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钟鸣 张娜娜
【摘要】为了让儿童获得未来生活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情绪管理这一课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我校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地在探索,通过个体咨询、教师示范、课程建设等发挥情绪管理教育的应然价值。本文将介绍我校实践中的具体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个体咨询;教师示范;课程建设;情绪管理;学校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是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编号:D/B/2016/001,课题名称:初中生成长发展指导研究,主持人:高静东。
“费斯汀格法则”说明,你生活中的10%是由先发生的一些事情决定的,而另外的90%则取决于你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情绪反应,情绪影响着人们认识与行为的选择,积极的情绪管理带来积极的结果,消极的情绪管理带来消极的结果。
中学生正经历着身心上的剧烈变化,他们的情绪具有如下特点: 随着个体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人际范围的扩大,其情感体验丰富、细腻;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控能力发展相对滞后,情绪敏感,易冲动; 情绪波动剧烈,很不稳定,容易引发片面认知,产生偏激心理; 随着认知的丰富、体验的积累,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外在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 情绪具有心境化色彩,积极良好的心境和消极不良的心境纠缠冲突,让中学生容易陷入情绪困扰。
董文等的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越是积极地进行情绪自我调节,就越可以使大脑受到越多的刺激,其相应脑区的发育越是能快速[1]。情绪的好坏、心境的协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 因此,促进个体情绪的适当调节,帮助中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行为,有助于中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 我们在学校中积极实践尝试,获得了一些收获。
一、个体咨询: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强烈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动荡是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独立性与依赖性冲突,闭锁性与强烈交往需要冲突,理想向往与现实困惑冲突,性意识发展与异性交往限制冲突等等[2]。这些矛盾冲突往往交织在一起,决定中学生的情绪特点,给他们带来情绪困扰,影响着他们的情绪管理。
学校教育应该尊重这一事实,给他们创造表达和宣泄的时空,为他们提供可以敞开心扉进行倾诉的对象。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我校一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从2006年始,我校心理教师在无锡市心理评优课多次荣获一等奖。2016年我校正式引入专业心理硕士毕业生作为专职心理教师,建设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梦想教室,优化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引入“梦想课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等。如今,我校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4人,家庭教育指导师2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个体咨询团队,为学生个体咨询提供了保障。咨询团队在个体咨询中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具体方法是:自我觉察情绪,感受压力来源;形成正确认识,摆脱不合理信念;积极寻求帮助,掌握情绪管理方法[3]。在实践中,我们也形成了一些共识。
首先,增加信任。与中学生沟通,首先要接纳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各种想法和感受,与他们建立亲近感,进而建立信任感。具备换位体验的意识,掌握共情的技术,以他们的角色站在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情绪和状态,然后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同频沟通, 然后才能清晰地澄清他们的误区,引导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 信任感的建立以朋友式的交流方式为基础,这种方式可以建立彼此敞开心扉的亲近感。需要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或拍拍肩膀的鼓励,也会比说教对他们的心灵触动更大。
其次,尊重他们。中学生富有创造精神,求新求异,富有烂漫想象,天马行空,对他人的观点不轻易相信和盲从, 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主见。这些认识和主见不一定正确, 有的可能是偏见,有的可能只是含有合理成分,但都是他们自认为正确的主见。我们应尽可能地尊重他们的见解,承认他们的“成人感”,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在尊重他们感受的前提下给予正确的引导,而非强行干涉、指责,甚至是辱骂,以免因逆反而适得其反。
第三,重在走心。最动人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打动人心灵的行动。如果我们能在说教之前,敏锐地觉察到孩子的情绪状态,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真诚地做出回应,运用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在肯定孩子积极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建议和引导, 就能够避免简单的说教,而成为打动孩子心灵的行动。不要简单地说教,不怕走心的麻烦,坚持用心地走心,才能更好地支持、引导和激发孩子,不断为孩子觉察情绪、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创造条件。
二、教师团队:示范处理情绪的方法
有人说:“尽管你嘴上说的漂亮,最后孩子都是在模仿你的行为。”“嘴上说的漂亮”是远离教育现场的行为,而“你的行为”才是教育现场的示范,言传身教永远是最根本的教育。儿童的学习总是在关注着成人世界的一言一行中发生,从中习得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著名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中指出,教师情绪的积极程度和稳定程度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显著[4]。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乐观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乐观。如果教师经常通过简单粗暴地发脾气来面对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学到的也是简单粗暴地发脾气来面对问题; 如果教师从来不发脾气来面对儿童的问题,那么儿童获得的也可能是无底线的纵容。在学生面前,教师既不能没脾气,也不能乱发脾气。和学生们相处,既需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也需要烈日寒冰严格要求[5]。因此,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在与学生相处中练习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智慧,为学生学会情绪管理提供重要的示范。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要学会等待;在学生问题激活自身情绪的时候,要具备敏锐的情绪觉察能力,学会“内视”。即观察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自己的身体状态、情感状态和认知状态中辨识自己的情绪,在此基础上识别自身情绪的性质,剥离出消极情绪,对消极情绪进行科学解读与分析和积极地调控,对积极情绪进行维持[6]。面对中学生情绪细腻、敏感、冲动、盲目、易变、不稳定等特点,教师需关注、识别并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避免被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引导,减少或消除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平稳的情绪状态。基于此,我校在德育队伍建设上,以积极德育的理念为指导,依托 “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 项目建设,关注情绪管理与情感教育,以身示范,潜移默化,让教师应对问题的科学模式成为学生未来应对问题的良好“客体”。
三、课程建设:提供情绪管理的场景
多元的价值观为学生灵活应对问题提供认知基础;良好的团体互动为儿童提供温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温馨的心理环境为儿童发挥潜能奠定心理基础。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将三者有机统整,为儿童提供情绪管理的模拟场。
学校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设系统的情绪管理专题,加强青少年情绪辨识和应对能力。我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中将情绪辅导列为专题,以认识情绪、觉察情绪、调节情绪为基本内容和序列。 基于戈尔曼对情绪管理的界定:自我情绪觉察的能力(情绪管理的核心)、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自我情绪激励的能力、觉察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7]。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就包括:具有初步识别自己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能力,理解对情绪的识别和处理会影响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提升中学生的情绪控制、表达、激励能力,培养他们合理的情绪管理策略。我们认为情绪管理不仅仅是被动地调节已经出现的消极情绪,还需要主动地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绪,并据此建立自我情绪激励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除了情绪的认识和觉察、表达和调整,还包含了积极情绪的培养,让学生获得快乐,发展乐观,获得幸福,进而使积极的情绪体验生长成为积极的心境。我校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合作,打造梦想教师团队,为孩子们开设了梦想课程。梦想课程体系的建构以“全人教育”理论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品格、心智、情感、兴趣的培养,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场景中,发展思考力、联结力和行动力,进而实现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课程内容丰富而多元,其中包含情绪管理主题,可以系统地教会孩子们识别情绪、表达情绪及管理情绪。课程重视多元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设了多元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情绪体验,获得认知,学会方法,丰富智慧。我们还基于“发展指导”项目建设,融合心理健康、生涯指导、人生理想、生命关怀、审美情趣等广阔的领域,为孩子们提供包括情緒管理在内的实践模拟场。
情绪不能被消灭,但可以有效管理。情绪无好坏,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 但是,情绪引发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有好坏之别。所以,情绪管理并非是消灭情绪,而是疏导使之合理化,管理使之积极化,产生积极的信念和行为。情绪管理之道的核心是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才是健康的。我们将继续深化“发展指导”项目、 “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 项目和 “心理健康教育与梦想课程”项目建设,在情绪管理教育上让学生掌握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