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国县域第一,溧阳是怎样做到的

时间:2024-04-24

杨彤 陈云康

业内有云,“得动力电池者得新能源汽车天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成本约占整车的40%以上,产业竞争非常激烈。

溧阳是江苏常州下轄的一个普通县级市,2022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却占到全国的15%,产值破千亿。目前,溧阳集聚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70余家,细分领域TOP3龙头企业20余家。产业链完整度和产值规模均位居全国县域第一。2022年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溧阳是如何做到的?

溧阳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有很大的偶然性,当地干部形容是“七拐八拐”蹚出来的路。

2010年左右,曾被称为“特斯拉对手”的波士顿电池公司,开始在中国寻找投资与生产基地,比特斯拉来中国设厂整整早了8年。当时,北京、天津等地都对波士顿电池抛出了“橄榄枝”。出人意料的是,波士顿电池公司最终选择了溧阳,总投资5亿美元,建设亚洲最大的超级电芯工厂。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电芯生产厂商。

溧阳招商引资的力度也很大,仅资金支持就高达3—4亿元。但由于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刚起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还不到1万台,需求不足,加上企业自身成品率低等问题,最终这家企业以破产告终。

尽管“吃螃蟹”之举失败了,却为溧阳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埋下了“种子”。一方面,让当地干部群众看到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潜力,接受了新兴产业发展的“启蒙”;另一方面,通过“交学费”,当地干部对产业的判断和眼光有很大提升,并掌握了适合新兴产业的新打法,即采用创投理念引进龙头企业,逐渐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不同于一些地方对发展新兴产业的态度摇摆不定,溧阳始终坚定方向,毅然踏上新能源动力电池这条新赛道。

2016年宁德时代落户,成为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转折点和重要里程碑。此前,宁德时代建成的两个工厂分别位于福建总部和青海,正在筹划建设第三个工厂,在候选名单上溧阳本来并不靠前。

福建靠海,对外运输便利;青海有丰富的盐湖资源,获取电池原材料比较容易,而溧阳并没有多少优势。但这一次,宁德时代在选址上更关注地方政策支持、营商氛围等软环境的评估。溧阳市先发制人,在新能源风口还未到来、竞争并不激烈时,主动出击找到宁德时代。通过“七拐八拐”与宁德时代建立了联系,经过多番洽谈,最终用诚意打动宁德时代,投资百亿在溧阳成立江苏时代新能源。

2017年,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合资的上汽时代又在溧阳建设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已经在溧阳累计投资了四期锂离子电池研发和生产项目,动力电池设计产能达到90GWh,总投资近300亿元。溧阳也成为宁德时代国内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第二总部”。

2017年,宁德时代坐上全球新能源电池装机量第一的“宝座”。随着宁德时代崛起,迅速带动了70多家上下游企业集聚溧阳,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明显。比如,动力电池结构件龙头深圳市科达利,上海璞泰来旗下的紫宸负极与卓高隔膜项目制造基地,激光焊接与锂电自动化设备的龙头企业深圳联赢激光等,均在2016—2017年间落户溧阳。

此前,宁德时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就有30%左右位于溧阳。宁德时代的到来,带动了更多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目前产业链本地化的比例已经接近100%。

现在溧阳已构建起涵盖电池正负极、隔膜材料、电池单体到电池系统的动力电池完整产业链。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迅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是龙头企业落户并不断扩大产能的关键因素。

从溧阳发展实践来看,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配套,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带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相比发达城市,溧阳只是一个普通的县级市,没有锂矿资源优势、没有风光电优势,更没有高校院所,却“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中国储能及动力电池的产业高地。

溧阳成功的秘诀,不仅在于超前精准抢抓新兴产业制造环节,更重要的是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

在创新发展方面,溧阳的谋划布局极具前瞻性。早在2012年,溧阳就成立了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科技人才储备。没有动力电池方面的技术和人才,溧阳就瞄准国内顶级科研院所,超前布局创新平台。

