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学生幸福而教

时间:2024-05-10

李若瑾

【内容摘要】无论是古代教育还是现代教育,无论是中国教育还是外国教育,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就意味着面向的对象必然是“人”。教育被看作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并且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向“善”发展,因此“培养人以实现自身价值”便成为了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人的发展”则成为了教育活动的旨归。然而,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教育的发展逐渐偏离了核心宗旨,教育变得功利,过于看重教育的政治与经济功能,而忽视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以人为本  幸福感  学生  教育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概述

1.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当以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为首。法家人本主义的基本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而儒家的人本主义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来看待,提倡尊重人性。中国自古以仁立天下,中国传统思想中不乏人本主义情怀。

2.西方传统思想中的“以人为本”

西方最早提出人本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时期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理念中的体现,最主要的则是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提倡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的自我实现;现代教育学之父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西方教育学中亦不乏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方面的出色研究。

3.现代视角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涵义

由于时代的差距,现代“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传统的人本主义之间仍有距离,它既不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简单重现,也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机械演绎。作为一个不断丰富的概念,其涵义也被赋予了时代的特征,即教育活动要以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基本要求,以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作为基本宗旨,以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作为目的。

二、“为学生幸福而教”的精神内涵

1.教学生体会幸福感

现代人有一个很大的心理问题就是幸福感的缺失,即使物质上富足并且生活被他人所羡慕,但身在其中的自身却感觉不到幸福。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关注程度不够,在于我们过分强调教书、强调培养学生成才,而忽视了成才的基础首先是成人,教育的目的本末倒置。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当满足了学生的基本需要,让学生感到快乐与幸福,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将变得有意义且高效。

2.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事物的眼界与格局,人格相对健全的人,看待事物充满了积极、乐观、幸福的态度;而人格相对有缺陷的人,看待事物则充满了消极、悲观与不满的情绪,既影响了个人对幸福感与快乐的体验,也影响了个人对社会发挥作用的能力,严重者甚至会危害社会安全,给个人与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为学生幸福而教”的基本要求。

3.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青春期的困惑,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失调。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向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理所应当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寻找确立自身的人生价值,并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引导学生体会实现价值之后的幸福感。帮助学生确立人生价值与实现人生价值是“为学生幸福而教”的基本途径。

三、如何“为学生幸福而教”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为学生幸福而教”的理论基础,思维固化是现下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将“以人为本”和“为学生幸福而教”落实到教育行动中,首要前提是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更新其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思想根源处认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会在教育过程中践行,在潜移默化处影响学生,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的教育影响。

2.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

教育对于社会而言具有多种功能,当今社会过于强调教育对于政治的强化与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而忽视了教育对人的身心影响,即教育的育人功能。事实上,教育的育人功能才是本体功能,而教育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属于派生功能,但是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的道路上,教育的本体功能与派生功能被本末倒置。

3.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师生课堂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首先应该从课堂上开始转变师生角色,培养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应当积极改善与学生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杜甲勇. 简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 教育与职业,2007(20):164-165.

[2] 郭豫欣.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D]. 河南大学,2013.

[3] 王双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解读[J]. 教育与职业,2009(14):149-150.

[4] 张丹丹.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现状及对策[J]. 职业规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