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蔺聪
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不正如那一棵棵小树一般,辛勤培育,精心浇灌,待到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结出果实。正所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但是,不是每一棵树都能结出果实,也不是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能成才。教育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教人,更应该是育人。虽然说“一个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人各有志,教育应该顺应学生发展的天性,而不是阻挠、扼杀,甚至妄图改变。在我今年接手的高三(9)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
小倪同学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了,否则分管校长也不会特意跟我说明。虽然我还是有一些担心,既然校长已经表明立场,我也不用过于纠结,于是便欣然接受。
开学第一天,我就将小倪同学和他本人对应上了——一个高高胖胖、戴着眼镜、一脸调皮相的男生。我承认我有些先入为主,但实在是因为他在这个年级的确很出名,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对他也是了如指掌。
9月4日,高三首次统测,9月7日成绩揭晓,小倪同学语文62分(160分制),数学未参考,英语51分(120分制),物理11分(120分制),生物29分(120分制),班级排名倒数第一,年级排名倒数第一!这样的成绩不要说在四星级高中罕见,即便是三星级高中也是不多见的。
秉着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原则,我找他深入交谈了一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上至理想、未来,下至工作、生活,无非是想让他明白学习的意义。
小倪对我说:“老师,我也是想考大学的,可是无奈高一高二时放松地过分,现在总感觉力不从心。”
“正是因为你以前放得太多,所以高三才应该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行啊!”我仍旧苦口婆心。
“可是,老师,我总是提不起精神啊!我应该怎么做呢?”这样一个浑浑噩噩惯了的人,突然让他紧张起来,他还真不知如何去做。
“这样,你先从语文开始,坚持每天默写课内名篇名句。试卷上你的默写才得了2分。”我想从最基础的做起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
“那好吧。”虽然小倪语气上有些不情不愿,但毕竟还是答应了我。
接下来的几天,他倒也还是不错,虽然没能做到天天默写,但基本上能主动来默。我开始幻想的以默写带动其他版块,甚至延伸至其他学科,目前看起来没什么效果。
这样算是平稳的过了一个月,“十一”过后,小倪同学原形毕露:先是早晨屡次迟到,夜自修有时不请假就缺席,结果并未回家,而是跑去同学家里玩;经常性地请假缺勤,理由总是一个——“肚子痛”;接着中午在教室里吃外卖,被德育主任抓到,罚他在校园里做巡查一个月;后来,物理和生物老师分别向我反映小倪同学各有一次缺课……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先前自己过于理想化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认真学习的前提,小倪同学雖然已经高三,但是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贸然跳过这一过程,而直接要求他认真学习,这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吗!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现在这样学习抓不上去,习惯养成一塌糊涂。而我自己也有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捉襟见肘之感。
意识到了这一点,我重新梳理了一下对小倪的教育方法,制定了短期的教育目标——规范行为习惯。
针对外卖问题,我要求小倪周一到周五一概不得外卖,理由除了学校明令禁止之外,他的经常性肚子痛的确不适合吃外面的食物。周六周日如果实在嘴馋,可以到我这边开出门证,适当解解馋。这个要求,他欣然接受。
针对迟到、早退问题,我首先和他母亲沟通,讲明要求:尽量少请假,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和我请假才可回去。后来有两次他的母亲发短信给我请假,这样学校和家长方面都比较放心。可后来有一次,他母亲发消息说:“蔺老师,小倪今天又是肚子痛,需要和您请假。我实在不好意思再打您电话了!”我突然意识到,小倪母亲实在是拿小倪没有办法,又禁不住他的反复哀求,另一方面也觉得总是请假实在很不好意思。理解了他的母亲的无奈,我通过电话和她沟通:“小倪妈妈,我理解你的心情,但即使如此,我们更要加强沟通,多多联系。您不要不好意思,我更不会觉得麻烦。我们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齐心协力。”小倪母亲深以为然。
针对旷课问题,我制作了一张表格,将他前两次缺课情况全部统计好,如果之后再出现无故旷课,累计次数达到处分要求,便直接交给德育处。
在我的教育目标进行调整之后,我发现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小倪之后从未旷课,外卖明显减少了许多。一天晚自修前,他去英语办公室拿试卷,回来的迟了一些,值班老师没有点到他的名字,他唯恐我会找他“算账”,立马偷偷发消息给我,还附带一张照片,证明他在教室里。瞧,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在乎的。
11月14日,学校组织赴天平山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因为市里组织的新班主任培训而未能陪伴他们,心里自然是有些不放心。那天中午我特意发消息问小倪“你今天乖不乖啊?有没有给数学老师找麻烦?”他很快回复我,“当然很乖喽!给你看我们今天的午餐。”附带的照片是满桌的烧烤,全是肉!我回了一句“不要馋我!”对小倪的行为习惯的教育远比学习更能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短期目标效果良好,我也计划着期末考试前,包括下学期将重点转移到学习习惯的规范上。
其实,不是每个学生都以考上大学为最终目标,班主任要针对具体学生做具体分析,分层要求,才会更有针对性。不是每一棵树都能结出果实,但即使他长成一棵大树,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才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