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极致的爱就是分担犯罪

时间:2024-04-24

July

在日剧《为了N》中,N代表了一个理想化的对象,“用尽一切手段都要去守护的人或物”。殒身不恤的爱作为催化剂,将故事中的所有角色都交织进了这个情感方程式里。当凑佳苗惯用的“罗生门”形式套住了东野圭吾式的情感内核,导演对于原著的改编无疑是成功的,使得这部略显平庸的原作焕发出了另一重光彩和生机。

剧集一开篇,就有两桩犯罪横陈眼前:一个是15年前小岛上的火灾,一个是10年前野口夫妻毙命家中。紧接着娓娓倒叙,引出女主角衫下的凄苦身世,以及与四个主要角色的交集所引发的人生沉浮。讲出来都是典型的日式残酷青春和残酷人生,但悲剧不靠卖惨虐心,悬念不故弄玄虚,让这部剧显得特别。

首先归功于角色刻画的成功。由于采取“罗生门”式的第一人称视角,不仅真实,代入感也强,个体有阳面和阴面,角色有对立和互融,人物皆有厚度、弹性,每个人都成了必然(命案)当中的偶然(动机)。就拿衫下来说,纵然是悲苦女一号,却不是圣母似的苦秧子,她坚强勇敢的正面形象,与央求父亲时的手段心机、甩脱母亲时的狠决并存,这是角色和剧集成熟化的表现。再者,故事的讲法也是灵活的。每个人的N都是随着他的成长而变化的,到最后观众也许很难断言N到底是谁,但仍能为了那种“宁愿我浸没黑暗,只为不遮挡你的阳光”的守护而动容。每个人也都是N,在不确定的变量条件下,环环相扣地推动情节发生。而结构上的回环、点对点的呼应,紧紧扣合了人物的命运。衫下的人生中,反复出现三个关键词:高处、太阳、自由。逃离家乡窒闷的空气,遇见太阳般的安藤,是她拔离黑暗的标志。一路自强,事业带她走向高处,不幸罹患胃癌(源于童年阴影积下的生活陋习),当外界的藤蔓都被割裂,自己的身体竟又成为羁绊。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的衫下,也因为自己成了他人追求自由的阻碍选择背离阳光而去—际遇给所有人一个提升的趋势,却导向了走低的未来,最揪心莫过于“一步步往上爬,发现高处什么都没有”,使这个绝境逆袭的“治愈”故事变得如此“致郁”。

其实无论东野圭吾、岛田庄司还是凑佳苗,悬疑的点都不在追求刺激,而是剥茧抽丝后露出的情感内核,内情永远比答案重要。《为了N》的题眼是“极致的爱就是分担犯罪”,这样压倒性的、殉教般的爱,模糊了道德和法律,却也接近现实生活的质地。现实生活剖开后,几乎不存在光滑的切面,千丝万缕的,都是隐衷、酸楚和恻隐,都是生而为人的罪与美。观众在极端的故事里感同身受于极致的感情,才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

这部剧为我们提供了三类感情。第一种,是衫下和安藤的爱情。阳光健康的安藤是“太阳般的存在”。但他太阳光了,与一生披覆阴影行走的人之间,隔着无法跨越的换日线。所以他们只能共度昼夜交际的瞬间,无法相伴没入黑夜。最后因爱生妒,使他间接促成命案的形成,“太阳”上染了暗黑斑点(再次印证人物的复杂性)。第二种,是衫下与成濑的感情,他们互为暗夜之烛火,尽管烛火摇曳中有犹疑、有隐没,可在关键时刻又能为对方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残酷世界里直抵根系的一份眷注,对他们来说,友情、爱情都太浅。第三种,是衫下和西崎的感情,他们是同类。因为灵犀相通,所以分享所有秘密,因为肝胆相照,所以不问原由就能无条件原宥,这种不确定的爱,是同类之间的理解。在我看来,第一种发乎自然,但未臻极致。第二种深刻,却无力救赎。第三种最无私,理解比爱重要,爱会偏执,理解则会生慈悲。

结尾,衫下回到曾视为噩梦的家乡,厚实的铠甲终于在最不信任的妈妈面前卸下了,她变回了孩子,把最柔软的部分裸露出来,松口说出了软弱和惧怕。她这一生都撑得太苦了,“我病了”说出口,几乎像一句解脱—太强大的人和太羸弱的人一样惹人怜惜。观众不只哀悼于欢愉易逝,更扼腕于壮志未酬。但其实,这已是最温暖的结局。因为人最难的,不是跟命运顽抗,不是原谅别人,而是回到生命阴影的源头,撕去封印,跟过去的自己冰释前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