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姚德涛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经历着从如何使用新教材向如何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核心理念的转变。归根结底,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成了摆在每个教学一线的工作者面前亟需的课题。
【关键词】教学贴近生活的重要性 学生走进生活 教师走进生活
从书本教学转向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和书本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构建新知识,内化书本知识,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走进生活是提高教學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切知识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与课本知识的关联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对学科有着高度兴趣的同学总能很自觉的投入学习状态,且效果显著。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现状表明,很多同学在小学、初中阶段对语文学习还有较高的自觉性,一到高中,语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直线下降了,很多同学会发出“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无奈感慨,这使高中的语文教学也走进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说:“生活的意味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坚持下去就会产生奇迹。”这种说法就体现了教学回归生活的课程理论。语文本就与生活联系密切,若教学中教师能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其课堂定会产生奇妙的变化。例如,当我们教授同音字时,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一些巧用同音谐音的现象,同时也关注到滥用同音字的现象,使同学们再参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并收获必需的知识。
2.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的理念也要求我们将教学与实践相统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技能及生活的能力和尊严。所以语文教学也不能脱离实践需要,不要让学生成为活字典,而应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实践,以增强其语文实践能力。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课改后的高中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便利,文章的选择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文学性,五册必修从多个角度扩大了学生的语文视野,选秀作品又从不同角度补充了必修的知识。个人认为,此课堂不仅指传统意义下的教师,还包括更广义的社会生活课堂。
1.联系生活,启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很多关于抱着课本机械记忆知识的笑话,比如某某不辨菽麦、某某五谷不分,某某的作文中出现了“今晚月光皎洁,星河灿烂”、“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之类可笑的句子。然而,笑过之后,我们却不能不深思,为什么我们这些不一样的学生却犯着同类的错误?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去,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天性。
案例:2010年元月的一天,我正在高一某班上课,突然窗外响起了雪粒敲打窗玻璃的声音,紧接着小雪、大雪,学生们的情绪明显高涨了,是因为外面的“不速之客”——雪。我灵机一动,果断地调整课程内容,我说:“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今年的第一场雪吧。”全班雷动。看看我们的学生时多么热爱生活啊。我紧接着问:“谁最先知道下雪的?”几位靠窗的同学怯怯地举手,我说:“你们怎么知道的?”他们齐声说:“听到的。”调皮点的学生干脆起哄说:“听他们说的”、“我早就知道了,看天气预报的”、“早晨好冷,肯定要下嘛”我笑着补充道:“很好啊,生活中的很多美要我们去发现,要善于观察,而观察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听的、看的、感觉到的等等,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们点头。我接着启发同学:“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雪?看今年的雪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们答案丰富起来了:想到去年的雪、以前玩雪的同学和老师、那些关于雪的名句美文等等,讨论完了这些,刚好下课了,我和同学们约好先去玩雪,再回来写作文,这次的作文出奇的好,每篇文字都语出真诚,内容生动。
案例分析:新课程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学生之间从发展程度和水平来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流水线式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2.联系生活,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文学中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熏陶学生爱人爱己、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让学生在文字与生活的碰撞中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譬如,我们曾在汶川地震和日本地震时,带领同学搜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于是在作文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生命无罪,珍爱生命,共度难关;历史不仅需要用理智铭记,更需要用理智续写;地球使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从课本走向生活,由生活回归课本。语文教学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应该有很多新的发展,我所谈的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见。学贵能致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其学科成绩,更是为了关注其终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继秀 主编. 教育理论[M]. 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