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陈文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它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认识,认真学习,积极落实。高中化学教师应认真学习与研究课程标准内容,明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文章以碱金属为例,针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碱金属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在进行该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应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制订详细的核心素养培养计划,严把教学设计关,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渗透至每节课上,除为学生细致、深入讲解相关知识外,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碱金属在高中化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做好该部分内容的分析,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较为关键。分析可知,该部分内容包括碱金属元素性质、钠、氧化物、颜色反应等知识点,教学中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的相似性以及递变性;使学生从微观角度加深对碱金属结构及性质的认识;牢固掌握钠以及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相关反应现象;认识焰色反应,掌握不同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呈现的颜色等。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1.做好引导,夯实基础,提高微观探析能力
微观探析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学中应结合碱金属教学内容,给予针对性引导。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碱金属元素的微观模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从Li至Cs原子半径在不断增大;同时,借助表格详细给出对应元素的半径数据,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碱金属原子半径不断增大的事实。另一方面,教师应从金属钠与氧气、水反应入手,鼓励学生结合碱金属的微观模型,推断其化学性质。教学中,教师做钠与氧气、水反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而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原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弱”,进而从原子结构层面大胆推断从Li到Cs和氧气、水的反应剧烈程度不断增加。
为验证学生推断,提高学生微观探析的积极性,使其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可事先准备好相关教学视频,即Li、K、Rb、Cs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现象。学生从视频中不难看到堿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尤其是Rb、Cs和空气接触后便发生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更为复杂。
在课堂上通过实验以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微观角度加深了对碱金属元素的认识,获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注重积累,优选习题,提高证据推理能力
碱金属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学活动中可做如下安排。
首先,碱金属元素中以钠以及氧化物为代表,其化学反应现象较为特殊,可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因此,在教学中,除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外,教师可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如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固体;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等。此外,为加深学生印象,还可以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实验,使其亲身感受一下实验过程。
其次,焰色反应是碱金属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推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细致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焰色反应,使其认识到焰色反应与元素的性质和元素所处的状态无关。同时,可逐一对碱金属元素做焰色反应实验,使学生牢记不同元素燃烧呈现的颜色,为判断推理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
最后,为巩固学生所学,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教师可围绕碱金属元素创设相关的推理情境,供学生思考解答。如可给出以下问题:
某干燥粉末可能含有NaCl、NaHCO3、Na2CO3、Na2O2、Na2O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气体X,X和足量NaOH反应体积缩小。若使用酒精灯加热原粉末,有气体放出,剩余固体质量大于原来的质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粉末中一定含有Na2O2、Na2O和NaHCO3;②粉末中不一定含有Na2CO3和NaCl;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显然推断的依据为题设条件。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能含有Na2O2、Na2O和NaHCO3;X和足量NaOH反应体积缩小,可知X含有O2和CO2,表明混合物一定含有Na2O2、Na2CO3、NaHCO3中的至少一种;加热有气体放出,表明一定含有NaHCO3;加热剩余质量增大,说明含有Na2O。因此,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2、Na2O和NaHCO3,而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则不确定,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3.重视实验,提供机会,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讲解碱金属内容时,应做好实验教学。在安排实验课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实验过程,加深对碱金属性质的印象与理解;在围绕碱金属元素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时,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寻找不同的探究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确定最优的方案。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思考,设计实验鉴别NaCl、Na2CO3以及NaHCO3,最后学生提出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固体分别加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NaHCO3;另外两种固体分别滴加盐酸,有气体放出的是Na2CO3,不发生反应的为NaCl。
方案二:溶解后,分别添加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的是Na2CO3;在另外两种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是NaHCO3,不沉淀的是NaCl。
方案三:分别在固体中加入浓度相同的盐酸,反应剧烈的是NaHCO3,反应较慢的是Na2CO3,不反应的是NaCl。
从实验复杂度及安全性方面来看,方案二为最优方案。
通过碱金属内容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为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双重目标,应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做好引导,尤其应将核心素养内容作为依据,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学习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白菊萍.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8):246-247.
[2]许晓韡,晏得珍.浅谈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07.
[3]赵艳阳.浅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27+1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