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选材不落俗套

时间:2024-05-10

辛树英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生命,那么材料则是文章的血肉。血肉丰满的生命才能健康;同样,血肉丰满的文章,读起来才能耐人寻味。我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可见,选材在作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在,很多学生作文时,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不加选择地堆砌材料,东拼西凑,或一味模仿,他们的作文写出来后,千篇一律,选材老套,没有吸引力。例如写“好人好事”,不是写捡到钱包交给老师,就是搀盲人过马路,帮老奶奶打扫卫生等;写“母爱”不是写妈妈每天送我上学,陪我写作业,就是我生病住院把妈妈累倒……

我们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文章,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点,作文写出来后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什么是自己的呢?就是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选材上下功夫。

一、搜集和积累材料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作文首先要有素材,才能有内容可写。就像我们到超市购物一样,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才能供顾客挑选。我们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要有自己的“材料超市”,到写作时方能得心应手。材料的来源很多。1.书本上的材料。学生所学的每一门学科知识,无论音乐美术还是科学与社会,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写作材料。另外,还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2.来自媒体的材料。当今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获取各种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民俗文化,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3.来自生活的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细心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用心感悟生活,到广阔天地积累写作素材,把对自己有启发的人和事记录下来,放进自己的“材料超市”以备写作时用。4.来自自然界的材料。自然界奥妙无穷,飞舞的雪花、绵绵的细雨、灿烂的朝霞、夕阳的余晖、一弯新月、满天星斗,这些看似寻常的景物一定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笔下的素材。

二、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 针对作文主题选材。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针对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是作文的关键。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要用材料来表现主题、揭示主题。我们常说的文不对题,就是学生所写的文章材料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无关。记得有一次,我出了这样一篇习作《诚实的孩子》。有一位同学就没有围绕如何表现“诚实”选材,而选了他“怎样帮助同学补习功课,帮助同学做值日”两件事来写,这样选材离文章主题就太远了。2. 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的材料包括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亲身接触的人,也就是真实的人和事。“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感受才深,亲身接触的人了解才透,真实的生活才有真实的感受、真实的体验。作文时,我们要求学生写自己实实在在经历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选择材料才会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具体生动,读起来才能让人感到亲切。例如写《记一次劳动》,农村的孩子就可以选择“摘豆角”“刨花生”“收玉米”“割韭菜”这样的材料来写;而城里的孩子就尽量不要选择这样的材料,因为他们对这些不熟悉,可以选择“帮妈妈做家务”“学校里的一次值日”“公园里的一次植树”这些亲身经历熟悉的材料。3.选择新颖、典型的材料。我们都爱穿新衣服,住新房子,爱看新闻,爱听新鲜事儿……同样,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班里来的新同学,家里来的新客人,所有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我们作文时也要选择那些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情况、新问题、新观点来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另外,我们还要要求学生选材时注意抓典型,要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写进他们的作文。老舍先生笔下的“猫”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他在描写时抓住了猫典型的特征:温柔可亲又倔强的脾气;什么都怕又很勇猛的精神;很乖,很老实又很顽皮;贪玩又很尽职。这样一只猫怎么会不让人喜欢呢?这样的文章读了以后又怎么会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三、巧妙地运用材料

1.用小材料反映大主题。一颗螺丝钉、一粒小纽扣、一片小树叶、一只小蜜蜂、一件小事情、一个小观点、一个小发明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作文时的材料。用小材料同样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反映大的主题。《难忘的泼水节》写了周总理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这件小事;《毛主席在花山》也只写了毛主席给那里的乡亲们“送茶”“说茶”“端茶”这些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才表现了伟人和人民心连心,展示了伟人的风采。在《白杨》这篇课文中,著名作家袁鹰同样选取了茫茫大戈壁上普普通通的白杨树作为文章的材料,借物抒情,赞美了具有白杨精神的建设者们。2.用老材料写新立意。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但是我们可以穿旧鞋走新路。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们不是不能用,别人写过的东西我们也不是不能写,而是要在怎么用、怎么写上下功夫。我们要告诉学生巧妙地用,要在相同中求不同,要求新求异。记得我的学生有这样一篇习作《一枚硬币》,叙述的是他在路上捡起一角钱,被同学嘲笑,而他却感到一点也不丢人,反而很自豪。他说之所以捡起那一角钱,是因为那上面有国徽。通过“捡钱”这个举动揭示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这样选材就让人感觉有新意,文章读起来也耐人寻味。因此,在选材时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独辟蹊径。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