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夏梅琳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物理实验,我们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也让后进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凸透镜成像实验;后进生;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每章安排的小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笔者所说的后进生,是指农村学校的一些特殊后进生。之所以特殊,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教育资源、实验资源和信息资源相较于城市比较落后,许多教学设备不齐全,实验器材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以抽象的讲解为主,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让学生不能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生受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学习基础薄弱,对于探究型的实验,往往思维不活跃,观察能力差,想象力差,没有办法探究下去,或者说他们不会探究,不会学,无从下手。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单独指导每一个学生,所以部分学生经常实验失败,缺乏成就感,久而久之,对物理学习就更加不感兴趣了,成绩自然越来越差。那么,如何让这些后进生也能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以“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为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这是学生学习物理后遇到的第一个内容繁多、结论严谨、应用广泛的实验,新课标也把这个实验规定为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此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此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顺利掌握物理的相关内容,更能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其实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此实验如果完全按照苏教版教科书中的实验步骤来探究,或者完全开放式地交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话,可能会达不到好的效果,特别是后进生,就更不用说了,基础效果有可能都达不到。
本节课开始,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学习“透镜”这一节内容时所看到的现象。有的学生可能已经不记得了,所以笔者事先准备了用凸透镜看书本和看远处景物的图片,学生立刻就能回忆起来。如果还是不能回忆起来,则让学生拿凸透镜再重复试一下,进而准确回答笔者的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力。所以,此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的不同,有时是正 立放大的,有时是倒立缩小的,那么除此之外,凸透镜还可能生成哪些性质的图像呢?你觉得可能是哪些因素改变了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呢?由于刚刚的观察有近有远,所以学生很容易就想到这可能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窗外的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用凸透镜直接看书上的字时,凸透镜离书面较近,像是正立放大的。学生已经做出了猜想和假设,究竟对不对,当然需要实验来验证。
由于实验的特殊性,所以下面的实验当然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教师可以先介绍器材,用蜡烛的火焰代替远处的物体,以及强调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节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然后在演示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询问学生用桌面的器材是否可以生成这样的图像。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基本能够想到把蜡烛放远一点去寻找成像,若不能,可提醒学生看教师讲台上的演示。待所有学生都找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后,介绍物距像距。刚才我们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可能与物距有关,所以接下来是不是应该把此刻的物距像距记下来呢?教师提醒学生。接下来,教师可以任意选取三组数据投影在大屏幕上(这里只要确保学生找到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数据就不可能错误,如果有问题,那有可能是学生读数有问题,可以及时加以纠正),并把这些数据和f、2f进行比较,那么学生就很容得出正确的结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此时,教师可以让之前不能独立操作实验的小组根据以上规律再操作一次。
做到这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了信心,此时,教师可以活跃一下气氛:我们班同学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有的同学还偷偷地找到这样的成像(倒立放大的实像),你们能找到吗?学生们都有比较的心理,而且有了刚刚实验成功的基础,他们马上就会继续找下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得出结论,这一次实验的速度大大提升了。
这两个实验做好以后,学生们已经有了极大的信心,此时教师可以启发一下学生:观察一下我们得出来的两个规律,u﹥2f和u﹤2f都有了,中间是不是还缺了什么?学生就会想到缺少u=2f,成什么样的像可以先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这时候就很容易得出结论了。
实验结束后再总结一下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笔者认为,由于实验的特殊性,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且因为实验比较复杂,学生实验速度不快,經过上述操作讲解,此实验的探究到这里学生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虚像部分的实验可以留下节课再探究。而且,有了这节课成功实验的基础,在探究虚像时就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总结答案了。
这一节课的探究实验和结论的得出比较困难抽象,但像这样的内容被一步步分解后,由教师慢慢加以引导,虽然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约束,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可以逐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以后当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后就可以逐步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中,谁的学习能力强,学习速度快,谁就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用型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重视后进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后进生学会学习,提升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及效率,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新课程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李汉华.浅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解决办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1(32).
[3]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