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0

马彩梅

【内容摘要】从课标到学生核心素养,每一次国家教育政策的更新都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一线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和核心素养的本质,研究中考改革和高考改革,明确国家对生物教育教学的基础要求和方向,才能让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程,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堂,更要重视教学反思,把教和研统一起来,做到教有动力,研有方向,助推学生和自己共同发展。

【关键词】生物 教学 反思

初中生物课改后教材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联系生活紧密,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了上好课,在教育教学中我重点做好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等工作,教育教学实践中联系生活,尽量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动植物和环境作为学生学习材料,让学生的学习和实际不脱节、不枯燥,体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一、 加强政治学习,保证教育方向正确

十八大后,生态文明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写进了宪法,中学生物课的基础内容是向学生传授植物、动物、以及人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让学生认识自然和认识自己,还有一部分重要内容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关心、关注、保护自然,从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这是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最好的体现和载体,也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就要认真学习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理解国家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上提出的政策、要求和做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生活,使得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紧跟时代的要求,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二、 认真研读课标,掌握生物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体系

从2000年到现在,国家发布了两次课程标准。每次课程标准的修订都是依据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来进行的,都是围绕“学什么,怎么学习,教什么,如何教”来开展,联系生活更紧密,更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得围绕课标要求开展,体现课标,并实现课标提出的目标。教师就要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掌握国家对初中生物学提出的目标、评价体系,明确教育方向和目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的体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实践的方向性才会明确,不会出现不知道教什么的问题,目标、目的明确清晰。

三、 认真研究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它呈现的内容就是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核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初中生物在内容安排上七年级一植物学为主,八年级以动物学为主,具体内容在植物学部分、动物学部分主要安排的是各类动植物形态结构特征、生活特性、生理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每一章节、每一知识点都设计有探究试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不但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提倡在“学中做,做中学”,学有用的东西。

四、 研究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是否对生物学知识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力、动机、学习热情、主动性和自觉性。生物是一门跟学生联系非常紧密的自然科学,而正是联系紧密,学生潜意识中有一种司空见惯的感觉,缺乏好奇性,激发不出学习的兴趣。但是农村学生亲手实践、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少,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把教材安排的探究试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实施好,再创新性的处理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物材料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就在身边,自己就能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学得好、学得深。

五、 研究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师生互动,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实行教育教学目的主阵地。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教学设计都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打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学习。面对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迥异的学生该如何安排师生课堂活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清、教学内容和自身教育教学风格做好课前预设,选好教学用具,设计好实验,把学生充分的调动起来。为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很多尝试,逐渐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前置,学生带着问题学,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明确。把学习过程设计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依据教材、学情给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方案,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指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设计自学自测题,学生个人自学结束后,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在组员的互助下理解,小组集体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汇总交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把各组问题汇集后反馈给老师,老师再对问题归类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以问题为导向二次备课,设计课堂教学效果检测题,當堂检测,了解课堂学习效果;课中:重点围绕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设计教法,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抛出问题,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收集学生合作探究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肯定是教材和学生的重难点,教师作为讲解的重点,为学生答疑解惑,突破重难点。达到精讲的要求,再组织学生当堂检测,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运用知识能力和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地方;课后:以知识拓展为主,把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作为课后学习任务,通过其他途径和方法探寻解决办法,拓展知识视野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作者单位:甘肃省礼县一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