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林爵南
【摘要】在“促进式”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下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设计,通过竞赛、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器具,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训练,从而达到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构建;小学体育;“促进式”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指出:“人有先天的学习潜力。他们总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并渴望去发现、去了解、去解决问题。教师(促进者)的工作就是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动力,开发这种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1]罗杰斯首创了“促进教学法”,他主张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真实的场景和学习资料,运用激励、调度等策略,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并在师生共享过程中形成有形认知。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入“促进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促进式”教学模式的界定
“促进式”教学,就是指通过师生促进、生生促进、媒介促进、自我促进等有效互动方式,整合各种体育教学资源,创设较为真实的运动教学情境,以教师为主要促进者,指导学生个体或群体积极参与运动学习实践过程,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目的的体育教学体系。“促进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如图1所示。
二、“促进式”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促进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和服务者。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运动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心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因此,教师首先要为“促进式”教学制定明确的、合适的教学目标。制定“促进式”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展开思考,体现“促进式”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让“促进式”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符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诉求。“促进式”教学目标如图2。
三、小学体育“促进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学习理论基础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开展“促进式”教学,首先要学习好“促进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促进式”教学是以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他主张以学生为本,教师通过调度学习资料和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有形认识的形成。罗杰斯先生首创的“促进式教学”不仅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而且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课程资源整合
1.科学整合课内资源。“促进式”教学的课内资源是非常丰富多样的。教师在进行“促进式”教学时,要有综合运用的意识,从多方面调用资源进行整合,为“促进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首先,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资源,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做好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器材、教学场地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地运用教学器材、教学场地,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训练。再次,整合教学辅助资源。教学辅助资源包括多媒体、教辅器材、教学经验等等。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辅助资源,有利于创立适宜的“促进式”教学环境。
2.合理利用课外资源。“促进式”教学的课外资源包括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社会舆论等等,虽然课外资源只占30%(如图3),但是课外资源对“促进式”教学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外资源,让课外资源更好地支持、助力“促进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多元互动推动“促进式”教学的生成
“促进式”教学倡导的是以学生为本,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促进式”教学时,要运用师生促进、生生促进、媒介促进、自我促进等多元的、有效的互动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条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师生促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促进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运动背景,介绍和示范动作要领,组织学生参与运动等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学习体育知识。师生促进不仅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最普遍的形式,而且是最基本的形式。在师生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的组织者、设计者、服务者,而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的组织能力、设计能力决定了师生达成教学默契的程度。组织能力好、设计能力强的教师往往善于捕捉教学契机,时刻掌握课堂教学的动态,促进学生学习认知的生成。
例如,小学生都很不喜欢耐力跑这个体育训练项目,每次教师给学生布置耐力跑的训练任务时,学生不是怨声载道就是拖拖拉拉不想跑。有的学生说:“身体不舒服,跑不了。”有的学生跑起来则提不起精神,速度很慢……如果运用师生促进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提出与学生进行跑步比赛,教师比学生晚起跑1分钟,同样与学生一起围绕操场跑2圈,如果教师能追上5名男同学、5名女同学,就算赢。学生们听说教师要与自己进行比赛,立即激起了求胜的欲望,产生了参与比赛的兴趣。师生跑步比赛将体育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比赛中时刻保持着亢奋状态,体育训练的效果明显提高了。
2.生生促进,构建和谐的运动课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生生促进、生生互动的形式随处可见。体育比赛、体育运动大多有群体性的特征,需要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促进才能达到提升运动指数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对集体运动有一定的心理倾向性的特点,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体育竞技中增强团队意识,构建和谐的运动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篮球专项技能比赛,比如运球比赛、投篮比赛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小组对抗比赛。在体育游戏、体育竞技的热烈气氛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并在体育竞技过程中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帮助,增强了团队意识,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媒介促进,丰富运动训练的形式。“促进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媒介手段助力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成。媒介手段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教师要科学运用媒介手段才能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重要的帮助。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媒介已经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都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教师可以将相关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制作成电子课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发布,让学生利用网络终端进行课外练习。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练习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方便教师对动作进行纠正。媒介手段的利用,使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4.自我促进,培养身心健康品质。学生才是体育运动的主体,“促进式”体育教学的最终追求目标是要唤醒学生的自觉运动。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自我促进不是要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内驱力,促进学生自我运动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品质。
“促进式”教学追求的是学生主体的觉醒,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它的教学理念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非常一致。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促进式”教学,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和推广,努力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卡尔·罗杰斯,杰罗姆·弗赖伯格.自由学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體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