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新联动”:合肥庐阳的打法与步法

时间:2024-04-24

许盼丽 王运宝 陈成诵

提到合肥庐阳区,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淮河路,还是逍遥津?是四牌楼、三孝口,还是长江中路……

历史长河中的庐阳,是合肥“历史底蕴、人文积淀”的承载地,是“老合肥人”乡愁记忆的栖息地。

新征程上的庐阳,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科技创新、产业焕新“三新联动”,“塔尖科技、国际消费”成为新的城市IP。

作为合肥主城区,庐阳转型为什么瞄准这样的定位?从破题起势到整体成势,庐阳创新出哪些打法,走出了什么样的步法?

“有什么、没有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哪些机遇可以抓住、哪些潜力可以挖掘。”合肥市庐阳区委副书记、区长杨丙红分析说,“要深刻认识到‘找差距也是一种生产力’,对标沪苏浙先发地区和市内领先开发区、城区,对标本系统本领域的排头兵,梳理研究短板在哪里、差距有多大。”

这是9月2日,杨丙红在庐阳区委五届五次全会上作“创新路数”时的一段分析。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庐阳处在“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的形势研判。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从全国百强区来看,在最新的2023年全国百强区排名中,庐阳排名70多位,尚未进入全国50强;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老城区相比,上海黄浦区、南京鼓楼区、杭州上城区都排名前30强,远超庐阳区。

再从合肥市来看,庐阳作为主城区,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产业转型压力加大等短板,城市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面对“标兵加速、追兵赶超”的严峻局面,庐阳加快发展有哪些机遇可以抓住、哪些潜力可以挖掘?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图/阮雪枫/IC photo

先从长三角一体化来看。积极搭上长三角一体化的快车,合肥庐阳与上海黄浦、杭州上城等长三角先发区域紧密对接,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签约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11个跨区域重点合作项目,在人才交流、城市更新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探索人才认定、公共服务和住房保障等政策“双跨双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率先并轨。

再从合肥大城市建设来看。合肥经济总量已晋级“万亿俱乐部”,以投带引的招商模式引起全国关注,在“科创合肥”的澎湃大潮下,庐阳更应担当起主城区的责任,跟牢合肥发展步伐,融入“科大硅谷”建设布局,争取更多政策支撑,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活力。

最后从庐阳产业结构来看。“庐阳区三产占比在80%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占全市比重三成以上、稳居全市第一,金融和商贸服务业是两大特色地标产业。”庐阳区发改委副主任高琴介绍说,合肥金融广场是全省唯一G60科创走廊科技金融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拥有独特的金融优势。

不仅有金融优势,庐阳还拥有特色化资源优势。在外向型经济上,作为中欧班列的起点,庐阳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支持保障合肥国际陆港建设,高标准编制庐阳北部中心产业及空间规划,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全力打造产业特色最明显、内陆开放最前沿的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

在增强内生动力上,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在庐阳集聚、交融。庐阳辖区内布局了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有科学岛、能源研究院、省农科院等高能级科研院所,并汇聚了一大批科研人员,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

但是,怎样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庐阳要向上争‘输血’,抓住优势资源,也要向内抓‘换血’,积极谋划自身转型发展,找到庐阳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打造都市科创。”合肥市庐阳区政府副区长时坤对《决策》分析说。

怎样才能在产业发展新赛道上驰骋?

经济先发地区的经验证明,首先是明确产业定位。那么庐阳的产业定位是什么?4月25日,一场产业发展大会给出了答案。

在这场特殊会议上,庐阳紧跟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围绕优势资源,立足两大地标产业,明确了“2+3+X”的产业发展体系,即金融、商贸服务业2大特色产业;光电信息、数字经济、新能源3个新兴产业;先进核能、深空产业等X个未来产业。

有了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全区上下抓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思路更加清晰,接下来就是招引项目。

为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拉动性的好项目,提高项目层次、规模、水平,庐阳围绕“2+3+X”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组建了五大产业链工作专班,“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离岸招商中心,用活用好基金招商、图谱招商、以商招商等新模式,加快推动金融、商贸服务业以及数字经济、光电信息、新能源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落户一批产业链旗舰型项目和高成长科技型项目。”杨丙红说。

