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似看山不喜平

时间:2024-05-10

陶明富

“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于记叙文而言,曲折生动显得尤为重要。好的记叙文读来往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就初中生而言,他们的感性意识远远超过理性意识,所以训练他们写好形象生动、波澜曲折的记叙文是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切实之举。那么如何才能让记叙文变得曲折生动呢?下面列举本人数年来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把准人物,生动描写

吴敬梓老先生《范进中举》一文中,胡屠户的形象典型鲜明,栩栩如生。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让这个粗俗无赖、圆滑私利的小人物在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作了精准而生动的表演。鲁迅先生《故乡》中的闰土、杨二嫂这两个人物读来跃然纸上,弥久不忘。再者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如此不胜枚举。

同学们在作文时,对重要场景下的人物,务必根据他们的性格、职业、年龄、人物背景、现场气氛、道德素养等因素,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或者说让学生当导演),去揣摩人物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继而进行准确而生动的描写。只有把人写真、写实、写活,文章才可读,耐读。

二、运用倒叙,情境开头

就像侦破案件的电影一样,一开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恐怖、紧张、刺激的作案镜头,然后如“层层剥笋”一步步揭示出案件发生的原委。作文时我们不妨先从事情的后部或结尾寫起,用某个紧张或感人的情境开篇来吸引读者的眼球,然后再慢慢写出事情的真相或原因。比如学生写《我终于明白了爸爸的心》可以先写“我”终于明白爸爸的爱心时愧疚的心理、难堪的表情、古怪的举动,或者写一家三口言归于好激动喜人的团聚场面等来开头,然后回忆过去对爸爸一度的误解、埋怨、敌视等事件和情绪,再叙写对爸爸爱心慢慢的觉察、理解、感激等心情的变化……

三、运用插叙,适时回忆

运用插叙进行往事的回忆,可以使我们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人物的身世背景。例如莫泊桑写《我的叔叔于勒》,对于菲利普一家极力盼望于勒归来的谜是通过对于勒昔日命运情况的插叙得知的。运用插叙回忆往事能够与眼下所写的事件(现象)串联成某个层面的系列,既拓展了事件的空间,延伸了事件的时间,又充实了事件的内容,记录了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一学生写《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文,文中所要明白的道理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带着这样的立意,他写了自己在考试时遇到一条感觉并不太难,却就是无以解答的难题,然后他左思右想、绞尽脑汁,几经反复几度坚持(中途曾有两次放弃的念头)终于做出来的事件,最后带着十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点出主题。后经我的指导,让他在两次闪过放弃念头的时候运用插叙来回忆往事:曾经有一次遇到困难时直接放弃了而追悔莫及,第二次再遇困难时坚持了一大半时(距离成功仅差一步)又无望地放弃了。这么一修改既切合了文题中“终于”一词,又为这一次的坚持埋下伏笔,为这一次的胜利打下基础,读来合情合理、饶有趣味,顺利地突出了中心。

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文章开头写一家人每个星期天都衣冠整齐地来到海边栈桥上散步,父亲总说着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该多么叫人惊喜啊”。于勒是谁?他生活在哪里?我们全家为何如此梦寐以求地盼望他归来?……一系列疑问引人入胜;后来发了财并说好要回来的于勒却又为何十多年迟迟不回?他到底发了多大财?现在人在何处旅游?等等疑问扣人心弦。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形适当地制造些小秘密,卖一两个关子便可以扣住读者的心弦,从而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五、打破常态,生出事端

例如川端康成《父母的心》中,那对穷夫妇出尔反尔几次送出孩子却又几次要回孩子,最后一个孩子也不愿送出。贫穷父母的决定反复无常,心理上的斗争矛盾纠结,这样写更能揭示亲情的主题。

六、发挥想象,制造梦境

想象与梦皆随心而动,所以想象的场景和梦境能折射出人物的心事、情绪、愿望,形象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如果写当前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恶化,可以想象50年、100年乃至500年以后我们生活的家园不堪入目不能入住的情景,或者写自己在夜里做噩梦,都可以揭示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所带来严重的后果。当然文中也可以做美梦,以展现对美好生存环境的渴望、向往。如果写对别人的怨恨,可以想象或梦见奋力痛揍对方的情景;写后悔之情可以想象或梦见借助“月光宝盒”,让事件回到起点,使它朝着好的事态发展的情景……根据文章的需要,想象与梦境可以设计在文章开头、中间或者是结尾的任何地方。

七、巧设结尾,出人意料

《我的叔叔于勒》文末,梦寐以求、朝思暮想的于勒以一个衣衫褴褛、破落潦倒的形象现身时,菲利普夫妇给出的那一番态度,既出乎人们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再次掀起读者心灵的波澜,激起读者对资本主义的道德、人性、价值观等等的思考与寻味。

写作时,不妨欲扬先抑,搞出误会、误解,且极力张扬误会、误解的程度,拉大主观意识与客观真相之间的差距,最后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收尾。这样写无疑对人性的透视和对主题的彰显都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文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以上几点技法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当然,不管什么技法都必须根据文章主题的需求合理而灵活地运用,概不能千篇一律,强行切入。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初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