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析如何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4-05-10

李家发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迈进物理科学的大门。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初中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操能力;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在初中物理教材《科学之旅》之中“怎样学习物理”的第一条便是“善于观察,乐于动手”。观察在于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动手在于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物理结论,这是物理科学必备的精神,也是学习物理知识必要的能力。在此,本文将对现阶段初中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初中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吸收得不完全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理论知识是实验操作的基石,实验操作是理论知识的论证,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互相作用。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未曾将知识完全吸收,因此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而且很多疑点被搁置,而这个被搁置的疑点就影响到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学生在面对仪器时,不了解仪器的构造以及仪器的作用,在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时,跟不上课程的进度。因此,当教师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点进行实验操作论证时,学生就束手无策,导致整个实验进程被拉下了进度,学习热情也被熄灭,甚至在物理实验中浑水摸鱼。

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等同在物理实验的学习中选择了放弃,而当这一部分学生选择放弃时,物理实验整体操作的秩序也就混乱了。实验中,这一部分学生只为完成任务,要么不做实验,仅仅将自己当作一个看客;要么请求其他学生代替自己完成操作。这样,教师在检查实验成果之时,分辨不出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在对实验成果进行解读分析时,也就没有办法顾及每位学生个体了,使得学生不懂的地方仍然不懂,形成了更大的疑团,无法开解,渐渐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待物理实验过于畏惧

实验操作是初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操作是必修课。对物理科学而言,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是不可分割的存在。由于物理实验对物理学科的显著作用,物理实验的操作功能更加重要。然而,由于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意识薄弱,将实验操作定位过高,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畏手畏脚。学生一旦对物理实验存在畏惧心理,就会失去对实验操作的信心,从而使得顺利操作物理实验的可能性也就变小了。

畏惧心理的形成有两点原因。一是缺少实验经历。物理实验对学生来说就是未知的领域,在进入一场未知的领域时,学生对将要面对的事情无法冷静,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错误率就变高,而高错误率反过来会更加刺激学生心理状态的不稳定。二是对实验仪器过于畏惧。物理实验需要的仪器在新旧程度、精密与贵重程度上均有不同。学生在对未知的仪器进行物理实验时,因担心操作错误导致仪器损坏,因此在实验中操作仪器时就会缩手缩脚,过于模仿追求其他学生的步调来调整自己的节奏,浪费了实验的时间与机会,导致实验操作能力得不到提升,渐渐与其他学生拉开了距离。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上述提到初中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存在理论知识吸收不完全,对待物理实验过于畏惧等问题。随着教育理念及科技的发展,现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了很多创新举措,引领着实验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细化物理概念,强化学生记忆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先进行归类、整理,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精细讲解。

例如,在 “力”的学习中,已知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针对此概念,教师做一个实验让学生领悟得更透彻。实验只需准备一个笔盒即可,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不同的解说,让学生观察对比各步骤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个步骤,教师使用不同的力气,朝相同的方向推动笔盒。学生可以得出,使用的力气越大,笔盒的运动速度越快。第二个步骤,教师用相同的速度,朝不同的方向推动笔盒。第三个步骤,教师接触笔盒推动,再接触不同的地方推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了解了物体的运动与力的三要素的关联。此外,还可以将实验进行拓展,把笔盒运动的桌面换成其他材质,如毛巾或纸张等,之后使用不同的材质面将实验的三个步骤重复,让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物理实验素质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实验习惯。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细节的观察、操作手法的规范、记录实验数据的客观准确性以及善于观察数据的异同并得出结论等[1]。

善于观察细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观察的目的、观察的方向。之后指導学生学会如何观察,观察的方法是怎样的,如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整体后部分等,观察发生变化的起始、过程、终末及变化的方向等,并让学生说明观察到了什么、观察的现象及数据。最后,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观察到的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此步骤是实验的基础。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后,再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开口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对实验有了明确的方向后,学生在实验中才会放得开,才会学会设计实验以及组织实验,最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在实验操作上,学生需要明确仪器性能、仪器是测什么的,并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之后是数据,数据必须是真实的,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不得有半点马虎和虚假。最后分析正确数据是哪些,错误数据是哪些,再依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2]。

(三)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物理课本中每一节课都有经典物理实验例子以及动手动脑的探究题目。物理实验的探究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手脑并用,将学习兴趣融入到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的操作之中,使学生主动构架自己的知识库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继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将课本中各类型的探究题目灵活规划,让学生对题目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利用题目的生动魅力和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每个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性格也有差异。有一部分学生天性好动,在实验过程中动手的欲望很强,但又缺乏理论指导,实验目的不明确,只能得到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而且对实验有比较强烈的新奇感;有一部学生怕违反操作规则受人嘲笑,遭老师批评,怕损坏仪器设备承担赔偿责任,因而害怕做实验[3]。这些现象只存在于部分学生中。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物理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知晓理论,而且是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变更为学生主体,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实现手脑的有机结合[4]。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结合起来。对于独立性不强的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对他们加以指导,从而实现以脑的活动不断纠正手的错误,使手在操作的同时不断修正脑的理解,手脑结合,相得益彰[5]。怕实验的学生,多数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只是缺乏动手操作的勇气,需要教师多鼓励,多帮助。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应从两方面展开。第一,优化组合学生,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地将学生组合在一起,促使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第二,及时进行实验考查,在实验中要求人人参与,并采取以考促学的办法,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考查,督促到位,确保学生对实验目的更明确。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至关重要。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优秀人才。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实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淑亞.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风,2017(13):58-59.

[2]梁丽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8(63):148-149.

[3]徐远建.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6):81.

[4]王甲军.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力[J].文存阅刊,2017(19):133.

[5]程彦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07):8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