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探究能力

时间:2024-05-10

应允芳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串”开展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为此,教师需要掌握问题串的设计原则,加强问题的设计,注重运用问题串来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问题串;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题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養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就需要重视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开展教学,运用“问题串”开展教学就是理想的选择。“问题串”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而设计一些相关联的数学问题。基于问题串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掌握问题串设计正确原则

运用问题串教学,需要掌握问题串设计原则,只有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串,才能发挥其教学作用。一是问题设计要以学生为主。在问题串设计时要关注所有层次学生的需要,注意问题要有梯度,要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要注重与课堂提问相结合。二是问题设计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问题串设计要与学生的当前能力相适应,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易适中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三是问题设计要保持连续性和针对性。设计问题串时,要保持所有问题的连续性,各问题要有一定联系性,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要针对性。四是问题的设计要有综合性。问题串的设计要有较强的目的性、情境性、趣味性、启发性、生活性和灵活多变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1]。

例1: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如下问题串。

问题1:笑笑买了24块巧克力,吃了,问:吃了几块巧克力?

问题2:笑笑买了一些巧克力,吃了1/3正好是8块,问:共买了几块巧克力?

问题3:笑笑买了一些巧克力,吃了1/3,还剩下9块,问:吃了几块巧克力?

问题4:笑笑买了一些巧克力,第一次吃了全部的1/3,第二次吃了剩余的1/6,两次吃了16块,问:共买了几块巧克力?

教学意图:本问题串在设计时,为中等和学困生设计了问题1、2,中上等学生在做完前两个问题后,可做问题3、4,以此拓展学习能力,本问题串的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综合性和生活性,能较好实现教学目标。

二、运用问题串提高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学科,运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2]。

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改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这就需要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转变理念,注重为学生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生活化、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例2:在教学北师大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时,在导入环节可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串。

问题1:学习百分数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问题2: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

问题3:学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问题4:人们习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百分数?

问题5:在百分数学习中你最关心什么问题?

教学意图:有了这些问题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能找到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按照问题来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为本课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学习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问题,既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探究,都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例3:在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这节内容时,可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串来指导探究学习。

问题1:要想求出圆的面积,请大家猜测可能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2:能不能在保持圆的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圆的形状转化成其他容易计算的形状?

问题3:在保持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图形变成另一种图形称为“转化”,在此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4:把圆剪成小扇形的个数越多,拼接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形状的图形?

问题5:在把圆转化成近似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半径和周长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学意图:运用以上5个问题,能指导学生从猜测圆面积的求法到指导学生进行圆面积的转化,再到掌握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半径与周长的关系,就能使学生学会圆面积公式的求法,并有效掌握转化数学思想,对这种方法和能力进行迁移,进而掌握其他多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三、基于问题串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要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较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4:在教学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尝试与猜测”这节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设计如下问题串。

问题1:鸡兔同笼,现有3只鸡,4只兔,求:总共有多少个头和多少条腿?

问题2:鸡兔同笼,总共有8只,求:总共有多少条腿?

问题3:鸡兔同笼,现有10个头,32条腿,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教学意图:在问题1中,已知鸡、兔只数,对所求问题只要运用正向思维就能解决;问题2属于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来考虑问题,由于问题出现的情况较多,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测,运用表格的形式就可将所有结果求出来;问题3则是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假设推理的方法进行思考,由于鸡兔总只数已知,可列表从1只鸡9只兔、2只鸡8只兔……到6只鸡4只兔分别计算有多少条腿,列出所有情况就能找到答案。运用该问题串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推理能力、假设猜想能力等,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串开展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掌握问题设计原则,精心设计问题串,充分发挥问题串的作用,培养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并注重利用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较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策略[J].学周刊,2015(36):141.

[2]徐汝开.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5(02):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