2017年,溧阳与中科院物理所共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出任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担任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研究的单位。陈立泉院士是我国首位锂电池材料领域的院士,被誉为“中国锂电之父”。20世纪初期,在镍氢电池被政策支持、锂电池被严重边缘化之时,他为“锂离子电池”争取机会,并在1997年建成我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凭借院士的“最强大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1996年起在纳米硅碳负极材料方面的持续研发积累和工程化经验,拥有世界范围内较早的纳米硅负极核心授权专利。

李泓研究员专注电池研发30年,1997年在世界上首次申请了高容量纳米硅负极材料的发明专利;2005年提出元宵结构纳米硅负极综合解决方案,入选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拥有顶尖的技术,需要技术孵化平台,把丰富的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而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溧阳,可以提供绝佳的“试验场”。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合作打造电池新能源储能领域的世界级创新平台。

201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与溧阳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主攻下一代储能及动力电池技术,长三角研究中心则是针对性解决新能源、前沿科技领域内的关键性技术需求。

短短几年时间,两家平台就成长为产业实力雄厚、科研活力迸发、精英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为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已建成前沿技术中心、测试分析中心、失效分析中心、工艺工程中心、定制开发中心等功能中心,与超400家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包括华为、吉利汽车、宁德时代、LG等头部企业,2022年营收超1.3亿元。

今年5月,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风投界爆火。媒体爆料称,天目先导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有上百家投资机构想投但投不进去”。天目先导是溧阳“中科系”企业崛起的代表。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主要是以石墨负极材料为主,但缺陷是比容量太小。相比石墨类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被认定为下一代负极材料,投机机构纷纷看好这个“风口”。

天目先导正是一家专注于新型硅碳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企业,产品性能已处于国际较高水平,客户包括ATL、三星、LG、特斯拉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其背后正是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团队,科创实力雄厚。

自2017年成立以來,天目先导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关村创投、中科院创投、小米、三峡基金、吉富创投等知名机构。中科院王牌团队加上锂电池新赛道,让天目先导成为“资本的宠儿”。

在溧阳,像天目先导这样的“中科系”明星企业还有一批。去年11月,卫蓝新能源完成近15亿元D轮融资;今年4月中科海钠完成B轮融资,还有蓝固新能源、耀石锂电等“中科系”企业,都已位居动力电池产业细分赛道前列。

截至目前,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已孵化硬科技公司30多家,估值超过300亿元。“中科系”创新生态链基本成型,为溧阳站上新能源产业“风口”奠定了坚实基础。

没有“大城市光环”,也没有创新资源,“中科系”企业为何能在溧阳崛起?

关键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把“产业化”刻进了“平台基因”。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与溧阳在合作中进行了创新探索,以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打造科研平台。

公司化运营机制更加灵活,通过待遇、股权等方式予以激励,可以招聘足够的具备产业化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公司化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可以重点投入资源去解决市场需要的问题,从而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从1到N”的问题。

二是“大产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土壤。溧阳不仅自身产业链完备,规模全国县域第一,同时身处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更迭周期大幅缩减,整车项目约一年一小改,两年一中改,开发周期在一年半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科研端与应用端接轨非常重要。科研团队必须与上下游企业保持广泛频繁的交流,才能极大压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小样到应用在成品车上的时间,提升响应速度和同步开发能力。

离产业更近,才能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

“中科系”崛起极大增强了溧阳的吸引力,科研人才和投资机构纷纷聚集。截至目前,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和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拥有科研人员500多人,其中硕博学位的技术人员占40%以上,成立了18家科学家工作室。

2023年一季度,溧阳动力电池产业产值达200.5亿元,同比增长31.5%;销售额达309.5亿元,同比增长151.1%,销量占全国18.4%。正如陈立泉院士所言,“电动中国看溧阳”。站上新能源产业“风口”的溧阳,未来备受看好。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