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温晓荣
【摘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是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习作关系紧密,对学生的习作有非常大的启示作用。因此,教师要准确定位例文教学目标,设计例文教学内容,实现例文价值,最大限度发挥习作例文的价值,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爱上习作。
【关键词】找准定位;实现;习作例文;教学价值
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习作单元之后,统编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出现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单元。作为专门的习作单元,它的单元结构安排、文章内容都体现了习作的核心价值,都是为了达成习作这一核心目标服务。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单元时,务必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用单元整体意识去联系前后课文内容,准确定位例文教学目标,设计例文教学内容,实现例文价值,最大限度发挥习作例文的价值,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爱上习作。
一、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1]这句话成为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开场语,足以说明这一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单元。这一单元中,编者安排了《小真的长头发》和《我变成一棵树》两篇精读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两篇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习和感受多种角度的想象。图1是这一单元的结构图。
二、实现例文价值,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估测例文价值
习作例文既不是精读课文,也不是略读课文,它与习作内容紧密关联,承担着独立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学习,要对习作例文进行准确定位,仔细研讨教材内容,了解习作例文到底要“教什么”,对习作例文进行细致、综合的考量。
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单元习作的困难所在,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旁注”“课后题”的意图指向。例如,《一支铅笔的梦想》共有三处旁注,第二处明确告诉学生“想象时保留事物的主特征,使想象自然、合理”,第三处指出“想象是为了实现美好愿望”;《尾巴它有一只猫》有两处旁注,第二处明确告诉学生“反着想很有趣”。在课后题中,《一支铅笔的梦想》的课后题是围绕事物特征想象,训练发散思维;《尾巴它有一只猫》的课后题意图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反着想”的方式展开想象。
通过仔细研读习作例文,习作例文的教学定位也明确下来(如图2)。
(二)设计教学——开发例文价值
如果说准确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解决了习作例文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是要解决习作例文该“如何教”的问题。不同的单元,因为主题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也不一样。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好习作例文的核心价值,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习作例文的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教学内容轻简。我们应该看到,习作例文的课文没有识字、学词的任务,也不强调深入理解、整体感知和感情朗读等等。习作例文的教学内容是紧扣习作能力训练目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选择、加工而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尽量精简,紧紧抓住教学主题。
例如,例文《一支鉛笔的梦想》只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合理想象,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只需要抓住“反着想”,两篇例文都要求学生尝试画“助想图”。其次,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是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在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辫子的用处)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教学重点、难点在于“反着想”和“尝试拟题”,学生都是首次尝试,这是学生习作比较缺少的重要方法技能。因此,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偏重于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如图3)。
2.教学环节要轻巧。习作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要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想象能力的提高则需要更多的外力刺激和感性积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想象指导时要运用正确的路径和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教学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理解“把尾巴当主人,尾巴就有了一只猫”,让学生初步感知“反着想”;其次,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交换身份反着想”;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反着想就是打破常规”;再次,播放动画片《极速蜗牛》,解读《喜欢睡觉的风》,让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反着想”;最后,选择事物,借助“助想图”,运用“反着想”的思维方式,形成新颖有趣的想法。如此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学习难点。
3.教学方式要轻松。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师们都在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之一。中国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2]所以,习作教学与课文教学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习作教学的第一要素是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也就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表达。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想象”习作教学的重点在于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主动想象。因此,教师要选择轻松、活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想象的质量。
例如,在进行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教学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片《极速蜗牛》,讲述的是一个行动缓慢的蜗牛在获得了超能量后竟然和塞车比赛,速度比塞车还要快,最终获得塞车比赛的胜利。影片如此反差巨大的想象让人震惊,也让人振奋。在动画片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反着想”吸引人的巨大魅力,加深了对“反着想”的理解,而且放松了心情,激发了想象能力和表达欲望。
(三)多维利用——实现例文价值
准确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解决习作例文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解决习作例文该“如何教”的问题,那么接下来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习作例文不仅具有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展学生习作思路的“例文”功能,而且有让学生习得习作方法、借鉴习作表达的“样本”功能。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需求,从多个维度出发,反复对例文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
例如,习作例文可以为学生习作构思服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想象”,但是因为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的“想象”往往比较粗浅。教师可以借助习作例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升学生的想象质量。比如在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反着想”(用图式表示出来)“尾巴局部→猫主体;蜗牛慢→快→极速蜗牛”,呈现出故事的主题和框架。学生在习作时也可以画出图式,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构思的过程,当学生的图式画出来后,习作的框架也构思好了。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出现的习作单元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更多的研究和思考。教师在整个单元特别是习作例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写好这个单元的习作,而且要让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训练,对某方面的习作技能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掌握某一方面的习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习作单元、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叶圣陶.跟大师学语文: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