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初中化学情境创设的深度复习策略

时间:2024-05-10

徐俊

【内容摘要】依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结合作者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听课体会,重点介绍了实验情境的创设方法并列举相关教学案例,以此提高化学复习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化学复习课 实验情境创设 初中化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考复习是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许多教师都觉得复习课很难上出新意,就像“炒冷饭”,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气氛沉闷,复习课往往变成知识的重复和记忆的强化或者干脆就是习题课。如何让学生从积极主动的“温故”中体会到“知新”的喜悦,让复习课上得既精彩又实惠,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解决的思路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悟、操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主动的发展。

教学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发源地,是让学生思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前提。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将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潜在发展区”,将学生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所以创设实验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

三、具体的实例

1.“缺图补全”法创设实验情境

在初中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时,由于学生对常见的各种化学仪器都已经比较熟悉了,复习中学生很难有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复习实验时,创设了这样的实验情境:

师:展示如下一幅不完整的图片,你觉得这幅图片可能是何种化学仪器的一部分?

生:回答,补充。试管、烧瓶、锥形瓶、量筒等。

师:大家仔细想想,觉得可能是量筒吗?

生:思考,否定。

师:其实在很多时候,试管和烧瓶、锥形瓶等是可以互相代替的,试管是化学中的重要仪器,在气体的制取中也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观察下列一幅图,你们觉得可能是哪种气体的发生装置?

生:思考交流,争相回答。二氧化碳、氢气、氧气。

师:(惊讶状)竟然我们初中化学中三种主要气体都可以用同一套发生装置!那么制取这三种气体分别要选用什么原料呢?

生:回忆知识,补充回答。

师:实验室制氧气不是还有高锰酸钾吗?大家为什么都不选呢?你们选择这些原料的依据是什么?

生:它们反应物的状态是气体和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常温。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也就是说,只要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发生的反应就可以选用这样的发生装置。但是我们知道试管的容积一般较小,如果要制取较多量的气体,就不太方便,同学们能将试管进行替换吗?

生:用锥形瓶、烧瓶。

师:这几个反应的速度都较快,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该作什么处理?

生:思考交流,补充回答。(1)将橡皮塞换成双孔塞,再加上分液漏斗;(2)直接在原来的橡皮塞是插上一个注射器,将液体放在注射器中;(3)控制反应物的量;(4)控制液体的浓度。

师:若要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同学们又能设计出那些发生装置呢?

生:争相回答。

师: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相同的发生装置,那么,它们能选用同样的收集装置吗?

生:讨论交流。多数学生得出结论,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師:大家对二氧化碳是否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存在疑问。下面我请两位同学分别选用等浓度的稀盐酸和形状几乎相同的大理石来制二氧化碳,采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大家看好这两个秒表,来比较一下收集同样多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长短。

生:非常激动,认真而紧张地看着时间。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常规的气体制取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别出心裁地从一套残缺的装置图入手,一开始就很好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在引导学生进行装置完善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自己回忆知识、整合知识、评价改正、变式创新,不仅全方位地掌握了双基,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教师所提的问题,既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梯度,又没有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愿学、乐学的同时综合应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故事演绎”法创设实验情境

在复习课时,教师可寻找一个能蕴含某单元知识所有生长点的生活事例,整节课都用这个事例从不同角度提出所要研究的各种问题,或是让学生按照事例的发展去联系、巩固、强化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这一类似将故事的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喜悦。例如,在进行初三化学《酸碱盐复习》时,有老师以“小明的星期天”为主线展开。

师:今天是星期天,上初三的小明同学起床后开始刷牙,他发现所用的高露洁牙膏上显示其成分为:碳酸钙、水、山梨糖醇、纤维素胶等,小明对其中含碳酸钙很感兴趣,上网查了一下,显示碳酸钙是摩擦剂,牙膏中的摩擦剂除了碳酸钙还有二氧化硅及氢氧化铝等。现在老师带过来一种牙膏,请大家想想办法,看看它使用的摩擦剂是否也是碳酸钙?

生:兴趣陡增,激烈讨论,跃跃欲试。

师:刷完牙后,小明想去上厕所,发现马桶比较脏,想把马桶刷一下,他发现洁厕液上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无机酸、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香精等。他想洁厕液和漂白剂的成分是否相似,是否都显酸性呢?大家有什么简单方法证明这两种液体的酸碱性?若是将它们一起用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生:两个学生到前面演示了实验,其他学生看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

师:小明忙了一通之后有点渴了,就冲了一杯VC泡腾片。(教师边说边做实验),大家看到其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这是怎么回事?

