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域旅游视角下航空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路

时间:2024-05-10

王凯

【摘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组建航空旅游专业群,创新航空旅游类专业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力求整合“政、行、企、校”四方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适应航空旅游市场需求的“泛旅游”复合型人才,为产业与市场发展需求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带动航空旅游“全产业”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地方高校;航空旅游专业群

航空旅游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服务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2012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研究发展航空旅游,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通用航空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适宜地区开展空中游览活动,引领新兴大众消费。”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创新航空旅游类专业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航空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更好地服务航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的关系

(一)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高校组建专业集群的现实基础

高校组建专业集群的基础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实际,即行业市场的客观需求。社会产业集群的调整变化与技术革新,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现有产业链的发展,带来社会就业结构及人才需求的变化,促使地方高校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的变化是高校调整专业设置的客观依据

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决定了行业的岗位设置,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行业新增岗位的人才需求。产业集群各要素的数量和发展的质量决定了高校专业设置的方向。地方高校与产业集群发展紧密联系,需要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更好地适应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

(三)产业结构的升级是高校优化专业建设的迫切要求

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切要求高校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和专业升级改造,形成与产业集群互动融合的专业特色。地方高校需要优化专业建设,创新制订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无缝对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二、全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

2016年1月19日,原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全域旅游”概念开始备受关注,现已成为旅游业界讨论的热点和发展的重点。全域旅游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区域内各行业积极融入、资源充分利用、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社会成果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覆盖全景化和资源优化组合的科学系统,打造旅游业的品牌形象,满足游客全过程的体验和全方位的需求,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带动各行业协调发展,全面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优化和产业提升发展。

(二)全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旅游产业经济快速增长。在我国进入大众旅游、全民旅游时代,旅游有效供给不足,旅游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日益突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域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各地都在通过建设旅游功能区,整合旅游资源发展要素,探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不断拓展产业链,开发新业态,培育多产业融合与泛旅游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旅游功能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产业间的深度融合。

三、构建航空旅游专业群的意义

(一)主动融入现代航空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的现实需求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客源接待国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中国正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近年来,广西区政府在加快实施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政策中提出:“重点支持高等院校旅游学科建设。优先予以扶持,建立广西旅游人才小高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桂林市政府大力实施“旅游即城市”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营造充满活力的旅游业发展氛围。作为地方高校,加强航空旅游专业群建设,构建航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区域内航空旅游业产业体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二)无缝对接航空旅游产业特色发展的时代要求

航空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综合性程度高,关联契合度强,带动系数大,具有产业要素“混合体”和“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是统筹各产业的集合产业和动力产业。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职能之一,作为地方高校,要加强航空旅游专业群建设,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校地互動合作,提高服务区域航空旅游产业特色发展的综合能力。

(三)有效整合航空旅游类专业资源优势的客观要求

航空旅游类专业群主要包括航空服务类、旅游管理类等主体专业,主要面向航空运输与机场管理企业、酒店与餐饮企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和展馆与会展企业等行业服务,职业岗位群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或关联度。作为开办航空旅游类专业的地方高校,需要寻求航空旅游专业群各专业的内在联系,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条件,搭建人才培养的共享平台,形成资源集聚与放大效应,提高服务区域航空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贡献度。

(四)着力解决航空旅游类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

据统计,当前航空旅游教育存在行业就业率相对偏低、流动性相对较大的教育瓶颈,与航空旅游产业亟需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形成供需矛盾。作为开办航空旅游类专业的地方高校,需要加强航空旅游类专业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航空旅游专业人才发展潜质,实现航空旅游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缓解航空旅游业急需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的现实,为区域航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全域旅游视角下航空旅游专业群建设的目标思路

建好航空旅游专业群,需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树立协同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坚持内涵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办学活力与水平,为区域航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一)实施“成人+成才”培养模式

在实践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养成模式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政行企校的互动与共育,将政行企校合作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和“双向嵌入”的教学管理体制。聚焦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养成,坚持以学生初步形成适合个性发展的职业自我观为中心,坚持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专业需求规模和学生兴趣特长进行竞争性专业自主选择。鼓励学生视个人学力、兴趣和岗位要求选取职业资格证书,依托学校中外校际交流项目,开展国际交流学习,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实施多方参与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构筑学生成人成才的评价体系。

