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怒吼的“河豚”

时间:2024-05-10

岑丹丹

【摘要】“暴躁行为”是指幼儿因为不同的心理情绪而突然出现的失控行为。幼儿不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而形成的“暴躁行为”严重阻碍了幼儿健全心理的形成。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应从“正向策略”“三方协作”“负向策略”三方着手,帮助幼儿梳理暴躁的情绪,控制内心的不安,引导幼儿进行良好的情绪表达,从而让幼儿内心的情绪得到正面的疏导。

【关键词】情绪暴躁行为;矫正策略;幼儿教育

中班幼儿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刚走过小班懵懵懂懂的时期,还没有到大班懂事的阶段,渴望成长又不容易自控,而放任幼儿带着这样的“暴躁行为”成长,无疑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1]。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一、缘起:幼儿“暴躁行为”现状

生活中,幼儿“暴躁行为”有很多,不管语言行为还是动作行为都是具有“杀伤力”的,这样的幼儿大多被称为“熊孩子”。这类幼儿在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时,往往无法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

二、剖析:幼儿“暴躁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产生“暴躁行为”的原因包括家庭教养、自身发展、幼儿性格、社会环境等,这些都会造成幼儿的“暴躁行为”,其中家庭和幼儿自身的情绪、性格发展是主要原因。

(一)家庭成因

1.缺乏有效的情绪引导

许多家长对幼儿不良行为反应过于激烈,用打骂等方式来制止孩子,没有正确的引导,忽视孩子的心理情绪,导致孩子受到刺激后,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情绪。

2.缺乏有效的亲子陪伴

很多家长工作很忙,很少照顾孩子,即使在家也很少陪伴孩子,这造成了孩子情感缺失。

3.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当前家庭中,很多都是祖辈和父母共同养育孩子,家长与祖辈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不一致,很容易造成孩子情绪波动大,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自身成因

1.不敢尝试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学习”,比如,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帮忙做家务等都是学习的成果。当不能掌握这些技能时,部分幼儿就会用暴躁的行为来掩饰自己不敢尝试、害怕困难的心理。

2.倔强固执

幼儿的生活范围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尤其当一样东西或是一件事不能满足他们时,其情绪、行为就会变得激烈。

3.缺乏耐心

我们经常看到部分幼儿在完成一项游戏或是一项任务过程中,缺乏耐心。当教师让他继续完成时,他会表现得很烦躁,往往因为欠缺耐心而发脾气、扔东西。

三、实施:幼儿“暴躁行为”的干预措施

为了改变幼儿的“暴躁行为”,我们采取“正向策略”“三方协作”“负向策略”三种干预策略来帮助幼儿缓解、接纳、疏导自己的情绪,提升其控制行为的能力。

(一)“正向策略”,情绪缓解

“正向策略”是指当幼儿“暴躁行为”发生时,我们应安抚幼儿情绪,缓解他内心的不安,给予他积极帮助,帮助他解决问题,了解他的愿望和需求。

1.安抚幼儿情绪

当幼儿产生“暴躁行为”时,首先教师应让幼儿冷静下来,然后采用行为安抚法、音乐安抚法、注意力转移法、冷处理法几种方式[2]。

2.探寻真实原因

幼儿行为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教师需要探寻事件背后的原因,了解后才可以对症下药,可采用语言沟通、绘画表述、行为分析等方式来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

3.自我接纳情绪

要想了解幼儿“暴躁行为”背后的情绪原因,教师还要学会让幼儿认可、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采用沙盘疗愈、OH卡牌、情绪绘本等方式来进行。

(二)“三方协作”,控制行为

幼儿学会自我控制离不开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努力,仅仅只是幼儿园或者家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方要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学会情绪管理,减少暴躁行为,促进幼儿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1.“三方协作”之幼儿园篇

幼儿园在帮助幼儿控制“暴躁行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和友爱团结的同伴都能给予幼儿很多的支持与发挥促进作用[3]。

