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詹静
【摘要】“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抓住关键环节,就能顺利带动其他环节的发展。捕鱼如此,指导学生习作亦如此。“1+2框架下的主题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是我校在此理念下申报的省级课题。“主题习作”就是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完成系列习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意识形态和外化表达的能力。“整合资源,提炼习作主题;多维实践,促进师生发展;深度研讨,夯实教研成果”是“主题作文”具体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教材;主题作文;研究策略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1]抓住关键环节,就能顺利带动其他环节。捕鱼如此,指导学生习作亦如此,“1+2框架下的主题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是我校在此理念下申报的省级课题。提炼主题,促进主体发展,深化实践成果,皆是我们研究的目标。我从细化目标的角度谈谈具体的研究策略。
一、整合资源,提炼习作主题
习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产生的情感向言语文字转化的能力。“主题习作”就是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完成系列习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意识形态和外化表达的能力。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提炼习作主题:
(一)解读语文教材,凝炼习作主题
课题研究之初,学生所使用的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这套教材,每个单元皆有一个主题。一册教材中有七、八个主题,每册教材的单元主题彼此相关联。如四年级上册教材单元主题分别是“感恩生活”“热爱祖国”“自然风光”“向往美好”“走向成功”“诚实守信”“爱国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材单元主题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2]。
两册教材的单元主题虽有所差异,但基本可以归纳至“人”“自然”“社会”“文字”这四大主题中。
2019年9月,学生全面使用部编版教材。这套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相似,每个单元皆有主题,也可以归入上述四个大主题中,但不同的是部编版教材每单元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齐驱。单元习作与单元主题联系十分紧密。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情深”,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单元先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接着安排了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最后是习作《我想对您说》。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舐犊情深”这一人文主题,在教学互动中,学生逐渐习得运用“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口语交际、习作再次调动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完成行文实践。这样的编排,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完成由“悟”到“意”再到“文”的转化。
因此,我们借助部编教材的编写优势,细化习作方法的指导,提炼了习作中语文要素的主题。如指导学生写自然之物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会连续细致的观察”“学会准确生动的表达”“善于展现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等习作主题的训练。又如指导学生完成写人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展现人物心情”“通过细节刻画,体现人物性格”“围绕典型事例,展现人物品质”等习作主题训练。
(二)优化校本教材,细化习作主题
在进行“小学语文1+2主题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时,我们以年级为单位编撰了12本《主题式美文阅读》和12本《主题式古代诗文诵读》。这两套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数百篇名著名篇。在几年的课题研究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拓展阅读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语文教材提炼出四大主题,自主编写了六本《主题阅读与习作》(分年级),这套校本教材在四大主题的统领下,每册书又细分成八个小主题,自然划分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主题推荐了“经典导读”名著一本、“美文悦读”两篇、“诗文诵读”四首、“主题习作”三篇。这套校本教材为学生的主题习作打开了一扇扇窗子,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绚丽的外部世界!
(三)结合时事要闻,丰富习作主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作为零零后的一代青少年,闭门造车显然不合时宜,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时事要闻,拓展习作主题。如汶川地震时,我们开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习作主题,學生写了学校捐款的通讯报道、给汶川人民的一封信及防震演练的体验日记等。又如,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学生围绕“众志成城”这一主题写了《疫情中的我》《有你,真好》《给某某某的一封信》等文章。我们的教育要造就的是具有向上、尚善人格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我们的主题习作最重要的也是培养有情怀、有抱负、有责任心的青少年!
总之,结合语文教材、校本教材和时事要闻所提炼出的主题,有一定的前瞻性、较强的实效性以及鲜明的时代性。
二、多维实践,促进师生发展
(一)同题异形,拓展习作教学思路
“横看成岭侧成峰”,围绕一个习作主题,我们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形式,这样既能有效、多层次地解读主题,让习作主题效能最大化发挥出来,又能发散、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个性得以彰显,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研究之初,我们围绕一个习作主题,拟定了几个不同内容的习作题目。选择一个题目作为重点,进行细致的课堂探究,完成集体习作,其余几个题目分化成周记、片段训练,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围绕一个习作主题就形成了吸收、训练、巩固的完整体系。研究中后期,我们尝试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用不同题材进行习作,如围绕“秋天”这一主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题材进行写作,有的学生写了写景散文,展现了农田的生机勃勃;有的同学写了诗篇,描绘了秋的萧瑟;有的同学写了故事,告诉大家付出方有收获……这样的教学设计,令人耳目一新,无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跨级同构,延展教研路径
各年级的习作主题均纳入四大主题之中,主题相同,训练要点却不尽相同。我们每学期会进行四次同主题不同年级的习作教学研讨活动。随着研讨活动的不断深入,主题囊括了同内容主题、相似情感主题、类属表达形式主题等。如教学研讨活动初期,二年级金翎老师和六年级孟纯伟老师进行课堂教研活动时,围绕“春天”这一内容主题都指导了写景作文,只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一个侧重于指导描写方法,一个侧重于指导意向表達。后期,教学五年级的我与教学六年级胡建红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则变成了“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这一表达主题。我指导的作文题目是《我想对您说》,指导学生运用细节、典型场景,将情感表达具体;胡老师指导的作文是《笔尖流出的故事》,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将情节写具体,将人物刻画得更丰满。主题已从“形”的相似走向了“意”的契合。
课堂实践教研活动,让我们在主题框架下明确了各年级的习作侧重点:低年级,侧重于激发表达欲望,以说话训练为主,通过经典儿歌、短文的示范,用“画—说—写”的方式,帮助他们外化思维成果;中年级,我们着手训练学生对同一主题采用不同题材的习作训练,帮助他们发散思维,把握文体,掌握写法;高年级,我们着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悟”“语”“意”的贴合度,努力让学生在写作中从“言之有物”向“言之有意”转变。这样的活动,优化了各年级的教学结构,有效地增强了习作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案例分析教研活动,让各年级老师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模式,有的模式先批文入境,缘文入道,而后内化为言语表达形式,最后付诸表达实践;有的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先得言,在文本留白处添加适当语言,模仿描写,而后通达主旨,最终文意兼得。不论是先立意,还是先得言,皆可殊途同归。
三、深度研讨,夯实教研成果
(一)汇编教学案例,巩固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后期,我们将历年主题作文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整理,编撰成册,其中包括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每一次主题习作的课堂教学研讨,都经过确立主题、分组研讨、小组试教、整合交流、课堂呈现、教师说课和集体评课等几个环节,这些精彩的习作课堂教学案例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它为新教师提供“拐杖”,让他们在解读、模仿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平;它为老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在碰撞、思辨的过程中,努力构建自己的习作教学新模式。
(二)合作互促,扩大成果辐射
“1+2框架下的主题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是“主题阅读”的延伸课题。从2011年12月“主题阅读”课题开题至2020年“主题作文”课题结题,历经10年,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主题读写研究成果。我们借助网络互助、集团办学、电子教学资源建设等契机,将成果由校内延伸至校外,通过共享,扩大辐射范围,让教研成果效能扩大化。
以一持万,以“主题”为宗,精准定位,精确解读,精细操作,习作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必会得到更好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温儒敏等.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