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古诗看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

时间:2024-05-10

王长征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古诗,表达自身的志向与情怀,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是有积极意义的。古诗作为古代诗人抒情言志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学修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文章对如何从古诗中看古代诗人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古代诗歌;古代文人;志向与情怀

一、引言

古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是一种情感表达与意境相结合的语言方式。新课程标准的第一点就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趣味,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格”。因此,在初中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学习古人如何用古诗来表达心愿和情感是初中古诗教学的重点。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学习古诗的精华,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情怀,让学生进入一种陶冶情操的境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努力践行课程标准精神。从审美角度看,学生既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古诗的意境,又能领略到审美意蕴,从而培养审美兴趣。

二、运用衬托,通过朗读感受诗人感情

相对于背诵古诗,朗诵诗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的形成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古诗的朗诵范围有很多种,情感志向理解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初中生诵唱的诗歌。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照相”,然后挑选出符合中学生心理的古诗作为学生诵唱的古诗,以情感抒发强的古诗为主,便于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情怀与志向。

例如: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观沧海》这篇古诗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因此,学生在进行朗读时,就要注重轻重音的应用。轻重音分别运用到诗歌中关键词的表述中,构成完整的情感。如,学生在朗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诗时,就可以用较为舒缓的语调,感受到风景的开阔美丽,感受到风景磅礴的气势,感受到诗人伟大开阔的胸襟,从而便于对后几句诗歌的理解。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借用大海表现自身动荡不安的性格特点。“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朗读过程中最激烈的部分,应让学生充满感情地进行朗读,感受到诗人奔放的情感和雄心壮志。

三、托物言志

在古诗当中,诗人如果进行情感的抒发或者志向的表达,就会将自然景象或事物与情感结合起来,即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形成独特的审美方式。因此,从古诗中看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和情怀的关键在于理解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怀与志向,感受到文人抒发的内在之情。

例如: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的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的美好愿望。前四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割出清晨和黄昏。”这四句诗将泰山的巍峨表现了出来,也表现了青年杜甫的雄心壮志,充满了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在品读形象的过程中,能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古代文人通过美丽的景象或者事物来寄托内心的情怀与志向。我们要用心去读懂包含古代文人情怀的形象,才能真正与古代文人进行沟通,走进文人的世界。

四、借景抒情

从古诗中看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和情怀就是感受诗人的感情历程,读诗句、读词只是浅层面地接触古诗,在古诗欣赏的过程中,要排除这些干扰,进入到古诗的审美范围中,解读古诗中的形象,品味古代文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与诗人进行情感交流,在品读形象的过程中读出自身。

例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通过阅读杜甫的《登高》這首古诗,能体会到诗人悲惨的身世,抒发了贫困潦倒、年老多病、流落他乡的悲哀之情。仔细品味这首诗歌,就会感受到作者对命运的不甘。诗的前四句借景表现了秋季萧瑟的景象,从而引发诗人身世飘零的感概,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概,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时候,就可以结合自身,感受到诗人年老依旧有雄心壮志的决心,在古诗中得到人生感悟与启发。

五、寓情于景,感悟作者感情

感受诗歌表达的志向与情怀的关键在于感悟,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因此,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感受诗人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对于曹操的《观沧海》这篇古诗,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沧海美在何处?”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运用学习到的词语进行会回答,并举例说明原因。根据诗歌说出沧海的美丽以及磅礴的气势。有的学生会说沧海是广阔的、激烈的,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说沧海是悲壮的、愁的。给学生留出感悟诗歌的空间,能够开阔学生思维,便于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古代文人表达的志向以及情怀,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一首古诗中,我们分析了作者的愿望和情感,同时也把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联系起来:愉悦、喜悦、爱、钦佩和其他情感;情感关注的对象主要是诗人或其他人、社会和自然。当然,同一作品的思想内容可能是复杂的、多维的,包括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人的缺失和对社会的关注。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寓意生命的消逝、社会的动荡和国家的衰落,其中既有个人经历的感受,也有朋友见面的喜悦,也有人的痛苦,还有战后国家衰落的悲哀。

总而言之,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不断探索和建构各种诗歌结构,表达自己的情感,突出诗歌创作的主题。从古诗中感受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就要从多方面进行感受,古诗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师生不断挖掘与发现。全面了解诗歌的结构,对于理清诗歌的艺术特征,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诗的阐释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过程,每一首诗本身都有其主观性和多维性,因此不可能想象会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作品的万能的欣赏技巧。我们应该反复背诵,用心感受,不仅要把握诗歌的意象,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情感内涵,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获得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李春青.论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中的政治意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69-80.

[2]孙刚,殷优娜.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武侠审美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04):63-69.

[3]党天正.试论古代咏物文化的人文精神[J].科学经济社会,2011,29(02):173-178.

[4]李强.论古代诗词中的远志意象[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03):386-390.

[5]钟一鸣.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十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23-1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