(1)创设情绪宣泄区

让幼儿进行情绪发泄,并不是要滋养幼儿的坏脾气,而是让幼儿对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使之产生恰当的情绪体验,懂得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可以满足;哪些需要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

(2)“一对一”同伴结队计划

同伴在促进幼儿行为表现上具有两大优势:第一,起到模范作用;第二,起到监督的作用。为此实施“一对一”结对计划,针对幼儿的情绪行为,教师可以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

(3)趣味戏剧表演

戏剧表演对幼儿抒发情绪,了解正确的行为发泄,控制自身的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中班幼儿对戏剧表演非常感兴趣,不论自我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他们从中都能够学习到很多,这样的经验习得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内化成自身的经验。

2.“三方协作”之家庭篇

幼儿“暴躁行为”的出现跟家庭关系、家长的教养方式都有关系,因此要想更好地帮助幼儿克服“暴躁”行为,家长也应积极参与进来。家庭正确的引导能够促进幼儿情绪的疏导,使其減少暴躁行为。

(1)网络媒介,交互式分享平台

我们借助幼儿园宣传平台定期推送与情绪、社会性有关的文章;在班级微信群中互相讨论如何处理幼儿的“暴躁行为”;把教师优秀空间资源推送给家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定点追踪,合作式监督模式

我们定期走访情绪暴躁的幼儿,与家长交谈,提出正确的育儿方法;不定期地进行电话交流,询问家长是否高质量地陪伴幼儿等;组织家长开展结对帮扶的活动,让家长说出育儿中的困惑,并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3.“三方协作”之社会篇

幼儿辨别是非对错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树立积极的情绪,我们应营造良好、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

(1)帮助幼儿寻找快乐,营造有趣的社区生活氛围

在节假日时,社区可以出面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放松自己。

(2)协同邻居、社区居民,共同给予幼儿情绪调控的支持

社区定期发放有关“什么是暴躁情绪”“不良的社会行为带来的影响”等宣传知识册,让社区居民都了解这些专业的知识,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三)“负向策略”,加强控制

教育中的“正向策略”和“负向策略”应是相辅相成的,“负向策略”就是我们所说的惩罚,惩罚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家长和幼儿园都应加以重视,当然对于有的这样情绪问题、行为表征的幼儿,教师或家长采取的惩罚必须适度、有针对性,过度或是无效都不能促进幼儿行为的改善。

四、收获:幼儿“暴躁行为”的成效

(一)幼儿的成长

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后,当幼儿情绪暴躁时,幼儿知道如何控制自身的情绪,以及学会自我情绪的调控。这样幼儿的社会性情绪得到良好的发展,他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二)家长的提高

家长通过交互式的网络分享平台、互动式的交流经验传递,面对幼儿“暴躁行为”不再束手无策。我们引导家长学习积极的引导策略,同时还对家长、幼儿进行合作式的定点追踪,进行监督、走访、沟通,对引导的结果或他们过程中的疑惑,再次進行交流沟通,从而使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在我们的引导下,家长不仅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还有了很多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时光,改善了亲子关系。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师的积累

通过对“暴躁行为”幼儿的情绪安抚、行为分析、原因探寻,继而采用“正向策略”来缓解幼儿情绪,通过“三方协作”来控制幼儿行为,同时还采取“负向策略”来加强控制幼儿不良行为的产生,教师知道了如何面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行为问题,学会了正确的干预措施,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实现了自我成长。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对幼儿“暴躁行为”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明白了“治标要治本”的概念。行为问题要从心理出发,从幼儿的情绪出发,从促进良好情绪发展出发,从而解决幼儿行为问题,由内而外,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地学习摸索,尝试将更多更新颖的方式应用到干预幼儿这一行为中,从而帮助幼儿形成健康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韩玉凤.让幼儿学会宣泄情绪[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12):45.

叶素贞,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