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邹伊婕
【摘要】五四运动后,衡阳的革命中心是湖南省立第三师范,三师学子宣传马列主义,发动学生运动,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学运以失败告终。随后,衡阳革命中心由三师转移到蒸湘中学,以蒸湘中学为革命阵地,衡阳学子组织了数次学生运动,衡阳革命气氛日渐浓厚起来。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衡阳境内的学生运动陷入低潮。
【关键词】衡阳学生运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蒸湘中学;大革命时期
一、衡阳学生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图谋复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奋起反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开始向宣传马克思主义转变。1919年5月4日,一场史无前例的学生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旋即席卷全国。远在南方的衡阳也蒙受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新文化运动对衡阳学子的熏陶。
1912年以前,衡阳学校由个别书院和私塾、义塾组成,主要是数量庞大的私塾。学校所授课程,皆为“四书五经”或科举制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国成立后,衡阳学校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建立起新式高等小学、中学,授课内容、形式也有所变更,如制定了具体的教学课程和年限,改四年制为三三制(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各三年),分小学为初、高两级,使用全国统一的教科书,制定省内统一性考试等。与此同时,衡阳的学校数量也有所增加,1912年至1921年间,衡阳新建公立学校6所,新建私立学校5所。这些新式学校不仅数量多,分布也均衡,基本实现了一保一所初等小学,一区、镇一所中心学校的布局,有利于提高当地教育普及率。
新式学校一扫衡阳教育界腐朽落后的风气,培育出大量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他们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易于接受新事物,兼具救亡图存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衡阳学子也积极地参与到反帝爱国运动之中。1919年,全国学生联合会于上海成立,号召各地学生建立地方学联。5月28日,湖南学联在长沙成立。受二者影响,衡陽省立第三师范积极响应号召,联合省立三中、三甲种工业学校、道南中学、成章中学、西湖中学等学校,筹组“湘南学生联合会”,并通过会议选举蒋先云(三师)、黄静源(三师)、李汉蕃(三中)、夏明翰(三甲种工校)等人为湘南学联筹备员,推举蒋先云、夏明翰为正副主席。6月7日,湘南学联正式成立。
由于湘南学联的干部主要来自省立三师,因此三师成为衡阳学生运动的发轫之地与中心。三师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三路师范学堂中的南路师范,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并进行了校制改革。最初,衡阳学生活动旨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活动方式主要为出版刊物,贩购进步书刊,开展道德勉励会等。三师学生贺恕、黄静源曾赴长沙选购大量进步书刊,书目有以《新青年》《新潮》《湘江评论》《建设》为主的报刊和以《共产党宣言》《俄国革命纪实》《马克思主义浅说》《资本论入门》《经济思潮史》为主的进步书籍。随着学生进步思潮的发展,仅从省内购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三师学生在校内建立起新文化书报贩卖部,筹集资金,从北京、上海、武昌等各地购进大量新兴书刊,供湘南学子阅览。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湘南地区的传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打击了衡阳教育界的守旧势力,引领了进步之风。但由于所购书籍五花八门,种类颇多,掺杂了一应的空想社会主义、工团主义、无政府主义、修正主义,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为后来革命运动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此外,衡阳学子积极参加驱张运动。1918年3月,皖系军阀张敬尧领军入驻湖南,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湖南督军兼省长。他在湖南境内恣行暴政,烧杀抢掠,摧残人民,湖南民众对其痛恨至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张敬尧企图封锁消息,通过发布训令、迫害学生代表、解散湖南学联等手段,竭力镇压湖南学生运动,民众的愤恨情绪逐渐积累。1919年12月2日,在新民学会的带领下,长沙驱张运动爆发,其影响迅速扩大到全省。1920年春,由何叔衡、夏曦、易培基等人领导的驱张代表团来到衡阳,联合由夏明翰、蒋先云负责的湘南学联,开展了衡阳的驱张运动。驱张运动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广做宣传工作,发动群众,通过召开驱张大会、游行示威、张贴驱张标语、化妆表演话剧等方式扩大宣传;二是动员衡阳各界头面人物、地方乡绅,争取他们的支持;三是激吴驱张,利用吴佩孚与张敬尧之间的矛盾,推举代表游说直系军阀吴佩孚。经过了半年的斗争,在湘军与驱张团配合之下,张敬尧被赶走,驱张运动取得胜利。
