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储江
人往基層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安徽省桐城市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各项任务,坚持“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增强政治功能”的目标定位,保障街道社区开展工作有资源、有能力、有平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繁荣与稳定。为强化平台建设,桐城市建成基层党建暨社会治理一体化系统——文都e家,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网格化是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桐城市坚持上下联动,加强网格化管理要素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市委统揽全局作用。桐城市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先后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均涉及网格化。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推进解决症结瓶颈问题。
自2016年起,桐城市将社区干部工资报酬、养老医疗保险、基本运转经费、场所建设提升、示范辐射培育5项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社区均建成“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干部待遇按月打卡发放,并全部统一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正在试行住房公积金制度。
2022年,社区正职报酬有望最高达7.6万元,每个社区基本运转经费最低1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5万。专职网格员按每人每年4万元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由市财政保障,统一购买保险,加上绩效报酬等,年人均约4.7万元。市委组织部每年从市管党费中安排约100万元,专项用于城市党建及网格化工作。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街道党政内设机构按“5+X+3”模式推行“大办制”,即设立5大办公室、X个(一般不超过2个)自设机构和3个街道中心,其中1个中心即为网格化中心,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建立职能衔接、工作互动、人员融合的联动支撑运行体系,使街道工作重心聚焦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工作上来。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重大项目建议权、综合管理权等六项权利,构建起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的街道行政管理体制。
三是筑牢社区基层战斗堡垒。23个社区全部成立党建联盟,实行兼职委员制,推动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方面的党员代表,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对区域内的重大事项进行共同讨论和民主协商。切实履行社区兜底责任,建立“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体系,成立网格党支部63个,设立小区党小组211个,选聘单元长1372人,推动党组织活动“进楼入户”,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一传到底”。
目前,文都e家建有数字党建、数字社区、数字乡村、数字园区、数字人才、数字信用6大系统,按照“总体规划、预留接口、分步实施”原则,形成覆盖全市的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
大数据支撑,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三维城市空间模型,采集、整合部门人口信息数据24万余条,普查城市部件24772件,接入公安、城管视频设备1309个,对“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六大要素,实现可视化和动态管理,初步形成物联、数汇、智创于一体的“数字桐城”。整合全市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智能感知终端,在城区部分主干道试点“智慧窨井”场景运用,充分感知、动态监测城市运行状态。并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及时掌握社会治理动态,准确预判社会风险,为市委决策部署提供政策参考和依据。
多部门联合,强化智慧联动联勤。设立市、街道、社区三级网格服务中心,牵头区域内城市综合治理,负责网格巡视、派单调度、督办核查、系统管护、综合管理等工作。成立桐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正科级单位,一正两副16个编制,具体负责全市基层党建及网格化管理推动落实、督查考核。按照依法、高效原则,分类划定街道与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的条块责任,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公安、城管、市场监管、住建等22个部门纳入“大联勤”,对街道社区发现,属市职能部门处置事项,由街道报市网格中心,再由网格中心派单至市职能部门完成或进行联合办理。
小网格融合,压实日常巡查责任。目前城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共划分3个街道网格、23个社区网格、105个责任网格;智慧乡村在新渡、范岗两镇试点,划分2个镇级网格、39个村网格、199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300-500户,实现党建、管理、服务一张网格全覆盖。城区每个责任网格确定1名专职网格员,明确信息采集更新、日常网格巡查、社区事务协管、民情民意联络四项职责。将9大类、32小类、90项城市管理问题纳入网格综合管理,在城市主次道路、商圈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等设立网格巡查点539个。镇村网格由村“两委”担任网格员,承担网格巡查等责任。网格化运行以来,全市累计上报事件17万余件,办结率达99.3%。
三分部署,七分落实。再好的平台设计也需要一定的机制来保障运行。桐城市重点在机制体制建设上下功夫,压紧压实网格员、街道社区、职能部门等各方职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首先,建立闭环运行体系。实行三级事件管理,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环节流程,形成闭环运行体系。以加强网格巡查发现、执法力量进社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三项机制为关键,加大治理流程优化和再造力度。632D0F3A-3428-4354-AD43-ED023C5BA5AD
其次,建立市級领导调度日制度。从去年开始,建立市级领导调度日制度,每月由1位市委常委上线,对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或需多部门联动处置事项进行调度督办。
第三,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实行中心坐席制度,进行实时监测调度。加强考核问效,分类制定网格员、街道、大联勤单位的网格化考核办法和细则,对未按规定时限完成事件等情况,系统预警直接扣分。大联勤单位网格化管理考核第一年末位的,由市委主要领导进行约谈;连续两年末位的,取消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年度评先评优资格。每月编发《e家综合》督查通报。
第四,推进居民自治。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信用社区建设,试行居民信用积分制度,畅通认定、申诉、修复渠道,建立全市居民信用档案。将信用体系建设与“一改两为”紧密结合,城市各级党组织主动下沉一线,定期分析研判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涌现出“周三会客厅”“四微工作法”“幸福敲敲门”等党建特色做法,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
桐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就是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水平的生动检验。
桐城市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防洪抗旱、文明创建等重大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桐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就是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水平的生动检验。
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建立“寻诉办”及“联岗联户、承诺践诺、评议评星”常态机制,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城市党建影响进一步扩大,利用“两微一端”,及时宣传推介,营造良好党建氛围。社区干部在基层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2名社区书记挂任街道党工委委员,17人担任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或获评各类荣誉表彰,30名优秀网格员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城郊社区、太平社区荣获省级示范社区称号。
实践在探索中前行,在摸索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引领和治理主体的关系认识不清,习惯于单打独斗,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整合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合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部门与部门、街道与部门还存在推诿畏难现象;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县级城市社区保障水平、网格员报酬等还比较低,在人口老龄化和大城市虹吸效应双重叠加下,县级城市人难留尤其是年轻人难留现象比较突出,网格员晋升渠道不畅,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作者系中共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632D0F3A-3428-4354-AD43-ED023C5BA5AD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