中物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构建情景支架教学模式

在高中物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支架式的教学策略构建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就是积极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可以结合教学情景感知物理知识,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支架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静心准备相应的教学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①,如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渐在独立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中完成相关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講解物理基本概念中的“速度”这一概念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而设计对应的情景支架。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速度相关的知识,而且速度这一知识点在人们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所以教师为了学生可以深入掌握本节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情景支架,如让学生结合自己在体育课中围绕操场跑一圈需要多少时间感知自己的速度,这一情景支架学生可以很好地体会并且也非常熟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学生熟悉的情景支架,因为多数学生上课中主要是步行和坐公交车,此时学生就可以结合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大致估计从家里至学校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找到不同交通工具运动中具体的描述情况。然后教师再次结合学生之间所掌握的关于“速度”的知识点引出物理学科中关于“速度”这一概念的描述情况,即物理学上的“速度”指的是某个物体实际运动快慢,在单位时间中所通过的路程。

二、构建范例支架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范例支架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课堂中结合相关的学习材料以及例子进行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材料可以很好地触发学生的灵感以及思路,进而帮助学生在原有物理知识学习和新知识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最终可以完成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顺化以及同化的任务。但是,教师采用该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范例材料的选择,即应该保持学习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范例的难度也需要得到很好的控制。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物理知识过程中的电势能以及电势知识中,由于学生在理解电势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还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电势较为抽象的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范例支架的方式讲解相关内容。教师在开始讲解新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范例支架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如在课堂中首先引入重力势能的知识点作为范例,教师可以要求下学生回忆有关重力势能的相关知识点,即重力势能的含义、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等,通过这一范例支架的作用则可以顺利帮助学生过渡到本节概念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进而可以提升学生对本节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力。

三、构建问题支架开展物理教学工作

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十分重要,通过发现问题就可以激发人们积极探究解决问题动力。因此,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良好的问题就可以促使学生在认知中逐渐深入探究问题的答案,进而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进入新的知识学习中,同时在问题支架中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帮助。除此之外,在问题支架中,学生可以借助这一问题价值进行独立思路,而且还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②,所以,教师就可以结合物理概念精心设计问题支架。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节内容中,首先,需要明确本节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本节知识点,并且能够运用该定律解决对应的问题;其次,教师就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就需要设计良好的问题支架,能够在问题启发下使得学生可以逐渐进入物理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如教师设计如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他们概述这一定律的含义;通过这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第二个问题:在课堂中观看视频资料,即教师在课堂中展示物理教材中实验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同时思考电源具体的位置?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线圈可以作为电源”原理,同时学生也可以很好地学习如下的知识点,即电源能够产生电动势,此时学生就逐渐触及本节知识的重点;在这些问题支架的引导下,学生就可以学习并理解相关的概念知识。

四、设计图表支架开展物理教学工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图表支架的教学模式。因为图作为一种非常显著以及明显的视角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过程中就可以借助于图表支架进行讲解相关内容。在具体信息呈现方面,图片和文字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载体,然而,图片所传递的知识和文字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如图表传递的信息非常简洁、清晰,不仅可以简化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而且还可以在图表中抓住关键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知识中就可以通过图表支架的方式讲解相关的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简单、清晰的图表中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概念中就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构建支架,首先,在课堂中播放视频几只蚂蚁是如何挪动昆虫,然后展示图片,并要求学生进行思考。为了可以提升学生理解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继续展示类似的情境,即四个人共同用力拖动大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在这两组运动中,一共产生了哪些力?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以及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具体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构建图形支架,如下图:

如果在一个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所带来的效果是一致的,我们就可以该力称之为力的合成。在课堂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继续举例,并且要求学生具体分析。如在班级中,两位同学需要一起发力才可以顺利抬动一桶矿泉水,而力气大的学生则一个人就可以抬动一桶水,通过这一现实案例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力的合成,同时结合学生自己的体验则可以掌握合力的真正的含义。当二力处于同方向时,合力的大小F=F1+F2,而且合力的方向就是和F1、F2处于相同的方向上;当二力处于反向时,此时合力的大小F=|F1-F2|,方向则是和力较大的一方处于相同的方向。因此,从同一物体在作用力下所受到几个不同方向上的力而言,合力的理解并不是简单指力的总和,在判断过程中,需要从力的作用以及所产生的效果角度进行判断。因为在力的合成中有三个注意事项:第一个注意事项是“几个力”,即需要保证这几个力是共同作用在同一物体中,第二个注意事项是合力不一定是物体所需要承受的一个力;第三个注意事项是合力在性质上就是“等效力”,即其可以适时替代几个不同的力。

通过图表支架的方式讲解物理知识,也十分符合学生学习中高级思维的要求,同时还可以结合分析、综合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知识的能力。

在支架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物理概念逐渐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载体,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概念知识学习中可以找到良好的切入点,然后结合教师的指导,则可以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上述分析,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支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提升学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使得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状态下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得到提升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 刘晋年. 基于“同课异构”的高中物理微课教研与教学的研究[J]. 求知导刊,2017,23(33):104-104.

② 谭慧明、毕鉴宇. 基于导学案与微课整合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索——以《动量定理》导学案为例[J]. 教育信息技术,2017,43(7):45-47.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