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关永亮
【摘要】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语言,但是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只有学会倾听,才能真正地参与到有效的学习中。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提出了几条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倾听;有效学习;创设活动;创设情境
一、问题的提出与现状调查
随着学讲计划的实行与推广,我们的学生胆子大了,敢发言了,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了,并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可是在课堂上还是经常看见这样的镜头:教师必要的讲解被学生当成了“耳旁风”,请他们回答时却又张口结舌不知所云;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结束,有的学生就抢着说出了答案,部分同学甚至根本不听,自顾自地讲话;一道题目讲了4~5遍,还是有一小半的同学不懂。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听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我就学生 “倾听”的状况进行了观察与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关于“倾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不爱听
调查的结果表明,有45.2%的学生基本认真听讲,偶尔会开小差。16.7%的学生很少认真听讲,这表明在课堂上没有全神贯注的学生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有47.6%的同学知道学习新课时要专心听讲,可是只有9.5%的同学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能听。许多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发言却不感兴趣,所以当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往往不能认真耐心地听,而是更加乐于做自己的事。即使是在听老师讲课时,有的学生也显得漫不经心或我行我素,即使是老师一遍一遍强调的事,他们也根本没听进去。
2.不会听
有的同学很不擅长听,无论是在老师讲话或是同学发言时都无法抓住重点,不知道如何从老师、同学那里获得有效的信息,往往只关注对与错,而忽略了有效信息的提取,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记笔记。而在小组合作时,经常会出现不等对方说完话就打断对方发言的现象,更加不用说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情了。
二、原因的分析
1.教师方面
(1)有的教师自身就缺乏倾听的习惯,不能认真听完同学的发言,时常会打断学生的话或是能让学生感受到他的漫不经心。这样学生就会有样学样、依葫芦画瓢。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金子的眼睛,能看到我们所不了解的事物。我们主观地去评判,不但会忽视了孩子的想法,更会为他们树立不良的影响,就是不尊重别人,不会去倾听别人的讲话。所为“上行下效”用在这里就再合适不过了。
(2)有的教师尽管精心设计了导入语、过渡语,努力设计语言来创设学习情境,但对于千变万化的课堂资源,如何用自己个性化的智慧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用准确的、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第三,教师不关心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要,只从教学目标着手设计教案,上课时又只顾着自己的教案而忽略了有自己情感意志的学生。
2.学生方面
(1)学生交流意识不强
教师作为指导者與学生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同学作为学习的伙伴,他们之间的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多数学生课堂上关注的仅仅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学习交流的对象只有老师,在表达意见时,经常只管自己说,不管别的同学听与否;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也就会觉得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对同学的发言经常表现出一知半解,不晓得从同学那儿获取、处理有效的学习信息。
(2)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
教师听取学生的回答后可以迅速辨析出其表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抛开非数学的特征并很快做出适当的评价及应对,但学生评价别人的发言往往注重声音、音量、发音等。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作为成人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较高的抽象思辨能力,而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倾听任务驱动感不强,以及倾听情绪不够稳定等因素也影响了听的效果。
三、方法与对策
(一)教师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着示范作用,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会是负面的。要想让学生去听,自己就要去听。因此,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是错,是口齿伶俐还是吞吞吐吐,我都会专心去听,倾听他们讨论与思考的过程,偶尔给些提示,但决不会贸然地去打断。久而久之,教师专心的神情、倾听的姿态会像底片一样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使他们去效仿,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促使孩子们倾听习惯的养成。
(二)教会学生学会倾听
“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先。要想学生学会倾听首先要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倾听,如何去倾听也十分重要的。以往,教师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讲呢?学生对此认识模糊,我想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注意点和方案。
第一,听优点。当别人发言时,要注意听别人的意见是否与自己的观点相同或相似,有没有一些精彩的发言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同时这也是对发言者的一种肯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找不足。发现他人的不足之处,再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或纠正,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也帮助其他同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2-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0.
[3]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5.
[4] 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5-36.
[5]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