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车宗衡
【内容摘要】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终生发展的必备能力,而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首要能力,发现问题的基础是让学生面临含有问题的情境的基础上,分析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得出“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情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利用定性实验展示科学發现过程创设情境”,“利用课后小实验创设情境”,“利用知识相互联系创设情境”等5个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并结合案例对这些策略的运用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情境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终生发展的必备能力。而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和首要能力。中国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问题意识的缺失①。
一、创设发现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
情景中的“情”指的是够使人产生情感的变化,“境”就是值一种环境。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教学情景:教师所预设的,能够刺激学生思维或情感发生变化的求知环境。
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指出:“所谓问题情境,是一种对学习者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情境,它所包含的学习内容,学习者部分了解,但又不能完全了解。学习者感到要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既不会轻而易举,也不是毫无可能。”问题情境是对学习主体而言的,它代表了学习情境和学习者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的完全客观的情境②。
其中,所谓学生发现或提出的问题不是指严格的科学史上没有提出过的问题,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提出与自己的认知有冲突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现有认知结构和方式进行反思,锻炼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做认知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工作。
二、创设发现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情境
所谓的差异性实验是指现象明显且出人意外的、与学生学习的常识或认知或有冲突的一系列实验。当实验的现象与学生的预期发生明显矛盾时,便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提出问题③。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许多常用的简易实验,如“对着漏斗下的乒乓球吹气,球吹不掉”的实验。在教学中,这样的一类可以吸引学生眼球的实验,就比较适合采用差异性实验方法。优势在于强烈的感官冲击力,激发求知欲。
差异性实验是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差异性实验中,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讨论、组织语言和建构问题,要给予充分时间消化感官冲击,然后提出基于差异性实验现象的问题。
2.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值得发现的物理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情感基础,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可以取得很好的发现问题的效果,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生活中,用杠杆可以撬动较重的石块等,这一类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方便日常生活的物理知识,教学中便可以利用它们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生活经验中的物理原理。其优势在于学生在生活中有较好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联系密切,易于理解。
有些生活经验可能有悖于实验现象,教师应该注意解释。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不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不同。
3.利用定性实验展示科学发现过程创设情境
物理教学中,很多重要知识点往往以确切的数据定量描述结论,我们只要适当加以设计都可以先做定性实验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定性研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更多注重学生感官和既定的结果。
例如光的折射定律实验,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像这样一类在教学中需要比较精确地获得实验数据,并作实验分析的物理学知识,大多数应该进行定性实验让学生大致了解实验内容。这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和过程的了解,提高科学素养,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可拘泥于实验的“既定”过程,而要根据课程需要合理加工、选择、利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勇于动手。
4.利用课后小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学科的课后作业不仅指的是书面传统作业,还应包括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
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纸锅烧水、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等既有趣味、取材又简单的物理小实验,便可以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优势在于节约了课上时间,又可以让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锻炼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策略,学生作业完成的程度不易于检测,应以鼓励为主,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
5.利用新旧知识的关联创设情境
初中物理主要由力、热、光、电、声等基本部分组成,知识的联系性也应该是物理教学创设发现问题情境的切入点。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以发现并提出问题。
例如,学习了“电流的磁效应”后,可以引导学生逆向联想,注重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自主提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逆向产生电流呢”的问题。这样一类和旧知识有关联的物理问题,利用旧知识创设情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利用新旧知识的关联创设问题情境,应当培养学生的联想、逆向思维的能力以及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注释】
① 何之瑜. 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的设计[J]. 赤峰学院学报,2011,3(7):117.
② 陈黎明. 如何创设有效的物理问题情境[J]. 教海探索,2009(2):142.
③ 朱铁成. 物理教学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J]. 课程·教材·教法,2005(9):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