(二)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航空旅游业是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现代服务业,针对服务对象对优质服务、专业服务、配套服务、个性化服务要求高的具体实际,需要科学设置航空旅游专业群课程,探索构建底层平台共享、中层模块分立、高层拓展互选的“平台+模块”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实现平台课程的一致性与模块课程的差异性有机衔接,形成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平台共享课程充分考虑航空旅游类专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素质与关键能力设置通识课程,体现足够的厚度、宽度和强度,实现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突出航空旅游业的服务属性和服务特点。

模块分立课程以航空旅游产品生产服务过程为导向,注重培养从业岗位的专业能力,以初始就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构建专业学习方向,按照企业工作过程(服务流程)的递进方式设计基础课程,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确定核心课程,增强核心竞争力。

拓展互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岗位迁移能力进行课程设计。按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确定专业群选修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体现专业群基本规格的纵向提升与专业培养规格的横向拓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力与兴趣,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多元构成与复合发展,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精神与职业情感,以适应行业的高规格需求。

(三)健全“共建+共管”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适度超前、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条件,更好地实现硬件设备、软件设施与生产现场同步。根据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依托学校现有的广西低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地、航天旅游发展研究所、广西高校党员教育示范点单位、桂林市职工书屋、桂林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平台,系统整合校内外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校中场”(模拟机场)、“校中店”(实训酒店)、“校中社”(专业社团)、“校中景”(虚拟景区)和“校中馆”(实体展馆)等融教育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学技术研究、对外经营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五位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建设满足航空旅游专业群岗位通用技能和专业专门化训练需求的共享型实训中心,体现航空旅游企业服务流程,营造航空旅游行业工作情境,彰显航空旅游产业文化特色,实现航空旅游专业群各专业在校内实训体系中完成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为学生进入跟岗实习奠定基础。

精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内容与层次,注重专业群共享性和专业的深入性,深化建设集教师科研基地、教师挂职基地、兼职教师来源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就业基地于一体的“五合一”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要,遵循“进入、融入、深入”的循序渐进规律,实现校内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教育的基本规律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律有效结合。

(四)完善“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

坚持方便使用、实时更新、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原则,整合航空旅游专业群教学资源,在已有计算机仿真实验室、酒店管理软件实验室、旅游策划实验室、航空旅客运输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建成集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技术开发于一体的专业群网站,及时发布地方政府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产业规划及企业经营管理案例、管理规范等信息并纳入教学参与范畴,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及時性和资源使用效率。完善航空旅游专业群精品在线网络课程、优质课件、教学视频录像、虚拟实训软件、案例库、试题库、实训项目等网络教学资源,集聚专业教学目标、核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标准、实验实训操作、教学指导答疑、学习效果评价等要素,整体形成涵盖学术前沿、行业规范、企业介绍、专业动态等信息的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构建即时性学习公共平台。

(五)建设“共培+共育”教学科研团队

针对专业群及其各专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与已建立联系的广西通航联合会、广西旅游教育协会、桂林会展行业协会和产学研合作单位、实训基地单位的紧密合作,通过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项目合作、高技能职业竞赛、高频度企业实践、高质量特色服务等带动校企共培共育专兼结合教学科研团队。强化专业群负责人与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由专业负责人牵头组建教育教学团队、项目服务团队和技能培训团队等工作组,紧紧围绕企业实际运作的工作过程和服务流程,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项目开发和技能培训等业务工作,重点培养专业(群)团队的专业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建设具有航空旅游行业背景和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六)创新“共商+共策”管理运行机制

推进航空旅游专业群建设,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运行与教学资源的共享与调配,需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由校企共同协商决策的扁平化柔性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建设航空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构建以协同创新机制为主体的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长效机制。改革原有二级教学单位“学院-教研室”为“院长、副院长-专业群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专业群负责人-校企双带头人-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运行架构。建立由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校企合作单位和用人单位代表及学校相关专业负责人、职能部门和学生代表等成员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航空旅游专业群跟踪调研制度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构建适应航空旅游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强化教学、管理、服务质量建设,不断完善航空旅游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将“三全育人”落小落细落实,全面保障航空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Z].2009-12-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Z].2012-07-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Z].2014-08-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Z].2016-05-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Z].2018-03-09.

[6]张冰.基于城市泛旅游产业集群理念下蒲州镇产业集群布局[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7]石书慧.政府行为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影响及效果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