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刘洋
【摘要】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学科,关注生态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旨在唤起人对生态的关注。文章回顾并分析了生态语言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引起学者的关注,为我国生态语言学研究做贡献。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现状;问题;发展方向
学者对语言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关注起始于豪根(Haugen)1972年提出的语言生态学这一概。1990年,韩礼德(Halliday)从新的角度评述了生态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这两位学者对语言和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论述促成了当前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即“豪根模式”“韩礼德模式”(Fill,2001)。在两大范式的引导下,生态语言学不仅在国际而且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对国内近30年间发表的生态语言学期刊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因此,人们逐渐开始以生态化的眼光审视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生态语言学诞生于保护环境这一大背景下。
语言生态学是研究语言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豪根,1972)。“豪根模式”又可以称之为“隐喻式”,因为该模式将语言和言语社团比喻为生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有诞生和死亡这一过程,但是语言除了其使用者有生命之外,语言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因此这一模式称为“隐喻式”。在《意义表达的新方式:对应用语言学的挑战》一文中,韩礼德(1990)明确指出等级主义、增长主义、物种毁灭、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仅是生物学家的问题,而且也是语言研究者的社会责任。“韩礼德模式”又称之为“非隐喻式”,因为,在该模式下,韩礼德更强调语言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语言解决社会问题这一功能。这两大研究范式并不相互矛盾,而是互为补充。
二、国内生态语言学研究现状
1.总体趋势和特点
为了解我国生态语言学在过去近30年的发展和研究成果,笔者以“生态语言学”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期刊进行检索,分布曲线图如下。
如图所示,国内生态语言学研究总体为上升趋势,从2004年开始,生态语言学研究有了明显的发展,更值得关注的是2015—2016年的研究增长最快,并且2017年后有较好的发展势头。图中曲线表明,生态语言学总发文量逐渐上涨,可以看出生态语言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笔者将对我国近30年间的生态语言学期刊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
2.研究內容
知网数据显示,自1992—2018年间生态语言学研究期刊论文总量为331篇,根据研究内容,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涉及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这类论文主要对国外生态语言学理论的介绍、文献的翻译以及评介,以及对生态语言学中术语的辨析。根据知网数据显示,国内首篇有关生态语言学期刊文献作者为李正国(1992),他在文中提出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范俊军(2005)详细介绍了生态语言的发展历程、学科定义、研究领域和课题。王晋军(2006)将绿色语法这一全新的概念引入国内,介绍了绿色语法的起源和研究内容。随着理论的引入,有学者开始探讨生态语言学本土化的研究,如周文娟(2012)探讨了生态语言学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途径。但是,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研究范围、内容、范式和方法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何伟,魏榕,2018),因此,学者仍致力于理论、研究范式、方法的探索,如黄国文(2016),黄国文和赵蕊华(2017),黄国文和陈肠(2017)三篇文章对生态语言学的目标、理论、任务研究范围经行分析,希望更多学者关注这一学科;何伟、张瑞杰(2017),张瑞杰、何伟(2018)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何伟、魏榕(2018)提出的理论和研究综述为国内研究者研究生态语言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应用研究。生态语言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言教学、翻译、语言保护和环境保护。
生态语言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关注以下三点。第一,在语言教学方面应当维护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立性和纯洁性。第二,关注学生和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从课堂教学具体内容关注生态语言学英语课堂,包括教学理念、目的、方式、教学内容等(王艳萍,2010)。
生态语言学在翻译领域的研究主要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在生态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胡庚申(2010;2011;2014)阐述了生态翻译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以及“译者责任”这一翻译原则,为研究者进行生态翻译研究提供了指导。在应用性研究方面,舒晓杨(2014)从生态视角对翻译教学进行了实验,并提出有助于形成和谐发展的生态翻译的教学环境。在口译教学方面,有学者尝试构建生态口译教学新模式(邓媛,2012)。除了应用于翻译教学,国内学者对生态翻译进行了诸多尝试,其中包括广告语篇的翻译(贾立平、李小霞,2010)、歇后语的翻译(张丽丽,2014)、旅游资料的翻译(刘彦仕,2011;韩竹林,2013)、诗词歌曲翻译(杨帆,2018)、政府工作报告翻译(黄家欢、顾飞荣,2011)等。