在庐阳区产业发展大会上,签约了31个质量高、成长性高、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20亿元。今年9月,庐阳启动了“攻坚大项目,决胜‘十四五’”专项行动,全面掀起“大抓项目、快推项目”的建设热潮。

引资更要引智。庐阳积极开展科技招商,注重对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招引。庐阳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鲁涛介绍说:“今年以来,庐阳已推动博立智新、智云安等15个科技项目落地,全区科技成果转化新成立企业21家,数量位居合肥四城区之首。”

项目落地,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支持。今年2月,庐阳出台了《 “都市科创”行动实施方案》,为庐阳区推进“全域科創”、构建“一城三园”都市科创空间吹响了“冲锋号”。

紧接着在4月份,《庐阳区实施“都市科创”行动若干支持政策》正式印发,以“重金悬赏”支持高水平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成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科创类重大项目落地等,给“都市科创”注入一针“强心剂”。

有了方向、项目、政策三要素加持,庐阳走好产业新“赛道”,实现要素之间的有机联动,还需要舞台——平台载体。在都市科创实践中,庐阳又是如何打造空间的?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不出园就有产业链

提到上海杨浦,有科创街区;说到杭州,会谈论“基金小镇”;谈到合肥高新区,有量子大街。但如果说起合肥庐阳,会提到什么?

最新的答案是“科创T台”。

近年来,庐阳区委、区政府将老城区作为“战略腹地”,以三孝口繁华区域为支点,梳理和盘活部分老旧及闲置楼宇,以长江路为主轴升级改造成“科创大街”,总体呈现“T”字形,打造“科、产、城融合”的创新生态。“科创大街”赋予庐阳全新气质,给庐阳贴上了科技新标签。

特别是一期工程“红专1号”科创驿站揭牌运营以来,承接了中科大、科学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为“科创大街”率先启动的改造示范工程和起点,以及安徽校(所)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德必庐州WE、庐阳大数据产业园建成投用,IE果园孵化空间亮相“全国双创周”启动仪式。目前,庐阳正在推进上海麦腾、浙大校友会等科技孵化项目落地和“科创大街”二期改造提升。

在“红专1号”,安徽东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学芳说,庐陽科创的一系列政策,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强烈感召力。截至今年9月,“红专1号”已孵化入驻项目20多个,注册高科技企业35家;IE果园累计孵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省科创板挂牌企业1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7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家,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700多个。

“红专1号”的示范效应,“科创T台”的集聚效应,最后形成的是都市科创的带动效应:庐阳规划以环城公园内老城区为主的“环城科创园”,建成科技初创企业茁壮成长的“新苗圃”,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的“加油站”,科技成果交易与新产品应用的“展示窗”。

但更大的集聚效应,发生在距离三孝口向北十公里。在这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主体工程建设运行、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开工建设,孕育着庐阳发展的更大力量。

围绕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庐阳正在打造“一城两园”,庐阳区科技局局长王俊介绍说,以科学岛及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为主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建成科技成果“三就地”的源头创新示范新城;以大杨镇为主的“董铺湖高科技成果转化园”,逐步建成高层次人才聚集、集研发、生产、生活要素交融一体的国际化科创社区;以庐阳经开区为主的“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优良、新兴产业集聚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园。

同样是在庐阳经开区,“我们打造了工投·兴庐科技产业园、中科大校友创新园、庐阳大数据产业园等7个园中园,培育引进半导体、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优质企业。”合肥庐阳经开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马波说,庐阳大数据产业园获评安徽省首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和合肥市首个以大数据为主导产业的战新产业基地。

未来,庐阳将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仪器、设计、中科未来智谷、汽车智能装备制造5个产业园和科创金融、未来大科学城田园CBD、未来农业科技示范、高端总部经济、深空产业5个集聚区,“全面强龙头、补链条、育集群,做到产业园与集聚区齐头并进,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的效果。”杨丙红说。

科技创新、产业焕新一系列动作频频,在城市更新上,庐阳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打法?

随着“科创+产业”如火如荼地推进,越来越多高价值的人才生活、工作都向庐阳集聚,又该如何给他们提供优质环境和公共服务?

