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猫乱
摄影图片网站shutterstock最近公布2015年趋势报告说,自拍“selfie”这个单词的搜索频率比去年增长了2166%,相关人物涵盖了从奥巴马到教皇的各色人等。
或许我们不必惊讶。毕竟“selfie”在2013年就被牛津网络词典收入,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衍生词汇,比如“belfie”臀部拍、“welfie”健身拍和“ussie”一群人的自拍。
有理论认为,自拍在全球的泛滥跟如今的年轻人正是“蜜罐一代”有关。他们的成长过程充满对自我价值和个人奋斗的崇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独一无二。要知道在二三十年前,拥有同等曝光度的都是明星。
其实拿前置摄像头当镜子并不算什么,selfie的精髓在于“利用智能设备拍摄并上传到社交网站”。尽管社交网络的初衷是让人与人更紧密地连接,但晒自拍可能会起到反作用。2013年英国的一项研究说,自拍会损害亲密关系,因为大家会不自觉地认为沉迷自拍的人多半肤浅、自负、虚荣、自恋,其中没有一条是公认的好闺密或好伴侣特质。此外,过度分享照片也会招来厌恶。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传播学助理教授杰西·福克斯2015年1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主角就是800多名18 - 40岁、爱晒自拍照的男性“水仙花”。喜欢自拍跟自恋联系在一起不稀奇,杰西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但有趣的是,他们在其他反社会人格,即精神病态方面得分也偏高。而喜欢修图的男性则更倾向于自我物化。”
当然,这个结果不是说“爱贴自拍的男人都是神经病”,只是表明他们在某些人格特征上得分偏高。自恋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吸引力更有信心,但也伴随着隐隐的不安全感。
除了晒自拍的频率,问卷也调查了他们是否会在发布照片之前进行修图,杰西认为这些行为与自我物化高度相关。针对直男的此类研究在此前很少见,自我物化的一个表现包括“以貌取己”,也就是认为外表是评价自身价值的首要因素。随着社交网络向日常生活的渗透,人们对外表的关注也越来越狂热,因此不光是女人,男人也在面临严重的自我物化。
杰西的后续研究表示她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女性,且自我物化对女性的影响可能更严重。它会带来比如抑郁和女性进食紊乱等后果。
由于自拍由主人亲手掌控,所以其细节也比普通照片更能透露个性。南洋理工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邱林在新浪微博收集了600多份问卷,并将结果与被试者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自拍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拍照的某些特征与五大性格特质(尽责性、亲和性、外向性、情绪稳定性和经验开放性)息息相关。
比如说,一个人看上去总是充满笑容,那么他很有可能是个随和的人,也富有同情心。自拍角度也暗藏玄机,喜欢仰视镜头的人比喜欢俯视的人更难相处,而且相机举得越高,这个趋势就越明显。自拍照较少的人,在尽责性方面得分较高,说明他们更谨慎也更注重隐私。而喜欢嘟嘴自拍的人情绪较不稳定,换句话说就是神经质。
同时,研究人员还找来一些志愿者根据自拍来判断主人个性,发现观察者对自拍主人的个性判断与实际情况非常一致,特别是在对开放性的判断上。这说明,自拍所传达的信息基本符合人们通常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邱林在2014年的研究中还发现,如果社交网络中都是关系亲密的朋友,那么情感流露就更加频繁,正面或负面的情感都有;而朋友圈更广泛的人则会更多地表达“正能量”。
这反映了人们对印象管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尔文·戈夫曼在1959年提出,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那么,情感表达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主观幸福感,看上去正能量满满的人真的幸福吗?
在另一项研究中,邱林对比了用户的Facebook状态更新和对他们本人的问卷调查。他们发现,社交网络上积极的情感表达跟生活满意度基本没什么关系,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在他们的研究中,正面词汇的使用频率是负面词汇的两倍。
Facebook的用户状态和他们的实际性格
—由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分析了500多名用户所得
如果所有状态都关于他家宝贝
这种人是人畜无害的典范,他们通常勤勉负责有条理,泡社交网络的时间也明显少于同龄人。当他们在线的时候,基本上会分享些安全低调的话题,比如家庭聚会和日常趣事,三俗八卦之类绝对不会出现。跟类似性格的人相比,他们的人缘也更好。
如果特别爱感恩或者秀恩爱
跟你想象中不同,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更多地跟低自尊及缺乏安全感相关联。“感觉自己真是太幸运了”这种感慨,恰恰反映了肯定自我价值和抑制不安全感的需求,因为他们必须一遍遍地说服自己“我的亲密关系非常稳固”。不幸的是,这种状态平均得到的点赞数更少,而且会让人变得不受欢迎。
如果大量分享是政治观点或智识相关
这是个开放、好奇、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往往不屑于拉家常,而是把社交网络当成了扩散观点和常识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常常发布跟朋友的合影
很明显这种人非常外向。爱交际的人怎么会放过社交网络?他们通常朋友圈广大而且更新频繁,一发就是一大段,互动热烈完全停不下来。
如果drama不断
没错这里说的就是那些整天咋咋呼呼小题大作的人,感叹号、生气脸和大哭脸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似乎线下生活十分悲惨且得不到关爱,所以跑到朋友圈来求安慰。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人比较神经质,他们更像是需要在社交网络寻求认可。
如果每条状态都在秀肌肉和健身餐
基本可以诊断为自恋患者,而且有裸露癖。他们对外表无比在意,而且不厌其烦地晒出每一点成就来寻求存在感。通常这种状态会收到很多赞,但研究人员推测网友们只是出于礼貌,而暗地里早就厌烦了“快看我快看我”的姿态。你觉得呢?
(来源:2015年5月的《人格与个体差异》杂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