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合理将“高三味”带进高一数学课堂

时间:2024-05-10

甘甜

【内容摘要】高三很多数学老师循环到高一教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跟不上自己的教学节奏,课堂效率低,课后作业差。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老师带着“高三味”进了高一数学课堂。“高三味”的不合理运用扰乱了正常的学习规律,如不将它合理化,高效课堂将无从谈起。

【关键词】高三味  合理运用  高效课堂

一、不合理“高三味”现象举例

1.讲授太快,新知识缺少探究和过渡

在刚教完高三的老师眼里,高一的数学知识是很简单的,而学生既然能够考上高中,肯定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所以教师往往讲解知识过快,思维跳跃跨度较大,忽视必要的铺垫和衔接。如在讲指数运算时,教师认为学生初中有基础,于是将公式复习一下,再迅速地练几条公式练习题,就立即讲指数函数。然而高一学生刚过完暑假,已将初中的很多知识抛之脑后,在没有复习引入的情况下,学生思维缓冲未能就绪,就被强行灌输新知识,学习效率当然要大打折扣。

2.贪多求全,容量过大增加师生负担

在备课时,有些教师看到经典例题总是爱不释手,特别是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题型,更是将它当作重点,恨不得将它们全部压缩到学生的脑子里。然而一旦新授课重难点太多,课堂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和记,课上根本消化不了,课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巩固。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自觉性和课余时间的,所以很多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结果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太重,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更让部分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以后的数学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3.急于求成,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些老师在上数学课时认为练比讲更重要,所以在讲课时快速的将公式定理呈现给学生,然后就是题型训练,活生生地将高一新授课变成了高三复习课。更有甚者,将这种方式看成教学的捷径和特色,认为自己刚教完高三,就处处占尽先机,高考考的就练,高考不考的就跳过,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导致学生顿顿吃“夹生饭”。而学生看似懂了,其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生吞活剥地去依样画葫芦,将做题目变成了背题目。

4.因循守旧,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有些教师在高三教学中取得了成功,在高一教学中仍按“老路子”教学,备课上课都很轻松,然而课堂效果却不佳。他们就将责任归咎于学生,抱怨“一届不如一届”,这其实是教师自己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教学工作不仅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还要研究学生的特点,每届学生是不同的。经验固然宝贵,但是也要与时俱进,应该结合实践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的高效。

5.题海战术,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高一是高中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很多老师指望通过无休止的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反而适得其反。高中学习科目较多,学生自主时间本就不充裕,重复劳动使得学生疲于应对,浮躁不堪,连仔细审题的心思都没有,更谈不上课后的消化、反思、和歸纳了。而且如果各科教师都这么做,学生只能天天熬夜,第二天上课精神不振,长期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质态。

高一学生还没具备高三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他们需要的是迅速地从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适应,数学课堂中的“高三味”太浓,会使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甚至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对高中数学的兴趣,放弃数学。

二、怎样合理地运用“高三味”来提升高一数学课堂的效率

1.先入为主,让“高三味”成为老师名片

教过高三是教师资历的象征,它就如一张名片告诉学生: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出色胜任高中数学循环教学,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可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在以往教学中取得的成就,特别是高考中的成果,然后介绍一些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案例,再告诉学生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学习要求。这样的自我介绍,可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之情,增加学生对老师、对自己的信心。

2.精益求精,让“高三味”成为复备指引

统一的导学案不能体现教师的个人教学思想,所以教师要在个人复备上精益求精,以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精选例题,一题多变。如此,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真和创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喜欢数学,热爱学习。

3.经验丰富,让“高三味”使学生事半功倍

牛顿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说的就是牛顿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而不会犯前人犯过的错误。数学一直是学生既重视又害怕的科目,在高一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以高考为导向,对知识点进行巧妙变式,适当拓展,直击高考,让学生提前感受高考题目,又不会增加负担。同时,教师根据经验,还可以跟学生列举一些往界学生的易错点,这样既可以通过高考来引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重视,又可以让学生吸取前车之鉴,少走弯路,克服学习数学的障碍。

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才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而我们数学教师只有明白了“高三味”的利弊,并能合理将“高三味”带进高一数学课堂,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萍. 教师专业发展之道[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3-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