庐阳的答案是老城更新,让老城区“二次生长”,先在“老”字上做出“新”文章。

庐阳在安徽省率先拉开以“四态融合”“多新合一”为特点的城市保护更新序幕,围绕合肥环城河内5.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全面开展老城更新战略,将其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点。

改造升级后的合肥淮河路步行街。

随后,庐阳将老城更新深化为老城保护更新,并成立老城保护更新中心,组建城市更新集团。为“唤醒”老城的历史文化,在保护老城风貌的基础上,围绕“主街繁华时尚、后街市井逍遥”理念改造淮河路步行街,逍遥津公园、“逍遥十八巷”、红星路、拱辰邻里中心等老城更新项目相继实施。

其次在“新”字上做出“特”文章。庐阳紧抓合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发展特色经济,建成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为此,鼓励百大、百盛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联合银泰中心、鼓楼商厦、百大CBD、华润万象汇等商业综合体,充分招引国内外一线品牌的安徽首店共计34家,首店集聚度居全省各县区之首。”庐阳区商务局副局长田园说。

与此同步,围绕居民聚集区打造文化类、休闲类特色街区,发展“散步经济”“遛弯经济”,让居民在散步、遛弯中既能感受庐阳的历史底蕴,又能满足吃喝玩乐的需求,既解锁更多消费新场景、新体验,也为城市繁荣注入新活力。

2020年,淮河路步行街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2021年,又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实现年营业额114.5亿元,成为安徽省第一条百亿街区。

三是在“小”字上做出“大”文章。庐阳深入实施老城“减法”行动,开展老城改造“1210”工程,推进闲置公房、厂房“留改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盘活城市“边角余料”,建设“都市文博区+城市科创区+金融创新区”。比如,将原市政府办公楼改造成城市记忆馆,让老城区变得更加透气舒适,让历史建筑存留城市记忆,让城市更新的“减法”变成老百姓获得感的“加法”。

但是,面对“三新联动”的多重任务叠加,怎样才能做好“加法”?

打开“庐阳督查”平台,“红黄绿”分色督辦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这背后是庐阳区强力推进工作落地落实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红黄绿”分色督办?具体来说,就是对按照序时推进的节点赋“绿灯”、逾期完成的节点赋“黄灯”、逾期未完成的节点赋“红灯”。分色督办是庐阳区分级督办、分色管理、分时调度中的一个。

庐阳区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这一套工作体系,对推动“三新联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保障项目建设中成效明显。

首先是管理清单化。为保障项目建设,庐阳区对全年重点任务实施列出管理清单,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过程管控、确保责任到人、逐条对账销号,以闭环机制提升抓落实质效。

其次是调度节点化。以项目节点为发端,对决策事项、重点任务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采取分级督办、分色管理、分时调度的“三分推进法”,实施分时、分色、分级的“三分”调度。通过庐阳督查平台开展大督查、大排名,每月通报“成绩单”、约谈“后进生”,进一步强化结果运用、加大奖惩力度,树牢“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最后是督查经常化。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加强对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通报,以及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监督力度,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的,及时予以挂牌督办、组织约谈、通报批评。

不仅有“三化”,庐阳还形成了“五个一”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项方案、一抓到底”,出台了《庐阳区产业项目“局长服务员、区长店小二”工作机制》。

在这个工作机制中,每个产业项目确认一名涉及单位的班子成员或者区委区政府指定的项目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项目“局长服务员”;确认一名区级负责人作为项目“区长店小二”,定人定责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局长服务员”“区长店小二”做好项目从在谈、筹建、建设到投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优化发展环境中,每个周二、周五,庐阳都会开展两项专题性服务:一是每周二上午的“局长接办日”,分批“坐窗口”办公;二是每周五举办“政企有约”,“局长服务员”“区长店小二”准时与企业面对面交流,面对面听取意见、解决问题。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拼出来的辉煌。”庐阳区全力以赴兴产业、强项目、优空间、善治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做到了让氛围活起来、载体搭起来、专班强起来的三个“起来”,营造出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三新联动”,加上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正汇聚成庐阳老城的“文气”、新城的“科气”和发展的“底气”,彰显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充盈着跨越发展的张力,从而塑造出庐阳新的城市IP,持续释放越来越强的磁吸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