二、衡阳中共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921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在长沙成立。10月中旬,毛泽东来到衡阳,预备在衡阳组建党组织,发展党员。在此期间,三师的进步组织心社发挥了极大作用。
心社由三师学生贺恕发起,成立于1921年3月15日,由蒋先云、刘通著任总务主任,后来逐渐发展到30余人。组织运行资金多由三师师生自筹,传播马列主义方式多元化,主要是创办刊物,购进书刊,开展读书会、演讲会、宣传会,以及兴办工人夜校。心社的宗旨是“舍己为人,立社为公”,倡导劳动光荣,信奉马克思主义,为衡阳革命培养了众多人才。心社成员悉数被发展入团,骨干分子被吸收入党,在此后的衡阳革命中,他们都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
1921年10月,心社骨干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蒋啸青四人由毛泽东亲自发展入党,并创办了衡阳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小组,隶属中共湖南支部。1922年,该小组又陆续吸收刘泰、刘通著、韦汉、袁痴、李汉蕃等人入党。8月,党中央派张秋人来到衡阳。张秋人原是浙江人,曾在上海结识了陈独秀、俞秀松、沈雁冰等人,参与过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在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共青团,1922年入党,拥有极丰富的党团工作经验。他受聘为三师英语教员,以教学为掩护,领导衡阳的党团工作。1922年10月,党小组扩大为支部,张秋人任支部书记,隶属于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1923年初,衡阳的党员已增加到50余人,团员300余人,建立起三师支部、水口山矿支部、新民中学支部以及三甲工、莲湖、成章中学联合支部。
蒋先云等人成长为衡阳革命运动的骨干。1922年,蒋先云受中共湘区的委派,赴江西安源煤矿,同刘少奇、李立三领导了安源工人罢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同年11月,党组织决定发动工人运动,委派蒋先云至衡阳水口山矿区,建立起中共水口山小组,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向厂矿当局提出了实施8小时工作制、改善工人待遇等要求。此次罢工受到多方力量的声援,在工人的强势反抗和社会舆论压力下,矿务局不得不做出让步,承认了工人提出的要求,罢工运动取得了胜利。
三、衡阳学生运动的曲折发展
在共产党人的指引下,三师学子逐步走向革命道路,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阻力。除了受聘而来的进步教员,三师校内还有为数可观的保守派,多由前清的秀才、举人组成,他们对“五四”青年学生大肆批判,称其为“俄国过激派”,数次阻挠三师的革命运动。1920年,三师学生开始争夺学校领导权,学生派出代表,赴长沙请求政府更换校长,但被驳回,并引起守旧反动势力的激烈反抗。1922年,三师领导层出现大变更,刘志远接任校长,开始大张旗鼓地阻止校内改革,维护礼教,任人唯亲,贪污公款,排挤进步教师。三师学生奋起反击,1923年5月,学生提出改善伙食、经济公开的要求,遭到校方拒绝,三师学生发动罢课。由于昔日学生骨干毕业离校,此次罢课缺少主心骨,学生长时间未复课,也未对学校提出合理条件,校内守旧势力恼羞成怒,开除了三名学生干部的学籍,解除了张秋人的教职。由是激起公愤,学生纷纷返校声讨,游行示威,双方几有械斗之势。但由于三师内部守旧势力强大,同时获得地方政府支持,调动军队镇压学潮。罢课受挫后,学生组成300余人的请愿团,赴省城请愿,得到了长沙各校学生的一致声援,在多方的调解下,反动政府答应了请愿团的条件,罢课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但此次的胜利只是短暂的胜利,三师的守旧势力并未连根拔起,等一时风波消停,又东山再起,兴风作乱,从各个方面压制进步学生。同时,国内三党竞革的局面逐渐形成,中国青年党以“反共”为目的,主张“全民革命”,三师部分学子受其影响,“国家主义派”日渐泛滥,对党组织与党员发起攻击,三师的革命活动也被迫转入地下。对于此次三师学潮,毛泽东指出:“三师学运虽然取得最后胜利,但是,在发动之初,行动过于幼稚,中间分子的工作没有做好,致令迁延时日,遭受一些损失。然而,在整个运动中还是吸取了经验,锻炼了斗争意识,这是可喜的。”
三师的学生运动失败后,衡阳的革命中心转移到蒸湘中学。蒸湘中学成立于1924年,是衡阳第一所由共产党人主导的学校。学校内部设有校董会,由共产党人蒋啸青、罗子平,国民党党员魏洛川、龙立初及衡阳进步人士雷铸寰等人组成。1924年下半年,学校开始第一次招生,最初只招收一个班,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到1927年,校内统共九个班,学生近两百人。学校开展的课程比较系统集中,包括社会发展史、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新经济政策、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区别、无政府主义派与国家主义派、农民运动等内容,丰富了学生的革命理论素养。
