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吴兆丽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要在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强化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态度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句子理解、段落结构划分,还应当通过“回归”教育的实施,将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渗透和融入其中,实现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持续性提升。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如何实施好语文本色回归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语文本色 高中 回归 人文素养
一、强化有效阅读,丰富和陶冶学生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对于阅读进行充分利用,以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实现学生思维空间的丰富和拓展,强化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在高质量阅读中更好地形成有效思维。阅读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解决字词或培养语感的过程,更是实现阅读者思维丰富和活跃的过程。应当通过阅读情景创设、阅读问题提出、阅读悬念设置、阅读质疑发问等方法,强化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强化学生认知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更好地丰富和陶冶自身情感、建立自身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特别是现代诗歌的学习中,诗歌的朗读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诗歌的情感甚至诗歌的内涵。老师在进行课程讲解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一遍诗歌。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细细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情感的过程中也能悟出诗中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在诗歌字里行间所散发出的思想情感等。比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从感情中体会到作者当时对大堰河的思念之情,深切体验作者从所看到的、经历的、感觉的、想到的……来一层一层地写他心目中的大堰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再进行接下来的讲解时,更容易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整体状态中,这对老师的讲解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强化品鉴引导,升华和拓展学生思维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的文学作品,且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其中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很多时候作者主要是将自身的所见所闻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充分的记录,这个过程中也有着很多的个性与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们对于文本进行充分的关注,还要注重对文本背后的一些深刻的精神内涵进行挖掘,实施好品鉴引导策略,重点从文章思想情感的品鉴上下功夫。比如在《荷塘月色》中,先让学生们体会作者对荷塘、月光的描写的美感以及文章的结尾处对诗句运用的美感,感知到其中充满的诗情画意。再对情景之美却映衬出“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手法进行阐释,并为学生们讲清楚当时社会环境状况——面对白色恐怖的笼罩和渗透,作者的内心非常苦闷,想要超脱现实但却无法做到,对处于忧患之中的祖国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和“春意”,这样学生们就会有着更认真的体味、更反复的推敲和更深入的思考,对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指向有着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联想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围绕如何提升自身的爱国热情、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和报复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够将文中作者的情感迁移到自己身上,带来更多积极有益的学习观念和人生价值。这样的思考和探求的过程,就是学生们认知提升的过程,也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培养与发展的过程。
三、强化开放课堂打造,提升学生思想认知境界
开放性课堂是教师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内容,围绕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散和活跃,而实施的一种让学生大胆想象和思考,充分结合自身理解发表自身意见和观点的课堂。诗歌赏析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规则,在赏析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言,积极发言。每个人发表出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建立一个学习思维,更容易的理解现代诗歌。比如在学习《雨巷》这一诗歌时。老师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老师不对诗歌进行评价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或者可以对诗歌的每一句进行赏析评价。有的学生会说:读完这首诗感觉作者的创作背景应该比较悲凉,因为整篇诗歌都透露着一种凄凉的氛围。有的學生会说:这篇文章应该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诗人在寻找一个自己梦中的姑娘,但是最终没有找到。诗歌开篇的气氛就透露着中凄凉悲伤的氛围,这首诗歌应该是一首带有悲情色彩的诗歌。以对学生思考和讨论情况的掌握为基础,老师可以进行深度的点拨,诗人口中的姑娘是一个虚幻的、联想出来的。然后再根据这条线索来进行一定的那就是:讲解。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随时的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开放性的课堂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学习中,在认识上也更自然、更清新、更质朴,学生对其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也更深刻、更透彻。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立足于更好地提升学生人文意识和素养,教师应当强化有效阅读、强化品鉴引导、强化开放性课堂打造,真正将语文的本色回归起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真谛、情感、实质等,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持续性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文韬.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150-151.
[2] 岳东艳.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11):66.
[3] 焦安智.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让语文本色回归[J]. 新课程导学, 2014(25):4.
[4] 哈玉莲.浅析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6):32.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民族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