生态语言学在语言保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护语言多样性和语言生态,即“豪根模式”下的研究。国内学者将研究聚焦于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濒临灭绝的现状,网络流行语的发展问题。汉语方言濒临灭绝是语言多样性受到破坏的一种表现,对语言生态来说都是一种威胁(赵红梅,2007)。少数民族的语言也面临相同的威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多元性、生态和谐性产生负面影响(王雅萱,2018)。孔祥馥(2017)以青海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为例,论证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对整个生态语言环境的重要作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它的出现既丰富了语言生态环境,但是一些低俗网络用语却对言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应当从生态视角对网络语言进行调控和干预,保证语言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张青荣,2012)。
生态语言学的环境保护研究更关注语言在传递正确生态意识方面的作用。国内学者运用多种理论框架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关注文本背后的生态意识是否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环魔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学者所关注的语篇类型广泛,其中包括新闻语篇、文学语篇、广告影视语篇等,如袁颖(2018)以英国BBC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新闻标题为例,探究媒体报道的生态取向,发现BBC的中国雾霾新闻标题具有生态保护的作用;黄国文、陈肠(2017)分析了自然诗歌中的生态意识,揭示了诗人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态度;杨汝福、曲春玲(2013)分析了生态小说背后的生态意识;王琴(2018)对广告文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解释和揭示了广告营销的商业行为,倡导生态和谐的绿色消费。
3.研究视角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视角。
(1)生态语言学视角。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其中包括对课堂英语教学的研究和语言生态环境的研究。金艳菊、李琳琳(2014)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探究英语教学课堂的构建,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周慧霞(2013)指出应当用生态理念来审视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2)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国内众多学者尝试将生态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结合,并论证了二者相结合的可行性,如辛志英、黄国文(2013)、黄国文(2017)的论述。在系统功能视角下,国内学者运用系统功能三大元功能对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常军芳、丛迎旭(2018)在系统功能视角下,运用生态话语多层次分析模式对2016年中国环保部长报告进行分析,丰富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杨阳(2018)在系统功能视角下运用态度系统对新闻报道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揭示了新闻语篇背后的生态意识,呼吁人们建立有益于生态发展的生态哲学思想。
(3)认知语言学视角。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生态语言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朱长河(2008)以词汇系统为例,论证了认知语言学和生态语言学相结合的可行性。生态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相互借鉴可以拓宽彼此研究范围,丰富彼此研究成果(王馥芳,2017)。随后,王寅(2018)以“现实—认知—语言”这一体认核心原则,拟构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认知生态语言学”。
三、生态语言学现存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经过近30年发展,生态语言学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有较好的上升势头,但是当前的研究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有待进一步的确定。虽然何伟、魏榕(2018)将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定义为“超学科性学科”,但是存有分歧,因此,需进一步统一其学科属性。其次,生态语言学并无统一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当前生态语言学借用其他语言学流派的理论框架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因此,未来研究应关注于生态语言学理论框架、具体分析模式的构建,不断完善生态语言学系统框架。再次,生态语言学的应用性研究范围较窄,主要集中与教学、翻译、语言保护和环境保护,其他领域的研究數量较少,例如国际生态话语,因此,其将来应当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领域。最后,应用研究的实践力度不够。生态语言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依旧停留于探求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虽有助于唤醒人类环保意识,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四、结语
生态语言学作为新兴学科,是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时代需求的产物。生态语言学经历了40年的发展,在语言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生态语言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从生态语言学期刊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进行了分类和分析,笔者发现生态语言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能够应用于广泛的研究。虽然生态语言学仍有不足之处,但是笔者希望通过对国内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综述,能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弥补不足,推动该学科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