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陈中山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但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疏导 健康成长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亲朋好友代养。而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为7~14岁,正是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而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正常的关爱和指导,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悲观、烦躁、焦虑、不合群等消极情绪,使得他们的性格发生偏差。随着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和心理问题的严重化,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也越来越重要。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孩子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缺乏正确的指导,使得留守儿童的性格、行为习惯、情绪出现了问题。
1.自卑心理普遍
根据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他们大部分都存在着一种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关爱,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保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孩子相比,更容易自卑。留守儿童总认为自己不行,不如别人,随着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心理就会越严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
2.孤僻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
儿童对父母都是有一种依恋倾向的,这种依恋过程会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的产生,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情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基本的心理交流,遇到的烦躁和困难得不到倾诉和解决,从而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而这些情绪的缺乏将会影响他们与别人的正常交际能力。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还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渴望亲情,从而变得性格孤僻、脆弱。
3.性格和行为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关爱和交流,很容易在价值认识上和性格上出现偏差。一方面儿童缺乏父母的保护,没有安全感,从而变得胆小、怯弱,情感冷漠,不愿意参加活动,不和同学一起玩耍,显得不合群,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极强,因为缺乏父母的约束,又对周围产生一种不信任感,总认为周围人在欺负自己,这些危及意识使得他们做出一些逆反行为,且易怒易燥。
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1.自信心的培养
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感受,因此老师要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发展特征和差异,提出一些适合儿童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定一个目标,让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努力完成。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留守儿童通过老师的指导,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心,改变他们的怯弱、自卑等消极心理。
2.抗挫折能力培养
留守儿童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沮丧、焦虑、紧张。具有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儿童依然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快乐的心理。乐观开朗的心理很重要,在他们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地进行分析,找到挫折原因并及时改正。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宣泄,将内心中所积压的负面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从而使心理平衡。可以用写作、大喊、唱歌等方式排解内心的忧郁和烦躁。通过加强留守儿童的挫折能力,保持一种自信和乐观的心理。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合作交流能力对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和在工作中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正常的交流,常常不知道与别人要怎么相处,从而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工作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从中培养自己的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感受老师、同学的关心。
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指导,使得他们遇到的烦恼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缺乏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因内心不平衡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所以要针对留守儿童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从而形成健康的性格特性,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倩.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调查与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 梁静茹.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D]. 吉林财经大学,2012.
[3] 黄宇波.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2012.
[4] 费招娣.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1:137-139.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峰迭新区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