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李男杰
【内容摘要】动态生成是能够兼顾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来完成教学和学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动态生成 初中数学 教学 研究
初中数学是对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内容是不能预设的,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对预设的内容进行修正或者补充。面对课程改革的浪潮,许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就会扰乱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的时候,要不就是回答主次不分,要不就是对学生进行敷衍回答。针对这些教学问题,就需要将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引入进来。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是由美国教育家小威廉姆提出的,其指出“课程教学过程不是预设的,而是不断生成的。”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也会自由表达自己的关系,从内心出发和教师来交流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平时对待学生的时候就需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和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尽力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信任教师,愿意和学生分享经验和想法。在课堂中,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处于一种和谐互助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路进行引导,对学生点拨重点的知识点和数学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动态课程中形成自我。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自己来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教师此时对学生是:“现在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来PK看谁说的轴对称图形多,但是不能说重复的。”然后同学们的性质都调动起来,一组的同学说“蝴蝶的翅膀、麦当劳的标志、树叶……”另一组的同学说“五角星、花朵、人脸……”学生说出了一些教师都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埃菲尔铁塔、奥运五环旗、白宫建筑……学生的PK过程就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推动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注重教学的反思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还许多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知识内容等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就能够了解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师在反思的时候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站在客观教学来看到课堂教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也会具有针对性。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以后,就能够学重建自己的教学观、知识观以及学生观,促进动态课程的生成。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中位线”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事先课堂设计中,觉得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本来打算花二十分钟来进行讲解,其余的时间就留给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和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线的作用是什么?”“中线和高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教师在面对学生这些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反思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将教学结论讲给学生,还需要注重知识点的拓展和应用过程。此时教师就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对学生讲解“中线的作用是为了平分对边,然后就可以对三角形的面积来进行平分,这个知识点是广泛应用于实践中的。”教师对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以及三角形的对角线来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就会了解三线的制作过程和分别的性质,还会了解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三、注重评价的动态生成
评价过程也是动态生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课程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是对知识的评价,而且应该对教学态度,教学氛围、教学互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注重对整个课堂的动态性评价,这样就能够避免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现象。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也处于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中。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先是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对直线和圆之间位置关系的相交、相切以及相离进行了解,然后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等。教师讲解的过程,就需要随时来对学生的感受来进行询问,“听明白了吗?”“有问题吗?”这些语言就促进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些学生就会反应讲课过快,此时教师就需要放慢教学的速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过程。在下课前五分钟,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意见调查卷,来听取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课堂一些表现进行点评,比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有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好等,在这些生成性的评价意见中,高效课堂就已生成。
综上所述,动态生成的初中课堂应该被教师重视起来,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来对进行教学,不再按照照本宣科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而是主动来参与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参考文献】
[1] 罗祖兵.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其实践诉求,《高等教育研究》,2006.
[2] 李伟、涂荣豹.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教育研究》,2007(1).
[3] 陈秀玲. 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教育科学》,2003(5).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