生:交流讨论,疑惑不解。

师:大家请看,这是这种VC泡腾片的成分:主要成份维生素C。辅料为阿朴胡萝卜醛,橘味香精,橙味香精,维生素B2,糖精钠,碳酸氢钠,氯化钠,蔗糖,酒石酸细晶体。请推测,其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生:讨论,补充回答。(1)溶于水后的酒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2)可能维生素C的溶液显酸性,导致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3)可能我们不太熟悉的成分其溶液显酸性,其与碳酸氢钠反应或这些不熟悉的成分相互反应放出气体;(4)气体应无毒,对人体没有伤害。

师:可见,与酸性物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是碳酸盐的共性,大家来回忆一下盐类还有什么性质?

师:吃完早饭,妈妈说有点胃疼,小明给妈妈到药箱找胃药,发现家里的胃药有好几种。有的胃药以氢氧化镁为主要成分、有的以氢氧化铝为主要成分、有的以小苏打为主要成分。那妈妈到底应吃哪一种好呢?不同胃药吃下去后会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生:争相讨论,补充回答。(1)要是有胃溃疡症状的话化不能服用小苏打,易穿孔;(2)感觉氢氧化镁比氢氧化铝好,不是铝元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吗?

本节课非常成功地以“小明的星期天”为主线创设了一系列的生活情境,学生在体验多彩生活的过程中巩固了酸碱盐的重点知识,为化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教与学、师与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推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使化学知识很自然地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推进剂。

3.“认知矛盾”法创设实验情境

学生对于一些知识和现象常有其常规性的认知。此时,若有和这种认知相矛盾的点出现,学生就会因疑惑而感兴趣。这种“认知矛盾”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尤其在复习课中,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常规知识,倘若教师此时展示一些与学生所学知识或生活常识“矛盾”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如笔者在执教《燃烧与灭火》的复习课时,以“滴水生火”的实验开始。

师:在石棉网上放一团脱脂棉,在脱脂棉上放半药匙过氧化钠粉末,用胶头滴管往过氧化钠上滴加几滴水。

生:观察现象。当看到脱脂棉烧起来时,惊呼起来。

师:人们常说,水能灭火,但大家刚刚看到滴水竟然也能生火,为什么有这种现象?你会解释吗?

生:交流讨论,却又都百思不得其解。

师:大家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你们觉得要使脱脂棉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我的实验中又创设出了哪些条件呢?

生:恍然大悟,争抢回答。反应放热、可能产生氧气等。

师:其实我在新授课给大家做了“烧不坏的纸巾”的实验,大家重新思考一下为什么身为易燃物的纸巾在表面有酒精的情况下却没有烧起来,是不是也是类似的道理?

生:回忆了燃烧的知识,认可这种说法。

在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同时,不仅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得到了复习和巩固,且他们今后遇到一些特殊情況也不会那么慌乱,也会学着用自己的知识透过表象看到其内在本质。

4.“明知故犯”法创设实验情境

学生有一个共同心理,那就是对老师犯的错误非常感兴趣,教师犯错会让学生有一种“我比老师还厉害”的成就感。那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来一个“明知故犯”,通过这种行为激起学生挑战老师的欲望,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节复习课。

在一次市级的展示课中,教师开设的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复习课。此时离学生中考仅有一个月的时间,应该说学生对绝大多数基本操作已了然于心,如何能激起学生兴趣让他们愿意跟随教师一起复习呢?学生坐定后只见教师一声不吭地点燃了一盏酒精灯,然后又若无其事地用嘴吹灭了它。学生顿时爆发了一阵不解和不屑的声音,教师很“无辜”地问学生怎么了,学生马上嚷嚷起来:“老师,你怎么用嘴巴吹灭酒精灯啊?太危险了!”教师也顺水推舟,接下来的实验让学生来操作完成,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找错纠正。

总之,化学复习课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以新鲜事物为载体建构知识体系、按事物的自然发展顺序为主线创设情境等。但不管是何种方法,其共同点都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不仅“温故”更要“知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现状出发,找寻激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引领学生真正成为复习课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刘红云.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探究能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19-20.

[2] 王丽萍、严萍. 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8):13-14.

[3] 彭秀莉、王萍. 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 化学教学,2007(2):1-3.

[4] 陈进前.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9):17-2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