除了文化教育之外,军事训练也是学校教授的重点科目,学校锻炼学员持枪作战,进行野外实习,反复训练疏散、攻击、撤退等战斗项目,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增强革命力量。
1925年,“五卅惨案”“沙基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由蒸湘中学组织,衡阳学子也参与其中。虽然反帝爱国运动目标一致对外,但由于国内军阀割据,与不同的帝国主义势力勾结,全国反帝运动达到高潮的同时,各地军阀混战也相当激烈。在此情形下,蒸湘中学的反帝运动不仅仅是发动群众,更选择了联合当地武装部队——驻湘南一带的湖南陆军第四师。其师长唐生智雄心勃勃,意欲与当时湖南军阀赵恒惕一争高下。衡阳的革命势力正是捕捉到唐的心思,选择借力打力,联合其武装力量。这一政策大大推动了衡阳革命运动的发展。此外,蒸湘中学还响应过1924年反直奉战争运动,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反帝运动,以及响应雪耻会号召,抵制仇货。
与此同时,他们更担负起联络的重任,成为长沙与广州革命联系的枢纽:一来接见来自长沙和广州的共产党员,传递情报;二来监视驻湘军阀,从中斡旋,促进湖南革命。这些都为湘粤一带的革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四、衡阳学生运动的失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随后,白色恐怖开始向南方推进。当时的湘粤一带,革命运动十分活跃。在共产党的组织下,湖南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在各地都展开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引起了当地的官僚资本主义、土豪劣绅、国民党右派的仇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这些反动势力蠢蠢欲动,谋划发动湖南的反革命活动。1927年5月21日,长沙国民党右派军官何键、许克祥等人制造“马日事变”,率领反动军队镇压长沙的各个革命团体。
政变风云很快传入衡阳,中共衡阳特委书记陈佑魁立即赴衡,召集衡阳总工会成员召开紧急会议,欲指挥衡阳革命力量撤退,但最终因为“无上级指示”作罢。5月24日,衡阳县长徐方济宴请农协会罗子平、总工会王球、蒸湘中学刘子直等人,假意求和,劝说共产党放弃阶级斗争,遭到罗子平等人痛斥。5月27日,衡阳反革命政变“沁日事变”爆发,县長徐方济、驻衡湘军三团团长俞业裕、桂军第七军李抱冰召集当地土豪劣绅、反动团体,组织起清共委员会,开始了对共产党人的疯狂屠杀。
据不完全统计,被反动派公开杀害的革命群众与共产党人有曾克家、颜端、廖兆凤、陈建寅、胡世章、夏明霹、刘淼、罗楚才、何玉霞、陈楚贤、夏明震、王球、罗仕衡、谭冠夫、罗子平、谭家发、肖觉先、肖绍陶、 戴今吾、唐朝英、陈佑魁等。至此,大革命时期衡阳学生的革命运动由高潮走向低谷,惨淡收场。
五、结语
近代衡阳学生运动自兴起到结束,不断遭受反动势力的阻挠。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衡阳学子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将革命斗争磕磕绊绊地进行下去。虽然“马日事变”的爆发迫使衡阳阶级运动停滞,但无法否认,在此之前的革命运动,例如驱张运动、水口山工人大罢工,都取得了一定胜利,并培养、锻炼了革命人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衡阳革命事业从始至终,每一个环节都焕发着衡阳人伟大的革命精神、爱国精神。如今,衡阳革命过去已近百年,但精神的火种不会熄灭,衡阳精神将铭刻在衡阳人心中,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屈子健.省立第三师范在衡阳初期的革命活动[C]//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湖南省衡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衡阳文史资料:第一辑[A].本书编,1989:22-24,2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M].修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86.
[3]衡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衡阳市志:上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314-315.
[4]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7.
[5]龙立初.蒸湘中学与大革命[C]//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湖南省衡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衡阳文史资料:第一辑[A].本书编,1983:43-47.
[6]许郁.有关大革命时期衡阳蒸湘中学的史料数则[C]//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湖南省衡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衡阳文史资料:第一辑[A].本书编,1983:36-38.
[7]王奇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4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