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果

时间:2024-05-10

宋述霞

【内容摘要】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为音乐老师我们要讲究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初中音乐教学实践,在此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  有效教学  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现代音乐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水平,完成新课标教学的目标,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學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比重越来越大,其优势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在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诸多情境教学模式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采用最多的方式,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将学生实际生活和文本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散思维,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设问:“请同学们仔细听这首歌曲,听一下曲中包含了哪些器乐演奏?”这样一来,会提高学生听歌曲的针对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提升学生的专注度,从而更好的理解歌曲的真谛。通过此种方式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并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音乐知识。

二、加强音乐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的审美能力是在不断日积月累的过程形成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经常遇到某种与音乐审美相对的情况,此时教师要善于将其设置为通过学习活动进行审美感知的探索过程。具体方法如下:在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时,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将识谱训练建立在美学结构基础之上,让识谱成为歌曲练习中的一种自然演化,引导学生将乐谱看作富有美感的图画;在节奏训练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反应深入感受情绪在具有节奏感和协调性的动作中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让学生在节奏练习中享受美、感受美、理解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在训练学生听觉时,引导学生通过听赏的方式,将审美训练点着眼在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要素上,最大限度的发挥音乐旋律自身美感,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产生身体和心理上整体的享受感。此外,教师在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受直观融入美妙音乐当中,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三、新旧知识巧妙衔接,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应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要巧妙和流畅,首先,要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巧妙过渡,最大限度的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例如,在教学小三和弦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大三和弦,再比较大小三和旋之间的异同之处(相同之处: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之间都是三度,根音与五音之间是纯五度;不同之处:大小三度位置的互换),这样教学起来降低了知识难度,提高了知识的对比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又如,在教学自然小调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自然大调的音阶与歌曲,当学生吟唱自然小调的音阶时就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将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板书对照,引导学生发现主音各异、半音位置移位的不同之处,再播放用不同曲调谱写的歌曲,这样一来,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简洁流畅,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

四、拓展音乐教学活动,延伸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教学主要通过内容与形式来陶冶学生情操的,内容指的是音乐的声音,形式指的是音响与舞台效果,这些都需要通过艺术表演才能完整体现出来。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演出活动,或观看音乐表演活动,尤其是正规的音乐表演剧。实践证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应允许学生将乐器带入课堂,如:口风琴、笛子、口琴等,鼓励学生大声歌唱、放飞自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此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合唱团、艺术竞赛等。例如,在教学“京剧”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京剧比拼,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自主查阅各种与京剧有关的资料,充分了解京剧理论知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京剧比赛,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掌握京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