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程胜富
【内容摘要】本文以燃烧和灭火的课题内容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
【关键词】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探讨
由教育部2012年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体现燃烧在远古时代生活和生产中及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和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现就本课题谈谈自己的做法,从而引出更多更好的做法,供大家学习与借鉴。
一、魔术式导入,作好铺垫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同一场戏剧的序幕,让人一下抓准了剧情的核心,又如同一曲优美音乐的序曲,瞬间勾起情绪令人产生共鸣,抑或一本书的小序,带人走进故事的情境之中。导入虽然短小,但在它精悍的内容中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利用两个趣味实验:师生共同完成“烧不坏的手帕”和“魔棒点灯”导入新课。
二、分组探究,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新知识学习环节,教材中给出的“实验7-1”,由于该实验用到的药品白磷(白磷非常活泼,必须储存在水里,人吸入0.1克白磷就会中毒死亡),且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强腐蚀性)。所以教科书128页强调“由教师演示本实验,实验需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若照本宣科按教材上的安排进行教学,就不能很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动手、动脑,进行分组探究,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具体如下:学生实验(1)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种可燃物(如小木条、竹签等)、一种不燃性物质(如玻璃棒、砖块等)和一种着火点比较高的可燃物(如煤块等)在酒精灯上灼烧,学生观察、分析现象;(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的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学生观察、分析现象;(3)①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和一小匙干燥的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②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约80℃),学生观察、分析现象;(4)将一小粒白磷放在盛有约80℃热水的烧杯中,学生观察现象,分析不燃烧的原因。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小结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验(4)中使水中白磷燃烧的方法。综合上述讨论,小结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需要氧气(或空气)。三者缺一不可。
三、小试牛刀,前后照应
课堂教学要获得成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关键。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前后“铺垫”,“照应”。可以说,注意“铺垫”和“照应”可以体现课堂教学的层次性、艺术性,是实施教学目标、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方法。在“导入”用两个实验作了“铺垫”,学生具备了“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后,尝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释“烧不坏的手帕”和“魔棒点灯”两个实验,前后照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出问题,引出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教师讲解“燃烧好比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火灾的视频,从而提出如何扑灭一般的火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29页3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学生已经掌握了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且知道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结合燃烧的条件就能很容易总结出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结合灭火的原理小组讨论灭火的方法,教师作好引导和评价。
五、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看书、感知教材、形成了知识的表象,通过动脑分析,研究预习提纲中的问题,理解教材,形成了概念。在课堂上,通过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形成了记忆。这几个过程,就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过程。而在课堂上练习时利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的过程。
六、课堂小结,画龙点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精彩的结尾往往又是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是一段教学内容的结束,也是营造有生命的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还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更是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思维的点拨。课堂小结时间不长,但我们要充分关注课堂小结,精心设计出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课堂小结,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求索知识的真谛。课堂的最后教师利用3~5分钟的时间围绕“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對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小结。
总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学习的新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重组与加工,使教学材料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也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本节课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掌握知识提升素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长顺县教育局教研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